从教这么多年,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孩子们一上数学课时,个个都显得无精打采,或上课玩小动作,或打磕睡。但一听说上活动课了,孩子们就特别高兴,兴致勃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由此可见:兴趣决定了学生的喜好。而小学生又是爱玩、好动,枯燥、呆板、抽象的东西,学生不感兴趣。而数学又正是这样的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学生的最爱——玩的天性,让单一、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変得生动些、活泼些,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能在玩中学,做中悟。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分类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分类》,虽然这节课的分类活动比较简单,仅要求学生把一些原来无序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但却是渗透分类思想的一个启蒙阶段。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注意从生活中取材,从观察超市,把水果、蔬菜分类,整理房间、游戏环节到课堂练习,都是有趣的生活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初步感知分类的思想,并通过操作、体验,充分经历了单一标准下结果的统一性,不同标准下结果的多样性的分类过程,从中体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理的分类思想。由于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学生容易产生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自然地形成数学与生活的链接。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二、开展课堂模拟活动,激发兴趣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应该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但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仍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创设一个模拟购物情境,设计这样的活动:教师做售货员,学生来购买;学生做售货员,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购物活动。课前让学生准备文具或生活用品,然后标上价钱,利用学具纸币,进行模拟购物。在具体的游戏活动中,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学生在“做”中学,“做”中得到巩固,“做”中学会应用,同时切身体验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重要作用。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回归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中,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了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
三、采用游戏活动,激发兴趣
计算能力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是学生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而计算又是最枯燥无味的,学生都不感兴趣。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呢?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一些新颖、有趣的游戏活动,如富有情趣的送信、摘苹果、开火车、帮小动物找家;形式活泼的对口令、青蛙过河;竞赛形式的抢答、夺红旗。通过这些小游戏把枯燥无味的计算练习变成有趣味性的游戏与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有趣、充满活力的游戏中巩固知识,真正体现了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练”中悟。
总之,在玩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动手、动口、动脑的最佳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jiaoxue/1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