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在20世纪初,一些国内著名学者就呼吁重视美育。1999年我国教育方针明确提出了“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美育具陶冶人的情操、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提高思维能力等作用。学校实施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需要。
关键字:美育现状 素质教育 美育的作用 实施美育教育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也叫美感教育。它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手段,通过美学知识的学习等方式方法,在理论教育和直接体验的过程中,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美育是美学和教育学的结合,它是人类自身发展建设的重要方面,是社会整体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当前美育现状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的教育方针几经变化和发展,从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表述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到1995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直至1999年6月《决定》明确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美育从才成为与德智体并列的一育被单独提出。美育的地位虽一直在提升,但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校师生均围着高考的指挥棒在转,智育实际上被捧上了至高无上的位置。作为各育之首的德育尚且被架空,遑论新近提出的美育。从种种迹象看来,当前的美育现状不容乐观。
长期以来,教育界片面强调科学技术教育,致力于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培养,陷入“智育第一”的误区,道德教育枯燥死板,不切实际,忽视美育和人文修养,忽视学生的心灵的健康成长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尖锐地批评此类现象:“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仅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它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诚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上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其他
目的的人去应用。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美育的性质与自身特点决定的。
二、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一)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
人的行动总是受一定的情感支配的,所以,人的情感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而情感的开发与升华,只能通过情感的作用。美育不同于别的教育就在于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这是因为美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用康德的话说,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这是其他教育无法做到的。
(二)有利于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道德、知识等教育转化为人的一种精神素质,使之成为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美育由于冲破了狭隘的功利主义,并且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所以比较容易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并渗透到其他教育之中去。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仅知道什么是不够的,只有从情感上产生爱好,才能心悦诚服,才会在行动中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可见,美育具有全方位的作用,能够把其他教育带动起来,形成为一个有机体。
(三)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
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分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两种思维密切相关,从思维的发生学来说,形象思维是基础,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逻辑思维。所以,要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尤其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更要注意形象思维教育。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同思维能力是成正比的,但也并非是绝对的,还要有合理的心理结构,才能将知识、道德转化为一种智慧。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人书读得不少,人品也不错,可就是不会运用,甚至成为书呆子,这和平常缺乏美育教育,形象思维能力低,缺乏想象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四)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
我们正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只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注意知识结构的综合化,而不囿于某一学科的单一知识,才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教育的精髓是启迪智慧,培养创新精神。美国诗人惠特曼说过:智慧是从灵魂中引发出来的。智慧是知识、修养、经验与情感的有机结合,已成为人的一种素质。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不管干哪一行,如果不懂得美学和审美,就不可能真正做好工作,成为优秀人才。事实也表明,真正有名望的大学者,他们的成功和他们所受到的良好美育是分不开的。1978年度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格拉索在回答“如何才能造就好的科学家”的问题时说过:“往往许多物理问题的解决并不在物理范围之内,涉及多方面的学问可以提供广阔的思路,如多看看小说,有空去看看动物园也有好处,可以帮助提高想象力……”。
从上面论述中可以看到,美育的社会功能在于全面培养人,它是从塑造美的心灵着手,使个体成为一种立体。因此,美育着眼的是整个的人,是人的身心的健全发展,所以,美育能从更高的角度体现人的本质要求和理想。
人的个性是由个人的自身条件与特定生活环境造成的。良好的个性,对于一个人取得事业上的成就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不可把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对立起来,现在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既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不够,同时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开发、引导也不够注意,这种情况必须加以改进。
学校实施美育,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认识力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需要。
三、如何实施美育教育
(一)要寓美育于各学科教学
学科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最基本工作。寓美育于学科教学中,是教书育人教学原则的高度体现。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有效地实施美育。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认识、热爱、欣赏音乐美,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美术教学,让学生感受、认识色彩美、线条美、图形美、造型美,学会观察、捕捉、表现美的事物,积极培养学生对美的创造力;体育教学,让学生认识人体的运动美、力量美、姿态美,在自由、舒展的运动中表现美、体验美;地理教学,让学生认识祖国美丽富饶的疆土,激发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教学,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激发学生振兴民族、报效祖国的决心和意志;语文教学,让学生认识语言表现的美,能够感受、欣赏文学作品的美,并积极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创造美;数学教学,让学生认识数学美,如几何图形的对称美、代数图解的曲线美;认识美的数学分析,懂一点美的理性知识。
此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板书、语音、教态、仪表等可以渗透美育。这样美育与智育密切结合,加强美育,就可以使小学生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发展形象思维,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实施美育。
1、开展课外美育活动。在长久的课内学习中,学生难免会产生单调、枯燥情绪,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美育活动,符合青少年学生活泼、求异心理,会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这种美育活动之中,因而能够收到较好的美育效果。举行定期的文艺汇演、比赛活动,举办艺术节、知识节、美术作品和书画展等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展个性。切合学校实际,组织学生到自然之中,到社会之中,领略、认识美好的事物,净化情感,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如走向自然,游览山川、河谷、园林原野、水库电站、大海岛屿等,感受、欣赏大自然的美,认识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伟力,增进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游览名胜古迹,鉴赏历史文物,认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走向社会,参观现代建筑、现代企业及现代设施等,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劳动创造的美,认识科学技术、人类劳动的伟大力量,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决心和热情。必须注意的是,开展课外美育活动,应当加强指导,有计划、有目的,而不能流于形式,流于一般性活动,否则就会失去美育活动的意义。在活动进行之前,应当向学生讲明活动的要求、意义,避免走马观花看热闹倾向,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认真观察、思考、探求。活动之后,进行总结,应当布置相应的“作业”,使美育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2、举办美育报告会。建立学生充实、多彩、积极、奋进的精神世界,塑造学生健康、纯洁、美好的心灵,是美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举办美育报告会,“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我们处在一个改革开放的年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现实中的先进人物是时代精神的代表,用源自现代社会的先进人物教育、鼓舞学生,能够更好地感染、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心中美好、高尚的情感,引起学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促使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时代的脉博、时代的气息,从而有力地振奋学生的精神,激励学生去追求远大理想,追求奉献精神,为国家强盛奉献自己的才智,努力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美育报告会应当紧跟时代潮流,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认识水平,能够使学生感受、认识到美好、崇高的境界,激励、振奋学生的精神。具体、生动、感人的美育报告会能够点燃学生的心灵火花,塑造学生积极、奋进的精神世界。
3、建立课余美育活动小组。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建立课余美育活动小组,培养、发展学生的特长,深化、延伸课内学习,“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课余美育活动小组的天地里,学生从兴趣、爱好出发,会投入极大的热情,自觉地、努力地感受美、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爱好、专长得到培养、加深、提高,在某一方面获得更深层次的美感。例如,在泥塑小组,学会把普通的泥土变成美丽可爱的塑像。在刺绣小组,学会用平常的针线绣出精美的图案。在花卉小组,学会种植花草,栽培出亮丽缤纷的鲜花。在音乐小组,学会用双手弹奏悦耳动听的乐曲。在野外写生小组,学会用彩笔展现美丽的大自然。在文学小组,学会用语言描绘、歌颂美好的生活,美好的事物。在这些丰富多彩的美育小组活动中,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心灵去感受、去欣赏、去创造一片片美的世界,在思想情感的深处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获得美的深层次体验、认识。
参考文献:
[1] 高叔平.蔡元培教育论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 谷辅林.美育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3] 仇春霖.大学美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4] 席勒.美育书简.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4
[5] 赵惠霞.美育与心灵家园构建.北京:哲学研究,2002年第九期:57-62页
[6] 袁济喜.当代中国美育的悲壮使命.广州:学术研究,2000年第二期:83-87页
[7] 王文娟.审美教育问题再探.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一期:157-160页
[8] 高颖虹.关于当代美育功能的思考.福州: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年第五期:90-91页
[9] 易健.论现代美育深刻的人道主义内涵.常德: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二期:8-12页
[10] 潘必新.论美育的使命. 北京:哲学研究,2000年第六期:40-44页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jiaoxue/6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