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求知的初级阶段,他们拥有无限的发展潜能。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这把开启科学理性世界的钥匙激发出他们的潜能,成为数学教育中不可忽略的问题。
关键字: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源泉,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是历史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求知的初级阶段,他们拥有无限的发展潜能。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这把开启科学理性世界的钥匙激发出他们的潜能,成为数学教育中不可忽略的问题。
一、教师自身培养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氛围
随着社会教育环境的不断完善,全社会都在关注孩子未来的发展,原先固守思维、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不仅需要教师自身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授课方式,创设情境模拟训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需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位置,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创造轻松幽默的学习氛围,用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以及抑扬顿挫的授课语调,充分调动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完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第一个步骤。
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主动参与创新
提问不在是简单的为什么,通过国外的相关研究,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思维比一味接受答案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他们能从多角度看待问题,简单的告知无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不断进行自我学习。通过寻找问题的过程,展开想象,扩散思维,从不同的视角得到不同的见解,完成知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化。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初期阶段经常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在授课结束后,应该鼓励学生提问,不论问题难易、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该予以重视并加以表扬,逐步完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第二个步骤。例如假设一年级有500个学生,其中女生有175人,请各位同学补充问题。从而一道题变成几道不同的应用题,激发学生的求异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三、形成长效机制,培养创新习惯
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和家长、老师长时间地共同去完成。俗话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师应该在数学的教学中坚持长效的创新培养机制,清醒的认识到自身责任的重要性,不断通过研究、创新形成完整系统的创新培养方案,并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从课堂到课下,让创新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习惯。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第三个步骤,也是最重要、最长久、最艰巨的一步。
结语: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小学生是未来时代发展的希望,当小学生遇到创新将会迸发出无尽的可能。在小学教学中,以数学为切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按照三步走的培养要求,逐步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虽然艰巨却值得全体教师为之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金立明. 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研究[J]. 吉林教育. 2013(22)
[2] 赵胜红.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23)
[3] 吴黎娟.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导教学[J]. 考试(教研版). 2012(09)
[4] 刘媛媛.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新课程(教师). 2010(09)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xxjx/5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