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网络反腐的功能定位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反腐败问题是中国公众非常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通过网络,大量的腐败丑闻被揭露了,互联网给了反腐事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虽然网络反腐还有一些弱点,但它将许多腐败的真实案例呈现在在风口浪尖,应给予支持将其作为打击腐败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机制。
   
关 键 词:网络反腐 舆论监督 网络反腐现状 功能定位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反腐败对中国的意义已经超过了世界上对它的通常认识,它必将也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部分。网络反腐通过网络技术及所引起的社会舆论效应对行政行为与执政行为的监督和对权力的约束,从而达到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的一种全新方式,是反腐败事业的新方式。网络为执政者和施政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和崭新的对话方式,可以更为清晰、理性、全景式的把握民众心理和社会舆论氛围,从而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与时俱进的提高执政、施政能力,从而在内部减少并消除腐败发生的可能性。网络为反腐败提供了两大支柱,一个是阳光下的“扁平社会”,一个是逐步精英化的执政群体。本人认为,前者尤为重要,也凸显了网络反腐作为全新反腐利器的优势。网络反腐在反腐机制的定位中属舆论监督必不可少的武器,在社会功能定位上它只是“怀疑者”而不是“判断者”。尽管这样,网络反腐是具有鲜明特色的重要舆论力量,在反腐倡廉的事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网络反腐的功能定位的研究具有其独特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网络日益成为监督政府、反对腐败的重要手段,并且有些国家在使用网络反腐方面已经迈出很大一步国内外网络反腐逐渐由个人行为转向集体行动,并呈现官方与民间的互动局面。在国外,网络日益成为监督政府、反对腐败的重要手段。有些国家在利用网络反腐败方面已经走出了很大一步。比如,韩国把互联网作为全民反腐肃贪的重要场所和有力工具。印度政府内部就有一个名叫“中央警戒委员会”创建的论网络反腐及其发力路径网站,使不少官僚政客担惊受怕,唯恐自己的前程因上此网而毁于一旦。在阿根廷,早在2000 年政府就颁布了法令,实行政府采购上网。它规定政府机构进行采购或与企业签订有关修建公共工程项目的合同,都必须在政府的网页上亮相,以便增加公共开支的透明度和便于公众对政府部门经费使用的监督。瑞典是最早实行政务公开的国家,1766年就制定了让公众了解政府活动的文件,现今瑞典议政厅举办的会议,都向媒体和公民开放;在加拿大,议会会议全部对外开放,国家电视台专门有一个频道转播议会辩论实况;美国在政务公开传统和实践方面具有示范意义。1946年制定的行政程序法中,首次创设“公共信息制度”。1966年制定《信息自由法》,强制公开政府文件、档案信息,并授予法院系统监督政府该项义务的权力,该法对于公开时限没有明确规定,后来通过修订不断予以完善。美国国会于1974年、1976年分别制定《隐私权法》和《阳光下的政府法》。
二、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由于反腐力度的加大,民众对倡廉反腐的关注,我国学者对于反腐败的研究已经跨入制度反腐的领域深度。但相比于国外我国的网络反腐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大多基于表面,还有待于深入。目前,有些学者已经关注并开始投入到这一课题的研究。其中代表性的有,杨金卫著的《网络:一种新的反腐利器–网络反腐的制度规范与机制创新研究》;郭小安著的《网络民主的可能及限度》;葛春书著的《民间维权人手记》;袁锋著的《网络反腐的政治学:模式与应用》;2012年12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等等。这些论著从多角度论述网络反腐,为中国的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方向。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本论文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运用公共政策理论、反腐败理论、比较、系统等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研究,试图揭示网络反腐的运作机制及其在我国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适用性。论文拟从下面五方面展开:第一章是绪论,简单介绍了选题缘由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视角和方法;第二章对网络反腐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网络反腐的时代特征及当前网络反腐盛行的原因进行进一步说明;第三章论述了网络反腐的实现;第四章主要论述了网络反腐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表现;第五章是从网络反腐的功能定位及其完善路径两方面进行论述,从多角度分析,试图得到切实可行的路径,为我国的廉政建设提供建议和参考。
   
第二章、网络反腐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网路反腐的时代特征

第一节、网络反腐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网络反腐的定义

网络反腐,即通过网络技术及所引起的社会舆论效应对行政行为与执政行为的监督和对权力的约束,从而达到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的一种全新方式,是反腐败事业的新方式。网络反腐在本质上整合了网络、民意、执政能力三个方面的内容,以其独有的特性,对执政、施政行为产生监督和约束。是治理腐败问题的利器。

   、网络反腐的时代特征

一、中国公民热衷网络反腐
   
   当前,网络反腐已经成为中国公民参与反腐败的重要方式。从南京“天价烟”事件(2008年)、最牛团长夫人于富琴掌掴事件(2009年)、广西来宾市烟草专卖局原局长韩峰“性爱日记”事件(2010年)、山西省临猗县磕头门事件(2009年)、“我爸是李刚”事件(2010年)、浙江钱云会案(2010年)、西安药家鑫案(2010年)、江苏省溧阳市卫生局局长谢志强微博开房事件(2011年)陕西“表哥”事件(2012年)、重庆“不雅视频门”(2012-2013年)、刘铁男案(2013)、以及反复发酵的郭美美事件等等一系列案例中可以发现,中国公民非常热衷网络反腐。
   2013年,中央纪委信访室公布,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9月2日正式开通上线并公开接受网络举报后,受到广泛关注,网络举报数量呈现明显上升之势。9月2日至21日,中央纪委监察部举报网站20天内统计的网络举报数量达15253件,日均超过760件。那为何网络反腐会呈现如此强大的势头呢?
   
二、网络反腐优势

1、反腐信息受众面广

  据《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6月底,我国的网民人数已达5.91亿人,手机网民也达到4.64亿。”网络传播的便捷性与迅速性,成为网络反复信息的广覆盖关键性要素,再加上巨大的网民数量使反腐信息传播人群必然广泛。

2、网络反腐舆情助推反腐进程

  网络社会实际是对现实社会的折射,同时现实社会也会反映在网络社会中。虚拟网络社会以其言论的自由度大于现实社会而成为人民表达诉求,发表观点、意见的首选平台。网络舆情即是那些聚焦现实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而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诉求、观点、意见等。腐败问题是当前民众尤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网络环境中更易形成网络舆情,而加速信息传达沟通,得到相关部门及时回应,从而推进反腐进程。

3、隐蔽性、低成本

   相对于网络反腐的公开性与透明性,其本身还具有隐蔽性的特点。这里的隐蔽性是针对举报者而言。网络具有虚拟性,网民可以拥有自己的网名,即举报者无需实名制,身份是可以隐藏的。这也使得网民在网络上的言论变得更加自由,不必担心会被腐败分子知晓身份而遭到报复,其人身安全系数大大提高。另外,网络反腐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举报者不必在现实中耗费精力和财力进行上访,只要在任意时间在某公众论坛上发表信息,网络自身就可以将该意见在网上高度聚焦,进而引起纪检部门的关注,从而达到网络举报的目的。因此说,网络反腐是低成本的。
   
4、信息量大,速度快,效率高

网络以其超链接的方式将存储信息的容量无限放大,而传统媒体却要受版面、频道、时间等因素限制,无法任意扩大和丰富所发布的信息内容。在信息传播效率上,传统媒体所要发信息都必须经过采集、筛选、加工等多个环节才能够传递给受众,而网络传播将这个过程大大缩短,网络信息可以实现即时更新,大到国际、国家大事,小到生活琐事,均能在网上得到同步反映。鉴于网络这种特殊的媒体,将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提高,只要一条反腐的新闻出现,将会迅速地传播至全国各地的任何一个角落,甚至跨越重洋。这大大减少了传统信访繁冗复杂的程序,节省了上传下达的时间,降低了中间过程人为因素干扰,同时为反腐工作赢得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5、过程多向互动,手法多样,直接

   在网络信息传播中,传播者和受众可以任意互换角色,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受众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不仅可以主动地获取或发布信息,而且可以实现无时空限制的交流沟通。网络传播不仅集传统媒体传播手段之大成,而且在传播过程中可以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实现以往各种传统传播手段的整合,更利于反腐工作的进行。网络的发展,为反腐工作提供了更有力的武器。网络可以全方位地为反腐工作提供更加具体直观的证据,逼真地展现腐败分子的罪恶行径,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另外,传统媒体的传播一般是单向的,而网络媒体的传播是交流互动的。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各种平台,公布政府的工作进程,听取公众的意见;同时,公众也可以直接参与新闻报道,自由发表观点与言论,从而实现了双方的沟通与交流,大大推动了反腐工作的进展。

第三章、网络反腐的实现

一、网络反腐弥补了传统制度反腐的缺位。网络反腐的兴起,实际上也是传统反腐通道不畅的表现。由于腐败本身具有高度隐蔽性,而且高层干部的权力大,可获利资源多,权钱交易的范围广,单纯依靠传统反腐手段不足以使腐败行为完全快速曝光,况且反腐部门本身由于权力行使程序的复杂性,使得传统反腐方式难以深入到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如前所述,与传统制度反腐相比,网络反腐更快捷、更彻底、更透明、更隐蔽、更能保护举报者的合法权益。具体来讲,网络反腐省却了传统的信访等上传下达的缓慢过程,提高了反腐效率,效果自然好;网络具有虚拟匿名的特点,使得网民在网上的言论更加自由,从而降低了举报人的风险;通过网络,集聚大众集体力量,网民可以多渠道地搜集证据和信息,让全社会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关注到惩治腐败的进度和广度;政府与网民可以在网络上互动,通过开设电子论坛、公布电子邮件、网上民意调查、设置讨论等手段,实现双方的沟通与交流,大大推动了反腐工作的进展。
二、网络反腐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对问题官员起到了巨大震慑作用。网络反腐在进行过程中,从网络举报,到对腐败行为进行曝光、跟帖、发表评论,再到对腐败事件的查处情况进行跟踪报道,迅速形成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不但促进了案件的进展,而且对问题官员也起到了震慑作用。通过对腐败案件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式的跟踪报道,无疑给官员上了生动一课,进行了一次廉政教育,问题官员会对自己的腐败行为有所收敛,对无问题的官员也是一次警示,且使广大官员感到自己置身于广大网民的监督之下,真正的做到了警钟长鸣。
三、网络反腐充分调动中国国民参政议政的主动意识。网络反腐给民众提供了一个参政议政的快捷通道。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是解决腐败问题的根本出路。之前,单纯依靠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民意的效果似乎并不理想,民意得不到有效和充分的表达,影响了参政议政的质量和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让网民参政议政,不但是对民意的重视,而且也是对具有建设性的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意见和看法的尊重。网络防腐,让网民看到了发现腐败和惩治腐败的希望,增强了作为主人翁的优越感和信心。网络民意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网络反腐的诸多监督功能还有待挖掘。其发挥作用还会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受到各种阻力以及技术上的障碍。

结束语

网络反腐只是反腐的一种辅助补充形式。借助网络举报之力,将民意压力变反腐功力,是反腐的一个现实策略。反腐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网络监督要对官员产生震慑,归根结底还得靠政府部门面对各种网络反腐信息的时候能够有积极反应的态度。这要求相关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网络监督,完善制度设计,面对各种反腐败网络信息的时候,应该设计出一条完整的应对机制,及时面对和答复公众的质疑和反应,这样才能激发公众参与网络反腐的积极性。网络反腐并非长久之计,但如果能以此倒逼反腐的制度性规范和完善,为“反腐民意”打开一个制度的出口,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究其,网络反腐正成为官方认可的一种体制外反腐的补充力量。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fanfu/2357.html

(0)
EditorEditor
上一篇 2014年10月20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