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论文】浅谈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摘 要: 农村改革是我国启动改革开放的起点,仍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我国农村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一些长期以来争议较多但始终没有涉及到的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观点,它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必须要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的参与现代化的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的成果。

关键词:农村改革 、城乡一体化、健全机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居世界第一位,所以人均资源少,尤其是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为了提高人均资源占有率,我们围湖造田,在高山上开垦梯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不断促进农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0年来,我国的农业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农民的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的面貌不断的改善,农业的发展也是举世瞩目的。但是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也离不开工业和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从理论上讲,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内在联系决定了城乡要一体化发展。农业和工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支柱产业,农村和城市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两个基本区域。工业和农业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有机的联系,彼此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目前, 我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改革任务和举措。

  当前,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增收仍然困难,城乡一体化进程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一、农业和非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异较大。 城乡之间的差距还表现在第一产业和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之上。农村经济主要是以农为主,其他的产业并不发达。而农业本身劳动生产率就很低,远没有第二、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高,因而造成了城乡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二、城乡劳动力素质存在较大差异 。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远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城乡之间劳动力素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受教育的程度。尽管农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农村大多数人的学历只在初高中水平,这样显然就会比城市人受教育的水平低。不仅如此,农村高等知识分子的流失也导致了城乡之间劳动力素质差异的增大。 三、城乡土地资源收益差距较大 。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土地资源分配是一种事实上的“以乡补城”农民在土地资源利用开发过程中获得的收入少之又少。在城乡二元土地制度下政府获得的大规模城市建设用地和经费主要依靠从农民手中征地卖地所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价大幅度升值,但土地收入的分配却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它严重影响着农民的收入。 四、城乡基础公共服务存在着较大差异。如教育投入存在差距,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的差距。 五、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依然较大。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近年来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三农政策,农民的收入显著提高,但与城市居民收入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推进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这个主要障碍。所谓城乡二元结构,就是在制度层面把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从身份上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群体,公共资源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等向城镇和城镇居民倾斜,农村得到的公共资源和农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滞后于城镇和城镇居民,农民不能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不能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比如,在户籍制度方面,户口在性质上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农民被登记为农业户口,城镇居民被登记为非农业户口,农业户口不能自由转换为非农业户口。在这种二元户籍制度下,大量进城务工农民,虽然已经不再从事农业,大部分时间也不在农村居住,但并不能真正获得市民身份,无法在城市安家落户和融入城市,无法在就业、子女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公共服务领域享受同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充分保护。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方面,财政对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义务教育、公共文化服务、社会保障的投入强度明显低于城镇,农村低保标准、合作医疗补助标准、社会养老保险补助水平明显低于城镇,特别是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对进城务工农民的覆盖度较低。在土地征收和交易制度方面,城市国有土地可以直接上市交易,农村集体土地不能直接上市交易,国家征收农村集体土地,不是按照土地的市场交易价格补偿,而是按照土地的原有用途收益补偿,补偿标准明显偏低。由于这种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城乡资源不能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城乡生产要素不能平等交换,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均等,使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发展差距拉大。从根本上讲,这种以城乡分割为特征的城乡二元结构不破除,城乡发展一体化就实现不了。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大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将扩大内需、增加政府投资的重点放到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上来,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第一,充分发挥扩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加快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重视发挥了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科学确定投资方向,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村加快发展作为扩大内需投资的重点。要加强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一个统一的体系中来进行规划,利用扩大内需的政策,加大财政资金对农村道路、广播电视、互联网、自来水等设施的投入,加快“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并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有效解决农村基础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实现城乡交通、通讯、信息、供水供电、排污治污等基础设施的联网对接。

第二,发挥了工业、企业对农业、农村的反哺和支持作用,加快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思路,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大力促进了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做好企业和农民的对接,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支撑龙头企业壮大,从而加快构建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格局,促进农民与企业的双赢。

第三,大力发展了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完善城乡一体的公共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体系、卫生服务体系、科技服务体系、文体服务体系、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村居民更多地平等享受公共服务。当前要重视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深入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为改善其市场竞争状况、提高劳动报酬创造条件。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完善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尽快建立覆盖全体农村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在民生方面的基本需求,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因此就需要我们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城乡统筹发展之路。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ggkf/10117.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5年1月22日
下一篇 2015年1月2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