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论文】宏观经济学相关理论及其在现在生活中的运用

[摘要] 宏观经济学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宏观经济学是西方发达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论总结和实践依据,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经济理论体系。其实经济学的原理已经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生产的每个角落,也在生活中广泛地被运用[1]。人类的每一种行为都可以用经济学来解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运用着经济学的法则,比如商品的价格问题,就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企业生产成本、盈利问题紧密相关。本文对宏观经济学及其在中国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综述,详细阐述了宏观经济学的认识和运用。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认识;运用

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主要分支之一,是研究一定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如何配置和利用,以提高效率,进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学问。宏观经济学是在给定的经济制度条件下,在经济长期增长的背景下,研究某一较短时期内的由各经济主体的行为所决定的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如何缩小经济波动、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经济学分支学科。20 世纪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不但影响着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而且也影响着其他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活动。

绪论

1.1 宏观经济学的来源

1936年凯恩斯发表著名的《通论》,被称为现代宏观经济的“大宪章”,建立和形成了系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正式产生。因为它突破了传统的充分就业均衡理沦,建立了一种以失业为特点的经济均衡;把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分析来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建立了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并把总需求分为消费与投资,提出了消费函数理论与投资理论。凯恩斯理论形成后,在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条件的不断进步,需要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进行相应的创新[2]。

1.2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1.2.1 宏观经济学拥有完善的理论体系。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条件的不断进步,需要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进行相应的创新。因此,相当一部分经济学家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对宏观经济学进行修正和完善。不仅从总需求方面作了补充,而且还重视分析了总供给的变化;不仅继续采用实证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而且也强调采用规范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它是由众多经济思想流派的学术观点和经济理论构成的,包括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凯恩斯主义、新剑桥学派、新制度学派等多个派系。由于体系庞大和流派林立,使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日趋完善平[3]。

 1.2.2 宏观经济学既包含抽象的理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并不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只是经济学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能说明许多问题,而只能说明经济生活中特定的一类或一组问题;更严格地说,它只是对复杂的、立体的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从一个特定的侧面、特定的角度进行研究和解析。同时也存在着复杂的数学模型,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结论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前提之上的抽象的理论分析,它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而这种抽象的理论分析排除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能影响结论的影响因素。于此同时,宏观经济学分析大多都是利用数学推导和数学模型来进行分析的,面对大量的数学推导和模型学生会感到枯燥和乏味。所谓发展经济学,就是在经济学各种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具体应用于发展中国家的一套理论,不仅仅涉及到宏观经济学。

   1.2.3 宏观经济学直接产生于现实经济生活。综观整个20 世纪,我们不难发现,当经济活动中出现某种新的经济问题时西方经济学家们首先直接用现有的经济理论来进行解释。宏观经济学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经验总结,是一套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理论体系,它的原理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生产的每个角落,在生活中广泛地被运用,同时它也能指导并反作用于现实经济生活。其实来自人类生活中的每一种行为都可以用经济学来解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运用着经济学的法则。比如商品的价格问题,就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企业生产成本、盈利问题紧密相关。因此,宏观经济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4]。

1.2.4出现了融合化的趋势。宏观经济学自产生以来,可以说是流派纷呈,并且能够“各领风骚数十年”,20 世纪60 年代,古典传统逐步得到恢复,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则进一步把古典传统发扬光大。经过20 世纪下半期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争论和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争论,两派开始互相吸收对方的合理部分,互相影响和渗透,使得西方宏观经济学已经出现了融合或综合的倾向。这种融合化的另一种表现是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融合。这种融合始于“理性预期革命”,卢卡斯等人力图根据经济当事人的行为动机和行为方式来解释宏观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效果。

宏观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由于宏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都是有关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货币发行量以及物价总水平等国民经济中总量的变动法则,所以,人们把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分析称为总量分析 ,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经济资源如何有效利用的问题,具体措施是政府通过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通过财政、货币、产业等宏观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进行干预和调整。具体如下:

2.1 在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下,中国也并没有幸免于难,中国的实体经济表现出经济衰退的一些典型症状,如投资率下降、消费不足、失业率上升等,因此我国政府迅速出台了扩大内需政策。该政策可以看出此次的经济刺激方案的重点在于民生工程,涉及到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医疗卫生、文化等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同时也将部分重心放在了大力发展居民消费,激发居民消费热情,从而达到扩大我国内需的最终目的[5]。之所以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放在消费上,是因为通过政府的政策调节,拉动消费,特别是拉动居民的消费,不仅仅可以达到扩大我国内需使经济得以发展的最终目标,而且可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优化,比投资更具优势[6]。

2.2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就业体系的尚未完善,中国的突变决定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然人才需求的改变必然决定就业形势的变革,从而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供求失衡是导致人们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供求理论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其基本内涵是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商品的价格,价格的不断变动反过来导致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宏观经济的驾驭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成熟,根据经济的周期变化适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调节经济。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是为了促使国民经济在运行中达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政府所采用的一系列政策调控手段。其实施手段主要是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大基本经济政策对总需求进行管理,进而对国民收入 的决定进行调整。

结语

总之,宏观经济学是在给定的经济制度条件和经济长期增长的背景下,研究某一较短时期内的由各经济主体的行为所决定的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如何缩小经济波动、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对于宠杂而又变化不定的西方宏观经济学,应当从我国国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鉴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为我国所用,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积极的作用,从中汲取科学的东西,为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并最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jjxlw/6948.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1月27日
下一篇 2014年11月2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