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业监管效率研究

1.导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国际经济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以及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全世界范围内金融系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危机的影响范围逐渐打破国别界限。并且,金融系统是一个高杠杆运行的公共性行业,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系统内部的资金运作,金融机构的倒闭会通过金融系统传递到实体经济,对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因而,金融行业具有强大的外部性。
管制是政府发挥经济调节职能的重要形式,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领域,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离不开政府管制的作用, 这种政府管制必要性的结论被历次的金融危机所佐证。
经济危机揭示了金融监管制度低效的原因,促进金融监管制度改革。早期的金融监管理论从30年代以前的“看不见的手”提倡的自由主义发展到30年代大危机后凯恩斯主义的严格监管,70年代的“滞涨”现象促使金融监管走向自由主义与严格监管综合的道路,金融监管兼顾公平性与效率性。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思潮的不断发展,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增强,金融系统内部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增强,辐射范围更加广泛、破坏程度更大、系统关联性更强的危机频繁爆发,维护金融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成为新形势下的重要课题。
1987年始发于美国的股灾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单10月19日这一天,道•琼斯指数下跌508.32点(跌22.6%),达到1941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其他国家的股市也未能幸免,日经225指数下跌620点(跌14.9%),恒生指数跌421点(跌11.3%),说明金融体系内部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区域危机会对全世界经济造成冲击。
表1.1 金融危机对监管理念的影响
事件 危害 提高原监管制度效率
1987年股灾 单日道•琼斯跌22.6% 关注金融体系强关联性
导致日经225跌14.9%,恒生跌11.3%
世界经济波动
1995年巴林银行倒闭 巴林银行亏损14亿美元 控制杠杆率
引起世界经济波动 监控操作风险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迅速向亚洲扩散 关注金融系统内在脆弱性
维护金融稳定
使俄罗斯陷入债务危机
LTCM亏损43亿美元而倒闭
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 07-09年危机成本达14万亿美元 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1995年历史长达233年之久的巴林银行仅仅因为交易员尼克里森衍生品投机交易的失败和其监守自盗的职务便利亏损14亿美元而倒闭,立刻在欧洲、美洲和亚洲市场上引起波动,同时也说明了衍生品市场的高杠杆风险和对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监管严重不足。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揭露了金融自由化后风险的过度承担问题,不健全的金融法规和监管体系无法控制道德风险。在97年危机的冲击下,俄罗斯政府宣布卢布贬值,延迟外债偿还,1998年俄罗斯陷入债务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动荡。号称是“世界上学术水平最高的金融机构”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因此破产,在5月到9月短短150多天的时间内出现43亿美元巨额亏损,仅余5亿美元,资产净值降90%。 这让人们意识到金融系统的内在脆弱性以及金融一体化过程蕴含的潜在危机,监管机构必须采取措施控制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稳定性。
2007年爆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迅速扩散到全球,许多大型金融机构破产,一份美联储调查报告显示2007-2009年金融危机成本高达14万亿美元 ,到目前为止,此次金融危机造成的动荡都未能平复。表面上产生于美国房贷市场波动造成房屋次贷产品CDO贬值的危机,实际上多多少少体现了金融监管不力。如何从前瞻性的角度建立系统风险预警机制,抵御经济危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已经迫在眉睫。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金融监管制度起步于1984年,最初的监管主要负责管理市场准入,1993年《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强化金融监管并实行分业监管,以1997年的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为起点,经历了97年到03年的体制探索之后,初步形成了我国“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模式。虽然我国在金融监管制度改革方面有所成就,但是由于监管起步晚,加上我国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市场上存在一些固有的弊端,金融监管整体有效性仍然较低。
1.2 研究意义
金融业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位已经改变,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行业,是调节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杠杆,也是沟通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媒介。金融的重要地位源自其自身所处行业的特殊性,现代经济的本质可以说是信用经济,实体经济的运行离不开银行信贷,现代居民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银行储蓄与银行信贷。金融行业在占据着核心地位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外部性,金融行业的波动与危机会通过信贷与储蓄传递到实体经济,对整个经济系统产生影响,实体经济的萧条也会通过同样的途径传递到金融系统,因而对金融系统的监管效率至关重要。
然而在新的经济环境下金融监管总是面临着新的挑战,由于信贷、投资等的顺周期性引发的金融系统脆弱性(Minsky,1982)在外生或内生冲击的作用下导致了金融不稳定性, 这种不稳定性会对宏观经济造成影响,实现有效金融监管的难点在于这种冲击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可控性。

图1.1 银行业总资产规模
银行业在我国金融业中处于主体地位,如图1.1所示,我国银行业总资产规模连续增加,在金融业市场规模中所占比重持续在90%以上, 银行业正处于转型时期,银行业内部发展面临一系列改革难题,同时又面临着外资银行、金融互联网、影子银行体系等外部冲击,对银行业的监管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分析银行业监管政策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首先,本文对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描述我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有助于了解我国银行业监管现状。其次,从实证角度评估我国银行业监管政策的有效性以及监管效率走势,有助于了解目前我国银行业监管情况以及达到的效果,从而认识到我国银行业监管存在的不足。最后,对影响银行业监管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了解这些因素的作用方向,对于提高监管效率有指导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本文以金融监管理论为出发点,描述我国现阶段银行监管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然后构建综合监管效率指数对我国银行业监管效率进行评价,并对监管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对提高我国银行监管效率提供建议。
本文的实证步骤如下,首先从金融监管目标的具体层次出发选取能够代表金融监管效率的代理变量,最终选择了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存贷比和资产负债率四个指标体现金融稳定目标,选取资产利润率ROA、资本利润率ROE、净息差和股票交易额占GDP的比重四个指标表现金融效率,用法律权利力度指数、法律权利力度指数来体现金融公平,并对这些指标进行了趋势分析。
然后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从所有代理变量中提取主成分并进行监管得分值分析,最终提取了三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主要的决定因子是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资产负债率、法律权利力度指数和征信信息深度指数,第二主成分主要受到商业银行ROA、ROE、股票交易额占GDP比重的影响,第三主成分刻画的主要是净息差和存贷比对于监管的影响。根据主成分计算监管得分值,并基于得分值情况对监管效率作出评价。
最后选取可能影响监管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GDP的波动对监管效率产生负面影响,而信贷规模的增加对监管效率有促进作用,监管效率的滞后项也会对当期监管效率产生正向影响。
本文的研究框架图如图1.2所示,组织结构如下。第一章是导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结构安排和创新点。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对国内外有关金融监管改革及金融监管有效性的研究进行整理叙述。第三部分是理论分析。介绍金融监管理论,分析危机后我国银行业金融监管政策改革的现状及挑战。第四章是实证部分。构建综合金融监管指标,通过监管效率得分值对监管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对影响金融监管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这些因素的作用效果。第五章是本文的研究结论和建议。对本文结论进行总结,并提出提高我国银行业监管有效性的建议,然后指出本文的不足,最后提出文章未来的研究方向。
5.2 本文不足和未来研究展望
本文对于我国银行监管政策效果的研究是在大量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笔者的学识、能力有限,因而文章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
(1)参考文献不全面。笔者所能找到的有价值的资源有限,一方面近年来有关银行监管效率的研究文献从数量上来讲比较多,但是真正具有创新指导意义的非常少,另一方面,未能被笔者参考的文献中,还有一些提供了有价值的分析方法,但是由于笔者能力、精力有限,没有被充分利用。
(2)研究存在有失严谨之处。在构建监管综合指标时,笔者依据的是不同层次的金融监管目标分别选取代理变量,这些代理变量能否完全代表监管效率还未可知。我国银行业某些指标数据不完整,特别是2007年之前的数据很难查询,对这些缺失数据的插值填充不能代表真实情况。本文选取16家商业银行的季度数据代表商业银行整体数据本身不够严密。另外金融监管政策会和其他宏观经济政策共同发挥作用,在明确这些政策之间相互影响关系并剔除这种关系的前提下研究金融监管效果才能有效规避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匮乏。
本文的研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未来对于宏观审慎监管效率课题的研究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展开。
(1)本文在构建金融监管效率综合指标时,主要是依据金融监管的具体目标层次分别选取代理变量,未来的研究可以尝试从其他角度构建综合监管指标。
(2)本文对金融监管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也对影响金融监管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数据严重不完整导致一些理想指标未能被量化,所选取的因素存在遗漏的情况,如何构建更加完整的因素体系更加全面地考察它们对监管效率的影响也可以成为以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jrx/1931.html

(0)
EditorEditor
上一篇 2014年10月16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1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