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论文】浅谈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

【摘要】金融危机在全球满溢,使得贸易保护主义掀起了新潮。各国纷纷筑起贸易壁垒,我国对外贸易及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严峻的挑战。但在各种应对措施中,这个不和谐的声音——贸易保护主义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探析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并且分析对世界经济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金融危机贸易保护 WTO

一、 问题的提出

纯粹的自由贸易显然只是经济学家们设想的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任何时候都存在着贸易保护主义现象。每当出现经济危机,贸易保护主义即呈现抬头之势,甚至演变为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战。常被引用的一个例证,即是美国国会在1930年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姆特一霍利关税法案》,将2万多种进口产品的关税大幅提高。该法案实施后,美国的平均关税率从38%提升至52%。不过,这一赤裸裸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实际上并没有改善当时的美国贸易状况,也未能给美国经济恢复带来任何正面的帮助,因为就在随后的短短几个月内,英国、法国、加拿大、古巴、墨西哥、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迅速地做出报复性反应,纷纷大幅提高了各自的关税水平。基于这一历史事实,人们都会得出的一个结论是:贸易保护主义非但不是解救危机的处方,反而是加重危机的一剂毒药。

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环境持续低迷,各国均在为提振经济绞尽脑汁。但在各种应对措施中,这个不和谐的声音——贸易保护主义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据中国社科院4月24日发布的2013年《世界经济黄皮书》显示,2012年全球贸易增长明显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大国之间贸易争端明显上升。此外,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报告,2012年全球贸易增速为2.5%,低于此前20年平均水平的一半,与此前预期的3.7%相比,下调了1.2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出口增速为1.5%,下调0.5个百分点;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速为3.5%,下调2.1个百分点。报告指出,2012年全球贸易量的增长低于全球经济增长步伐,表明全球贸易面临的下行风险超过增长风险。随着贸易增速下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大国之间的贸易争端频发。

二、 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第一,贸易保护波及全球。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各国经济已经结集为一个整体,国内外市场日益融合,世界各国间经济发展的传导速度在加快。处于世界龙头地位的美国,更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通过全球化的渠道迅速蔓延,很快引发成一场国际金融风暴,金融风暴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风潮亦很快传遍全球。

第二,保护手段灵活多样。金融危机下,进攻性贸易保护主义呈现上升趋势,利用WTO规则实行贸易保护已成为普遍形态。各国依据国内法履行国际条约,一些国家只执行符合自己国家利益的国际条约,很多时候将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条约之上,利用区域贸易组织排他性特征保护成员国利益,贸易保护手段更趋多样化。传统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保护手段仍被频繁使用,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等贸易壁垒花样翻新,应对起来非常困难。

第三,保护措施表面合法。WTO允许成员国利用其有关协议保护本国利益,反击遭到的不公平待遇。这就为各国以“公平贸易”为理由实行贸易保护留下了空间。采取与WTO不直接冲突的各种保护措施。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贸易保护主义的普遍形态。

第四,表现形式愈加隐蔽。各国往往以保护就业为理由,以经济安全、社会责任和保护本国受冲击产业为旗号,阻挠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出口。并且政治因素越来越浓,隐蔽性更强。

第五,保护领域更为广泛。在此次全球金融风暴的刺激作用下,贸易保护对象范围更广,贸易保护主义风潮已从货物、服务贸易层面。不断向资本和劳动力跨国流动领域蔓延。

第六,保护对象国针对性强。奥巴马政府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将众多外国商品拒之门外,尤其针对中国商品。美国首开先河,专门制定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必然将紧随其后。

三、 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一,贸易保护会造成出口国贸易及经济急剧下降,进而引起社会失业率上升。如果在危机中某个国家(一般是贸易大国)率先实施严厉的贸易保护,会使向其出口的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额骤降。随之产生的连锁反应是,作为拉动出口国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贸易的迅速萎缩,进而导致大量出口企业破产、倒闭,失业率大幅上升,从而使得该国经济快速滑坡。特别是出口导向型国家,将会受到更大的影响。贸易保护增加了全球的失业人员。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扩散,很多跨国公司纷纷陷入危机,各国失业人口增加。

第二,贸易保护主义会损害一国未受保护产业部门及消费者利益。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世界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统一大市场,如果某国实行贸易保护不仅仅会使原料、产品、技术等因为贸易壁垒而分隔起来,从而使得经济全球化所积累的市场力量荡然无存并且还会进一步损害消费者利益。最终直接或间接增加进口商成本,进口商将这部分成本转嫁给本国消费者,从而损害消费者利益。此外,保护措施使非保护产业的生产者为受保护产业生产者提供了强制性补贴,产生的收入转移效应往往得不偿失,还会造成利益分配的扭曲。

第三,贸易保护会破坏已形成的经济全球化格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依赖,特别是世界性市场的形成,使资本超越了国家界限在全球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而各国的贸易保护,扭曲了商品、服务及投资的自由流通,妨碍了资源的自由配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打断了已经形成的全球分工格局。

第四,贸易保护会引发全球性的报复性措施。贸易保护政策不仅阻碍了其他国家向该国的出口,使其他国家的产业处于不利地位,同样也会影响该国向其他国家的出口,使本国产业陷入困境,因为一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经常会引发其他国家类似的报复政策。

总之,贸易保护不仅会造成世界贸易额的急剧下降、各国间贸易摩擦加剧、货币流通混乱等问题,还会使世界各国陷入深度不信任的怪圈。这是一场谁都逃不掉的危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贸易保护主义保护不了任何国家,不会解决危机,相反只能加剧危机,延缓世界经济复苏的时间。只有联手抵制贸易保护主义,主动承担责任,才是战胜危机的正确选择。

四、 中国应怎样应对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

2013年上半年,中国共遭遇18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反倾销、反补贴、特保等贸易救济调查事件40起,同比增长了38%;涉案金额3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76%。

其实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贸易争端就越来越频繁,而且中国往往成为最主要的受害者。不过中欧双方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对对方的产品都有很高的依存度,这一点双方都十分清楚。而一旦真的打起贸易战,往往是两败俱伤。因此我们也只能是一边打官司,一边做生意。

可以见得,中国在日益成长为世界贸易大国的过程中,成为遭受贸易救济措施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外,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也加入对华实施贸易保护措施的国家之列。那么,对此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呢?

第一,中国应该积极响应WTO,加强国际合作,不搞贸易保护主义,不出台“买中国货”条款,在各种国际会议上坚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立场,并充分肯定WTO监督贸易保护主义的努力。2009年以来,世贸组织已先后散发了三份监督报告,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我国带头遵守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与协议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出台符合世界贸易规则的“救市”方案和刺激措施。

第二,熟练运用国际贸易规则维护自身利益。中国政府及企业要加快熟悉各类国际经济贸易规则,我们不仅要遵守,更要学会运用WTO的规则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出现了贸易纠纷后,要积极诉诸于WTO争端解决机制。

第三,提高出口退税率,缓解出口企业压力出口退税是当前稳外贸、促增长、保就业的一项十分重要且效果明显的措施。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多次出口退税率的调高调整。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可以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能够支持中小企业克服经营困难,降低出口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

第四,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与扩大内需相结合。在发达国家市场纷纷遭受各种阻力和限制的情况下,我国出口企业应该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和国内市场。由于我国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出口企业应有意识开拓新兴市场,通过新兴市场的增加来弥补发达市场的减少,突破贸易保护,增加企业收入。从中国遭受的反倾销调查中可以得出,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在发达国家市场占的比例越高就越容易受到反倾销的调查。所以,我国的外贸出口,应加强宏观调控和指导,分散国别和地区,选择具有市场需求潜力的目标地区。

第五,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增强国际竞争力。贸易保护在给企业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可能会成为企业产业升级、技术升级的动力。我国的技术研发能力还相对落后,许多贸易壁垒都是针对我国出口商品档次不高设置的。在当前金融危机下,也是优胜劣汰的一个过程。奉行低水平价格战的出口企业将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因此,通过把技术引进与吸收、创新结合起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国际竞争力,将成为我国产业升级、技术改进、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效手段。

五、 参考文献

[1]梅新育.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风潮及其应对[J].国际贸易,2009(3)

[2]薛荣久.WTO如何遏制和反对贸易保护3E2[J].国际贸易,2009(6)

[3]葛丹.金融危机下中国如何应对贸易保护主义[J].商业时代,2009(21)

[4]王慧敏.隐形贸易保护主义的初步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6)

[5]曹聃.何伟.反倾销措施与新贸易保护主义.《商场现代化》,2006(32)

[6]幻徐泉.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擅变的法律分析.《西北师大学报》,2006(5)

[7]李雄刚.贸易保护主义的法理分析.《当代法学》,2007(1)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jrx/7670.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2月3日
下一篇 2014年12月3日

相关推荐

  • 开放式投资基金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摘 要:开放式投资基金是我国基金类型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文章参考了针对开放式投资基金的国内外的研究经验,通过介绍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的类型以及其产生的主要的根本原因,并且实例分析…

    金融学论文 2014年10月18日
  •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实证和理论研究

    第一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操作风险是伴随着银行的出现而出现的一种古老的风险,由于发生频率较低,一直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全球商业银行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浪…

    金融学论文 2014年10月19日
  • 泰州地区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推广方案研究

    1选题背景描述    为了更好地解决农信贷等涉农贷款问题,保险公司面向部分地区,设计并推出了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是指,银行在放贷前由保险机构为借款人提供保证保险,承担…

    金融学论文 2014年10月9日
  • 【金融学论文】车工一体化教学方法探讨

    摘 要: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自金融危机以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迟缓,我国的经济发展虽面临一定的挑战,也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新契机,但国家经济要发展,工业绝不能落后。而技术工人在科学技…

    金融学论文 2014年12月22日
  • 【金融学论文】科技与金融结合中商业银行的转型问题

    摘要:国内外关于科技与金融的研究较早,但成功结合的案例并不算多。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将科技和金融结合提到了新的高度。本文首先通过对科技金融相关理论的综述,突出科技金融结合中商业银…

    金融学论文 2014年11月15日
  • 论余额宝对商业银行主营业务的影响

    当今,全球互联网科技进入加速发展期,互联网金融成为新兴事物随之兴起。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相结合的产物,指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在线结算、移动支付、云计算等新兴科技手段提供…

    金融学论文 2014年10月25日
  • 中国银行操作风险现状对策分析

    摘要商业银行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不断发展,计算机、手机、信息技术迅速普及,加上电子商务也逐步被人们所接受与认可,商业银行的业务种…

    金融学论文 2014年10月11日
  • 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文献综述

    在影子银行概念的内涵方面:2008年时任纽约联储行长盖特纳认为影子银行即是“平行银行系统”,是一种存在于传统银行体系外的“非银行运营”融资安排。Zoltan Pozsar(2010…

    金融学论文 2014年10月23日
  • 【金融学论文】浅谈传统金融业的理财产品

    摘要:由于我国金融业未全面开放,利率未市场化,银行业的垄断造成了中国资金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极低的活期存款利率与较高的贷款利率之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利息差需要弥补,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市场,…

    金融学论文 2014年11月24日
  • 【金融学论文】浅谈金融市场的结构调整

    摘要:当今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外企银行大批的进驻中国金融市场,并且国有四大银行也已经进行了结构调整与市场转型,而城商行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就不得不进行必要的业务营销战略调整。 关…

    金融学论文 2014年12月19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