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实践以横跨欧洲的企业社会责任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的内容已不是单纯的价格和功能,很多企业逐渐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由于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起步较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尚不深入。本文探讨了欧洲大陆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文中涉及了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管理学等领域的知识,这对提升中国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这也是我选择该文本进行翻译的主要初衷。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翻译材料的介绍;第二部分是运用语义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进行理论上的指导,侧重分析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翻译难点以及解决方法。第三部分总结译者在翻译中受到的启示、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和仍待解决的问题。以期在为未来的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

关键字:企业社会责任,语义翻译理论,翻译策略,管理学

引言
任务描述
本次翻译实践的材料选自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的《横跨欧洲的企业社会责任》一书,书中例举了欧洲23个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现状、发展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信誉和信任,这对企业雇佣、留住优秀的员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同时,企业社会责任对于解决欧洲的就业问题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社会凝聚力和保护环境,还可以平衡企业经济上的成功和社会福利之间的矛盾,今天,这些都在企业、消费者、管理者、政府、非政府之间达成了共识。鉴于这些因素的存在,欧盟委员会在2001年7月发行了该书,并在2002年7月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中国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起步较晚,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系统,通过对欧洲国家企业社会责任的学习,这对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也是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国企业的发展,所以这也是此次翻译实践选择该文本的首要因素。
其次,该文本在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涉及了很多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伦理学领域的专业知识,从而可以从实践的角度去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翻译理论,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翻译实践内容简介
该书是一本讨论企业社会责任的论文集,学术性、逻辑性和思辨性较强,文体特征多以说明文为主,论点突出,语言多以严谨的书面语为主,既需要比较深厚的、广泛的背景知识,又要有扎实的翻译基础,所以有一定的翻译难度。该书共分为六个部分,将欧洲依次划分为北欧、西欧、中欧、东欧和南欧五个区域,分别对五个区域内的不同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功能、结果、参与者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本次翻译实践节选了该书的第一部分:北欧的三个国家—芬兰,丹麦和挪威的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翻译。第一篇文章主要论述了高信任度在芬兰社会的力量以及在芬兰社会各领域发挥的作用。第二篇文章概述了在丹麦,国家和企业之间的伙伴合作关系是包容性劳动力市场战略,以及包容性劳动力战略在丹麦的未来挑战。第三篇文章主要从自愿伙伴关系就是社会资产的角度阐述了挪威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历史原因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翻译评述的侧重点
该文本是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论文集,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方面的内容,在翻译实践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障碍。语义翻译理论的创始人彼得•纽马克,提出了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传达文本的字面意义,而且还要尽可能完整无损地表现文本的内涵意义、作者的写作风格以及表现手法等。学术论文文本传达的信息直接、客观、准确,这与语义翻译理论的翻译策略是一致的。所以,在语义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力求保留原作者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本文将着重探讨语义翻译理论指导的学术论文翻译实践的过程,以及针对学术论文文本的特点而采用的相关翻译方法和策略。

论文结构
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说明此次翻译实践的选材原因,并对翻译的相关材料进行简要的说明。第二部分为第一章,本章主要论述了翻译的实践过程,探讨了指导此次翻译实践的语义翻译理论,并分析了学术论文文本的特点以及如何提高译者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第三部分为第二章,本章主要探讨了理论如何指导自己的翻译实践,并通过案例分析,结合学术论文文本的特点,对自己翻译实践中出现的困难,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第四部分为结论部分,这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此次翻译实践活动的感受和不足。

第一章 翻译过程
1.1 引言

在本次翻译实践中,我的翻译过程只要分为以下的六个步骤:1)通读任务文本,大体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以求全面、准确的理解原文;2)快速翻译;3)译文初稿搁置一周再进行反复修改,侧重翻译内容的前后衔接、逻辑关系以及句子的通达。4)再次对照原文校对译文内容,注意译文的准确性、连贯性、逻辑性;5) 检查译文的拼写、标点符号以及格式;6)修改及译文定稿。

1.2译前分析和译前准备

在翻译目标材料之前,主要的准备工作就是对于任务文本的理解过程。理解、分析原文要求译者细致处理词位的所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研究句法和语篇结构,这样才有助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真正地理解和把握原文。其次,译者还应从以下方面做准备:
(1)译前了解翻译文本中涉及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词汇。本翻译文本的原文是和企业社会责任有关的一本论文集,内容涉及了欧洲国家的企业高信任度问题、包容性劳动力市场战略、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文化驱动力、以及政府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时扮演的角色问题。译者在译前查阅了与此类主题相关的中文文献和书籍,这些工作有利于保证译者能够真确地理解原文。
(2)优秀的工具书。在翻译过程中,肯定会碰到专业术语和一词多义的情况,这不仅需要联系上写文理解原意,有些词汇还必须要查阅字典,尤其是专业的词典,同时对于难懂的词组、句型进行仔细的揣摩和研究。译者还准备了《世界人名大辞典》《世界地名大辞典》、陆谷孙《英汉大词典》。
1.2.1 翻译的功能和目的
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在分析和总结了各家学派的翻译思想的基础上,将文体论、话语分析、符号学、格语法的理论、功能语法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应用于翻译理论和研究,对于翻译理论、翻译教学、翻译语言学以及翻译技巧都进行了精辟的论述(陈倩,2004(05))。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也是其翻译理论中最主要、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李亚秋,2007(6),181)。在《翻译问题探索》一书中,纽马克指出,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应当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或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他将文本分为抒发功能( expressive functional)、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呼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审美功能(aesthetic function)、应酬功能(phatic functional)和元语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在这六种文类中,前三个是主要的。这些文本类型,并不能完全截然分开。很少有文本是纯粹的表达型、信息型或呼唤型文本,通常都是三种功能兼而有之,只是有所侧重而已(自正权,马玲2008(13),115)。
此外,采用何种翻译方法不仅与文本的功能有关,而且与译者翻译的目的有密切的联系。
任何一个语言段的意义都是十分复杂的,是多层次的,是关系的网络。纽马克曾对翻译下过这样的定义: “翻译即填补语言之间的空白。”(Newmark, 1991:35)。在他看来,除了我们通常意义的翻译之外,翻译显然还必须包括解释和改写,即容许直译和意译。基于这种观点,纽马克认为“原语文本的每一层意义都能直接或间接地翻译成目的语言”。但是,纽马克同时也强调指出,这并不意味着文本中的每一层意思都必须翻译出来,都必须在目的语言中准确地得到再现。相反,译者必须根据文本的意图和自己的目的进行“选择、掂量、权衡”,比较不同的“对等词”或“意义的载体”(Newmark,1991:33), 确定优先考虑的意义层次和相应有效的翻译方法。根据语言的重要程度,纽马克提出了选择翻译方法的原则:1)文本的越是重要,翻译越是要贴近(close);2)相反,文本或文本的某一语言单位越是不重要,翻译越不必贴近,可以用恰当的、规范的、社会化的语言来翻译;3)文本中某一语言单位写得越好,不论其重要程度如何,翻译也越应贴近(Newmark,1991:2-3)。

1.2.2 语义翻译理论的主要内容
布勒区分了语言的三种功能:一是信息,二是表情,三是感染,纽马克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他的翻译类型学,认为每篇原作都会同时发挥这三种功能,只是有所侧重。纽马克对照三种文本功能将各类文本题材划分为“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表达型文本多使用明喻、隐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段,以及一些具有作者个性成分的句子和词汇,这类文本着重表达的是作者的个人情感和价值观。信息型文本注重的是信息准确真实的传达,它的语言一般不会有什么个人色彩,比较客观。呼唤型文本注重的是读者的情感呼应,侧重的是对读者产生影响,诱发读者按照原作者的意图去感受、去思考、甚至行动。
纽马克指出大多数文本都是三种功能兼而有之并且有所侧重的,因此,译者必须首先确定一种文本的主要功能,或在同一文本不同部分确定每一部分的功能,从而有针对地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或用语义翻译贴近原文,或用交际翻译顾及译文读者,注重译文效果。简单地说,就是“表达型文本用语义翻译,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用交际翻译”(Newmark,2001a:47)。
理论上来说,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表达形式上。对于形式和内容同等重要的文本,采用语义翻译,因为它的目的是“在目标语言结构和语义许可的范围内,把原作者在原文中表达的意思准确地再现出来”(Newmark,2001a:39),这样既保留了原作的内容,又保留了原作的形式。语义翻译注重对原文词汇、句子结构的语义分析,注重解读作者的思想过程。该翻译文本是一本学术论文集,就有科学性、实用性、逻辑严谨、文字通顺、文学修辞较少等特点,所以符合语义翻译理论指导的文本类型,这一理论对学术论文文本的翻译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

1.2.3目标文本的语言定位

英语学术论文是指用英语撰写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著作,既可指用于发表的科技论文和报告,也可指非正式发表的实验报告和方案,各类科技情报和文字资料,科技使用手册;也包括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的学期论文和毕业论文。因此,学术论文一般具有专业性、学术性、原创性、真实性和科学性等文体特点,这些特点具体通过文章中的择词遣句、文法表达等语言手段得以体现、形成了有别于普通英语的词汇特色和句法特色。
第一,从词汇表达方面来说,英语学术论文用词端庄、规范、严谨、准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使用词的完整形式,避免使用缩略形式;词汇正式程度高,使用书面语或标准语,避免使用口头语;大量使用专业术语;使用恰当限定词,避免主观和绝对化。
第二,从句子方面来说,学术论文属于科学语体,有其自身的语法和词汇特征,如多使用名词性结构,使用复杂的名词和形容词短语,多使用非限定性从句和短语、不定式、条件句、主从句,被动语态等。
例1:
Whether the Danish motive for being socially responsible is “the normative case” based on a founding father’s belief that he wanted to “do good” for society and be perceived as a decent corporate citizen, or it is based on “the business case” in which management perceives a need to adapt to societal expectations in order to produce goods and develop a workpla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ocal environment’s expectations and demands, is not possible to decide.

第三,从语法方面来说,学术论文文本的语法相对简单。时态通常以现在时为主;语态则常用被动语态以减少主观性,以客观事物、现象,过程为叙述主体,话题往往为动作对象或动作对象本身而非动作的执行者。因此,被动语态的恰当使用是学术论文文本的科学性和庄重性的一种体现。
例2:
As can be seen in Table 2 below, this interest of the top management and owners in CSR appears to be upheld by beliefs about the benefits that responsible conduct is expected to produce: The majority of Finnish CEOs believe that responsible behaviour enhances corporate reputation and creates economic value in the long term.

结论
通过此次翻译实践,译者对翻译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对译者应有的职业素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有了更深的把握和理解。
翻译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在翻译的过程中,既有苦又有乐。作为一名翻译人员,必须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和毅力来胜任此项工作。笔者认为,要想做好翻译,就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双语基础。首先在理解原文层面上,要想更好的解读原文,正确地理解原文信息,译者就必须具备此类材料的相关信息,才能正确地译出原文的内容。在本次翻译实践中,原文涉及了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知识,尤其是专有术语、文化背景等,这给笔者在理解原文信息时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对此,笔者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以及向导师咨询请求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笔者在知识储备方面的不足。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qygl/2350.html

(0)
EditorEditor
上一篇 2014年10月20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