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论文】浅谈大学生礼仪的重要性与培养

[摘要]:我国历来是“ 礼仪之邦”, 礼仪不仅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反映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 礼仪不仅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更能折射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随着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使得世界各地的礼仪习俗不断地融合与发展。

关键字:大学生,礼仪,重要性,培养

在当今时代中,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个性突出、有着充沛的精力,有着良好的文化知识,有着敢做敢为的无畏精神,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是社会上的精英,是祖国的接班人。可是很多大学生缺乏礼仪意识,缺乏交际礼仪的能力,这一点会让大学生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因此,关于培养大学生交际礼仪的问题值得大家深思,大学更应当将大学生的礼仪教育纳入培养过程。

1、礼仪的定义

礼仪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礼仪作为一种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用来对他人表达友谊和好感的符号。讲礼仪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有道德,讲礼仪可以塑造一个理想的个人形象,讲礼仪可以使你的事业成功,讲礼仪可以使得社会更加安定。礼仪是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

2、大学生礼仪的重要性

2.1是大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沟通技术和手段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 尤其是人的交往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为公众沟通, 从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发展到远程沟通, 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这种现代信息社会的人际沟通变化,对人类社会交往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2.2是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

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

2.3是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

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结果显示, 那些懂得以适当的方式解决身边问题和处理生活中烦心事的孩子, 其身心更加健康, 而且更会关心他人, 更富有同情心, 朋友更多, 学习成绩更好。戴尔•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南与约翰•麦克斯韦尔合著的《成功的策略》都导出同一条公式: 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因此, 通过人际交往活动, 在交往中获得友谊, 是大学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迫切需要, 是从“ 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 独立”的人的迫切需要, 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地走向社会的迫切需要。大学生如能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及知识, 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 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平等友爱等原则, 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2.4是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的需要

培养大学生交际礼仪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最具体表现。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都能反映出他的思想修养、文明

3、大学生礼仪的现存问题

据报载,在人才招聘会上,言谈儒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神态大方、礼仪到位的大学生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社会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但很多大学生的交际礼仪能力并不如我们想象中优秀,他们甚至不懂什么为交际礼仪,更别说讲礼仪了。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 不可能成为优秀人才。目前大学生礼仪实际行为的低水平与社会对大学生礼仪素养要求的高层次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主要表现为部分学生在宿舍不能与同学和谐相处;在课堂不尊敬师长、随意接打手机及迟到早退;在公共场合行为放荡不羁;在个人外在形象上肆意追求时尚、穿着不得体等。作为学校会计系礼仪队队长,我感同身受,在开学初礼仪队招新面试中,许多大一新生缺乏礼仪礼貌,有些甚至连最基本的问好也没有,而仪容仪表方面,衣着颇随意,他们并没有表现出对面试的尊重,对面试官的尊重。

4、大学生礼仪缺失的原因

4.1教育体制不合理,致使中小学校礼仪教育缺位

道德与礼仪教育表现为一个由内到外、由低到高的传递过程。因此学前阶段、小学及中学阶段恰当的礼仪教育至关重要,学校在这些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关礼仪理论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然而目前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和考试制度尚未得到彻底改变,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学习成绩,学校过分注重“成长教育”而忽视“成人教育”,这就导致从学前到中学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轻视学生的“德考”,尤其忽略了学生做人的礼仪知识传授和礼仪规范行为的养成,使学生的礼仪培养不能从小得到很好的培养,以至于升入大学后仍然有许多不文明、缺乏礼仪修养的行为。

4.2家庭礼仪教育缺位

家庭中家长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做人教育,而往往较多关注子女的物质生活、学习情况等。此外,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目前的家庭成员关系比较简单,没有机会再家庭中参与和感受礼仪实践。当孩子在家庭活动中和交往中出现失礼或失误行为时,一些家长也采取模棱两可甚至包容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礼仪知识和养成礼仪素养的机会。

4.3高校放松了对学生的礼仪行为管理,忽视了礼仪教育课程的设置

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德育工作特别是对礼仪文化的教育十分空泛,高校放松了对学生的行为管理,学校的“教书育人”中的“育人”功能淡化,使不少大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而高校也几乎取消了升旗礼和课前的尊师礼,礼仪教育氛围的淡化,使大学生的知礼、行礼意识也逐渐淡化。从课程设置看,许多高校尚未对大学生礼仪教育给予足够重视,缺乏礼仪教育意识。我国大部分高校都理所当然地把专业理论和技术课设置为必修课,,一些学校的公选课虽设置了礼仪教育课,但大多受礼仪教师不足、开课次数少等因素影响,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5、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礼仪

5.1把提高礼仪素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重新审视礼仪教育重要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其中前五项内容都是指人与人之间和谐的间接形式表现出来,由此可得出结论:和谐社会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即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中心工作。而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前提是人人具有良好的礼仪修养,因此把礼仪教育作为加强和谐社会构建的切入点,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5.2大学生礼仪规范化

大学生礼仪自身要求规范化。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仪本身的特点之一就是规范化。倘若对大学生礼仪不讲究规范化,而是任凭大学生在具体运用礼仪时自行其是,各搞一套,则大学生不像大学生,而混同于社会一般青年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的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毋庸置疑,对大学生礼仪的规范,必将直接有助于我国大学生精神风貌的建设。

5.3学校礼仪教育功能归位,保障礼仪教育的持续性

人的行为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要使当代大学生养成符合礼仪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进行持续不断的礼仪教育及反复持久的礼仪实训。一个人只有养成了一定的礼仪习惯,才能具备相应的礼仪素养和品质。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小学到大学礼仪课程开设的监督,在内容设计上适合合个年龄段礼仪要求,使学生在成长的各个时期都不缺乏礼仪教育。

5.4高校应提高礼仪教育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教学实效性

建议高校把大学生礼仪课程设为必修课,把礼仪教育引入各个大学各个专业,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化。此外在礼仪课程教学中药强化实践训练教育。教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情景将礼仪知识变为实践活动,让学生多想多练,成为一位有礼仪修养的大学生。

大学生礼仪,从你我做起,从身边做起,通过每个人的努力,学校的努力,国家民族的努力,“礼仪之邦”必定永久长存,而我们自身的礼仪素养,也必将大大地提高。浅谈大学生礼仪的重要性与培养

陈伟丽

(会计系2012级国际会计一班)

[作者简介]:

陈伟丽(1993- ),女,汉族,广东省揭阳人,现任会计系礼仪队队长……

[文章摘要]:

我国历来是“ 礼仪之邦”, 礼仪不仅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反映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 礼仪不仅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更能折射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随着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使得世界各地的礼仪习俗不断地融合与发展。

在当今时代中,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个性突出、有着充沛的精力,有着良好的文化知识,有着敢做敢为的无畏精神,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是社会上的精英,是祖国的接班人。可是很多大学生缺乏礼仪意识,缺乏交际礼仪的能力,这一点会让大学生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因此,关于培养大学生交际礼仪的问题值得大家深思,大学更应当将大学生的礼仪教育纳入培养过程。

1、礼仪的定义

礼仪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礼仪作为一种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用来对他人表达友谊和好感的符号。讲礼仪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有道德,讲礼仪可以塑造一个理想的个人形象,讲礼仪可以使你的事业成功,讲礼仪可以使得社会更加安定。礼仪是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

2、大学生礼仪的重要性

2.1是大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沟通技术和手段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 尤其是人的交往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为公众沟通, 从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发展到远程沟通, 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这种现代信息社会的人际沟通变化,对人类社会交往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2.2是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

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

2.3是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

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结果显示, 那些懂得以适当的方式解决身边问题和处理生活中烦心事的孩子, 其身心更加健康, 而且更会关心他人, 更富有同情心, 朋友更多, 学习成绩更好。戴尔•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南与约翰•麦克斯韦尔合著的《成功的策略》都导出同一条公式: 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因此, 通过人际交往活动, 在交往中获得友谊, 是大学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迫切需要, 是从“ 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 独立”的人的迫切需要, 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地走向社会的迫切需要。大学生如能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及知识, 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 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平等友爱等原则, 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2.4是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的需要

培养大学生交际礼仪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最具体表现。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都能反映出他的思想修养、文明

3、大学生礼仪的现存问题

据报载,在人才招聘会上,言谈儒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神态大方、礼仪到位的大学生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社会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但很多大学生的交际礼仪能力并不如我们想象中优秀,他们甚至不懂什么为交际礼仪,更别说讲礼仪了。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 不可能成为优秀人才。目前大学生礼仪实际行为的低水平与社会对大学生礼仪素养要求的高层次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主要表现为部分学生在宿舍不能与同学和谐相处;在课堂不尊敬师长、随意接打手机及迟到早退;在公共场合行为放荡不羁;在个人外在形象上肆意追求时尚、穿着不得体等。作为学校会计系礼仪队队长,我感同身受,在开学初礼仪队招新面试中,许多大一新生缺乏礼仪礼貌,有些甚至连最基本的问好也没有,而仪容仪表方面,衣着颇随意,他们并没有表现出对面试的尊重,对面试官的尊重。

4、大学生礼仪缺失的原因

4.1教育体制不合理,致使中小学校礼仪教育缺位

道德与礼仪教育表现为一个由内到外、由低到高的传递过程。因此学前阶段、小学及中学阶段恰当的礼仪教育至关重要,学校在这些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关礼仪理论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然而目前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和考试制度尚未得到彻底改变,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学习成绩,学校过分注重“成长教育”而忽视“成人教育”,这就导致从学前到中学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轻视学生的“德考”,尤其忽略了学生做人的礼仪知识传授和礼仪规范行为的养成,使学生的礼仪培养不能从小得到很好的培养,以至于升入大学后仍然有许多不文明、缺乏礼仪修养的行为。

4.2家庭礼仪教育缺位

家庭中家长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做人教育,而往往较多关注子女的物质生活、学习情况等。此外,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目前的家庭成员关系比较简单,没有机会再家庭中参与和感受礼仪实践。当孩子在家庭活动中和交往中出现失礼或失误行为时,一些家长也采取模棱两可甚至包容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礼仪知识和养成礼仪素养的机会。

4.3高校放松了对学生的礼仪行为管理,忽视了礼仪教育课程的设置

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德育工作特别是对礼仪文化的教育十分空泛,高校放松了对学生的行为管理,学校的“教书育人”中的“育人”功能淡化,使不少大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而高校也几乎取消了升旗礼和课前的尊师礼,礼仪教育氛围的淡化,使大学生的知礼、行礼意识也逐渐淡化。从课程设置看,许多高校尚未对大学生礼仪教育给予足够重视,缺乏礼仪教育意识。我国大部分高校都理所当然地把专业理论和技术课设置为必修课,,一些学校的公选课虽设置了礼仪教育课,但大多受礼仪教师不足、开课次数少等因素影响,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5、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礼仪

5.1把提高礼仪素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重新审视礼仪教育重要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其中前五项内容都是指人与人之间和谐的间接形式表现出来,由此可得出结论:和谐社会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即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中心工作。而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前提是人人具有良好的礼仪修养,因此把礼仪教育作为加强和谐社会构建的切入点,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5.2大学生礼仪规范化

大学生礼仪自身要求规范化。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仪本身的特点之一就是规范化。倘若对大学生礼仪不讲究规范化,而是任凭大学生在具体运用礼仪时自行其是,各搞一套,则大学生不像大学生,而混同于社会一般青年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的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毋庸置疑,对大学生礼仪的规范,必将直接有助于我国大学生精神风貌的建设。

5.3学校礼仪教育功能归位,保障礼仪教育的持续性

人的行为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要使当代大学生养成符合礼仪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进行持续不断的礼仪教育及反复持久的礼仪实训。一个人只有养成了一定的礼仪习惯,才能具备相应的礼仪素养和品质。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小学到大学礼仪课程开设的监督,在内容设计上适合合个年龄段礼仪要求,使学生在成长的各个时期都不缺乏礼仪教育。

5.4高校应提高礼仪教育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教学实效性

建议高校把大学生礼仪课程设为必修课,把礼仪教育引入各个大学各个专业,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化。此外在礼仪课程教学中药强化实践训练教育。教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情景将礼仪知识变为实践活动,让学生多想多练,成为一位有礼仪修养的大学生。

大学生礼仪,从你我做起,从身边做起,通过每个人的努力,学校的努力,国家民族的努力,“礼仪之邦”必定永久长存,而我们自身的礼仪素养,也必将大大地提高。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sjly/9565.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5年1月5日
下一篇 2015年1月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