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关注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摘要:语文是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综合运用的学科,语言文字的训练就是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下,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获得运用语言文字去进行交际的能力。具体来说,语言文字训练就是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的训练。因此,语文课应该是表达与理解同行的课堂,绝不能仅仅是对内容的理解,笔者主要从教材解读、教学设计、读写结合三方面来谈谈如何做到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教材解读;训练点;读写结合

2011新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是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综合运用的学科。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明确自己的任务是什么?语文老师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知道一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审视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总觉得缺失了什么,缺失了什么呢?缺失的是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运用。由于一些老师对课程改革的理念并没有吃透,于是,在课堂上就出现了很多“化简为繁”的“风景”:一节课上,一会儿唱歌,一会儿跳舞,一会儿画画,一会儿表演课本剧……,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然而,在这热闹景象的背后,却是对语文本体的迷失,迷失了语文识字、词句积累和运用等基础知识的教学,迷失了语文扎扎实实的听说读写训练。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目标的语言文字训练更加迫切。要提高语言文字的训练效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材解读,得出教学目标

其实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是要把语文课上得清爽简洁,上成扎扎实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课。我们千万不要叠床架屋,不要拖泥带水,不要把课堂教学搞得太过于复杂,更不要让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大杂烩!把语文课上得有“语文”味?我认为首先要做好教材的解读,从文章的层次,主要内容,表达方法和内部关系着手去分析,分析完后,要得出概括要点,最后要形成教学建议,一般是从内容,教学重点的问题以及表达手法上去设计。

如笔者执教《蝙蝠和雷达》一文时,通过教材分析得出的教学建议:(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理解科学是如何揭开蝙蝠夜晚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3)理解重点词语,并学习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在学习三次实验时,我主要是用一个表格的形式,我先指导第一次实验,其它两次让学生对照完成,以起到示范的作用,而其它两次让学生找,就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第一次实验时,我又重点训练学生用首先……然后……最后来说,把实验的准备条件说完整,说清楚,训练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其次,我抓住重点词横七竖八,首先让学生明确词语的意思,并把词语删去和原句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确词语的作用。最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词语造句,使学生真正地掌握词语的意思并能运用,这样的训练才是扎实的,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表达的课堂,有收获的课堂。

在学习蝙蝠飞行的秘密这一片断时,我采用图示法,学生边说,我边板书,让学生掌握这一方法,最后在学习雷达这一部分时,我就让学生模仿我的板书来完成板书,并让学生边说边演示,这样一来,又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设计,找准表达训练点

语言表达是一种本领,是一种技能。学生要能驾驭它,单听老师的讲解分析不行,非亲历实践不可。一方面,要让学生大量、直接地接触规范的语言文字,习得祖国的语言,另一方面,需要教师适时地、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得当的点拨指导,学生通过大量有效的说、写实践,才能使这个薄弱环节得到实质上的改变。作为老师一定要认真备课,做好教学设计,在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写好实用有效的教学设计,那么怎样才能把教学设计写好,就一定要关注每篇文章的训练点。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谈谈我们在教学设计地要重点关注哪些训练点:

(一)重点词语

关注那些修饰词语,表情达意的词语,关联词语,表达重要含义的词语等等。如《蝙蝠和雷达》一文,关注到科学家在房子里横七竖八拉上了许多绳子中的横七竖八,让学生体会这个词语的好处,是体现出科学家们为了实验的准确性做了精心的准备。再如经过科学家们反复的研究,终于揭开蝙蝠夜晚飞行的秘密。这句中的反复和终于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出实验的不容易。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词语造句。再如,词语盘点中的读读写写的词语,这些都是单元里的重点词语,每次我都会要求学生用上十个组成一个富有情境的句子。这样一要求,学生不仅仅调动了积极性,同时也让他们很好的掌握了词语,并用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二)经常引导发现课文的精妙处,品味咀嚼其中的情趣、神采,悟出用意

要特别关注课文中的带有修辞的句子,这些都值得我们好好关注。 例如《乡下人家》中一个词句教学片段:一生读出他喜爱的景物描写:“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的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从这句话,你们看到怎样的景象?用一个词来说说(生说:雨后春笋、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师: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充满生命力的词语啊?(从“成群”“探”,从拟人的手法)

课堂上要找到恰当的语言训练点,我们每一次训练都要根据我们的教学目标而创设,没有目标的训练是无效的,而一篇课文当中,所有的语言现象和语言知识点都拿来进行训练是不可能的,是没有必要的。

(三)关注文章的构段方式和全篇的结构

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思路,和构段方式、构篇方式,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老师在备课时注意到的,并提醒学生学习模仿。如:学完《白鹅》一文后,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总结课文的构段方式,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能找到是总分结构。在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总分方式去说话,这样长期的训练下来,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就能不断地提升。

三、读写结合,提高书面的表达能力

当前的阅读教学,侧重于对内容的理解,忽略对表达、对写法的感悟。教学中,教师偏重于对课文内容的讲解,涉及很多繁琐的问题进行问答,学生很少有读书的时间,更不用说去体会、感悟文章的表达、写法,阅读与习作严重脱节,阅读教学不能很好地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服务。

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要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在写作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崔峦老师也说:“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阅读和写作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如何结合这两种能力,才能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轻松写作呢?平时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加强阅读,从读学写;强化练笔,以写固读。在教学中教师要寻找读写结合点,比如:发现典型处,设计写的训练;寻觅对话处,增加写的训练;抓住概括处,扩展写的训练。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的养料,作文意识才会不断加强,学生写作才会由被动到主动,由“怕文”到“乐文”。 在《山雨》一文中,学到雨后的幽静时,里面有一个很好的表达手法,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我灵机一动,不是正好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个小练笔吗?于是赶紧让孩子们拿出本子,用上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安静的校园。

下面是摘录的学生的小练笔:在一次开家长会的晚上,爸爸也把我带去了,而我们却在操场上玩耍。来家长会的不止我一个,还有晓旋等,我们望着那皎洁的月亮,听着那知了大师演奏的演唱会,我们开心极了。夜,好静呀,夜里的校园更加安静。树木已经入睡了。草儿随着舒服的风摆动了起来。我们躺在草地上,吹着凉爽的夜风,啊,这恬静的夜,我真怀念呀!

《桂林山水》的例子,课文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呀,静得感觉不到它的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呀,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呀,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在学习完这一句后,让学生找出表达的特点,作者采用排比、比喻的手法来写,把漓江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形象,逼真,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下面我们也用上这种写法来写一写公园里的花吧。

首先我们要想清楚,我们要表达花的什么特点?艳、美、香

很快学生就好了。下面请看看学生的创作:公园的花真艳呀,就像一块块五彩的绵缎;公园的花真美呀,就像一群群五彩缤纷的蝴蝶;公园的花真香呀,把世界所有的蜜蜂都吸引过来了。在这样有效的表达和训练下,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就能很好地运用它把所要描写的景物写美了。

再如《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让学生学习诗歌的写法,因为前四节,每节的写法都是相似的,因此,可以让学生模仿写一写。如,绿绿的草原,本是藏羚羊的乐园,可是无情的坦克,搅乱了他们的安宁,这究竟是为什么?多么有效的学习呀,这节课,就让学生尽情地创作,他们此刻都变成了一个个小诗人了,瞧,他们学得是多么的开心呀!

作为老师,一定有提醒学生关注课文的写法,每篇课文必定有一个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表达方法,如果一课能有一得,我们还会担心学生不会写作文了吗?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就会潜移默化,水到渠成了。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ywjxlw/7882.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2月9日
下一篇 2014年12月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