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论文】浅谈改革开放时期政府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摘要:长时间以来,公务用车在给机关单位公务人员展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公车数量超标、费用过大、标准超标、公车私用、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些都极大地损害了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印象。公务用车的管理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关注政府作为的热点问题。随着广州市城市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广州市当前的公务车管理制度弊端日益突显,公务用车制度该如何改革已经成为全广州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广州市为例,对政府公务车改革的现状、特点、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同时积极借鉴国内外关于公务用车制度的有益经验,对加强政府公务用车管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字:公务用车,公务用车改革,公务用车制度,广州市

Research on government reform of official vehicles system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official vehicles have brought convenience to the civil servants when they perform official duties. However, problems appeared during the process,such as numbers standard and expenditure excessive, private use of the official vehicles and low efficiency , which has greatly damaged the public image of government and the civil servants.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official vehicles has attracted public attention nowadays.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ization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ic system, the drawbacks of the official vehicle management system of Guangzhou become more and more prominent,the reform of the official vehicle management system has become a hot issue concerned by Guangzhou people.Taken example of Guangzhou,the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the official vehicle management system and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Meanwhile, this paper draws on he useful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bout the reform of the official vehicle management system. And proposed some rational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strengthen official vehicle management for provincial units.

Key words:Official Cars, Reform of Official Cars, Management system of official cars,Guangzhou

1 绪论

1.1本文研究的背景

为公务活动提供快捷便利的交通服务,确保行政工作效率,国家公务机关购置的车辆就叫做公务用车。我国的公务用车制度源于计划经济时代,是解放初的供给制的产物。在80年代以前,国家对公务用车的配置和级别是有严格规定的,例如正部级和65岁以上常务副部级的国家干部有资格配备专车、厅级干部配备轿车、县团级干部则配备吉普车。这种供给制的计划分配形式,在当时发挥了应有的历史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变化,90年代以后各级机关和单位开始竞相购买公务用车,公务用车消费的快速递增呈现出了由较高职务向较低职务的快速膨胀现象,引发了公务用车超范围、超规模、超标准配备的严重现象,有些乡镇(科)级领导都配有专车。公务用车已经演变为某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失去了公务用车本来本来的涵义与目的。如今,过高的公务用车消费使各级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公务用车运行费用居高不下;公务用车在配置、管理和使用环节上存在的各种弊端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虽然政府对公务用车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和各种手段,但公务用车中的各种问题造成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尤其是在当下,这种计划经济时代下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己越来越不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有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对公务用车制度实施不同形式的改革、探索与尝试。只有正视和重视公务用车中存在的各种弊端与问题,才能有效的解决公务用车的问题,探索出改革公务用车的方法和措施。

2010 年 3 月召开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民革中央就公务车改革方面遭遇的难题,提交了《如何破解公务车改革之困局》议案。 2011 年召开的两会上也有很多关于公务车改革的提案,全国各地掀起了公务车改革制度的浪潮。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节约型政府理念为起点,从广州市公务车的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做为切入点,试图探索公务车改革的有效路径和积极对策。

1.2本文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行政管理体制不断深化和公共财政体制的不断完善与社会化交通服务逐步改善以及私家车的日益普及。从总体上来看,推进公车改革的客观条件和社会条件已经逐步形成。针对我国公务用车制度出现的各种弊端,例如公务用车费用很高、公务车私用现象严重和公务用车使用效率低下以及超标超编配用公务用车的问题屡禁不止等,自上世纪 90 年代我国就开始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行了探索。本文从服务节约型政府理念的公务车改革视角下构筑公务用车的改革思路,期望对推进广州市公务车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有所裨益,并期望从制度根源上降低公务车的行政成本,提高公务车工作效率的目的,减少公务车财政支出。

本课题的研究既有利于政府认清形势,又有利于政府改善自己的形象。但国内学术界大多数研究人员为行政工作者,且对于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这一课题研究时间较短。在研究内容方面,也有一定的片面性,从来没有对我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因此,通过深入分析车改历程,总结归纳车改模式并指出车改中的问题和困境,提出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公务用车管理问题方面,西方国家也存在一定的困惑,但是问题没有我们国家这样严重,所以西方国家并没有针对性的研究。但是,公务用车涉及到公务用车代表的特权问题和行政问题,不论在西方还是东方国家,都为大众一般性的问题。另外,在控制行政成本方面,西方学者有许多研究成果,也有许多实际的管理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在国内方面,虽然公车改革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有很多的国内学者专家对公车制度改革做了深入研究,但是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的公车制度改革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远远落后于改革实践。当前,主要的研究成果有张义学的《车轮滚滚-一-中国公车消费透视》、张天瑞的《试论我国现阶段公车改革思路》、陈海兵和刘训林总结出的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成立机关车辆管理服务中心模式等等[4]。目前,我国关于国内公务用车制度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其中的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并没有对公务用车改革进行较为全面的、系统的、深入的研究。

2 公务用车概念与相关理论

2.1相关概念定义

根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公务车可以分为执法执勤用车和一般公务用车[4]。执勤执法用车,是指用于稽查、监察、办案等执法执勤公务的专用机动车辆。一般公务用车是应该纳入公车改革的重点的车辆,主要指用于处置突发事件、办理公务等公务活动的机动车辆[4]。公务用车,是指国家机关为提高公务活动的效率而配备的车辆,简称为公车[5]。其主要特征是专门用于使用公共财政资金采购、公务活动、 由特定的行政部门负责管理[4]。

公务用车制度,是指由各级党政机关制定的关于公务用车管理、配备、监督和使用的一系列规定;公务车管理制度是指为规范公务车管理,降低费用,建立良好、高效用车秩序而制定的制度。其内容主要包括对公务用车的管理规定、违反管理规定处罚措施以及用车主体的规定。公车改革是指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公务用车行政成本,是指为提高公务活动效率,国家机关为特定的公务人员配备的车辆而付出的成本[4]。具体来讲,政府公务用车成本包括间接行政成本和直接行政成本。主要构成内容包括车辆的油耗、维修所必需支付的费用、购车费用以及公车司机的工资等。

2.2公务用车的理论基础分析与节约型政府理念

2.2.1人民主权理论

主权是国家的主要标志,是指对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对外具有独立平等的权力。当今的民主社会,主权在民是民主的基本政治原则。但是作为整体的人民,不可能直接行使公共权力,只是一种逻辑上的抽象。因而,就有必要将权力转移给使用者即被授权的人,这就是一切民主政治的出发点。我国实行的是代议民主制,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所以,人民有权力对事业单位和执政人员浪费国家资源的行为进行监督,要求它降低行政成本。采取节约资源的措施,真正把纳税人的钱用于为人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上。

2.2.2委托一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最早由罗斯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提出。随后,詹姆斯·米尔利斯和威廉·威克里等人进行了发展和完善。委托-代理理论是指,社会公众委托政府作为代理人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而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又将这种权力分配给相关部门,并由具体的官员负责执行与实施[4]。也就是说,在这种多层的委托一代理关系中,官员是公共权力的实施者和终极代理,而人民是真正公共权力的委托人。通过纳税,委托人购买代理人的管理与服务。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代理人其实也是“经济人”。代理人有条件利用机会来获得更多的私人利益,从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因为代理人比委托人有更多的信息来源。因此,代理人具有自利和理性的特征,而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在目标和利益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能否实现公众利益最大化的关键,在于官员能否代表公众的利益,能否遵循公众的意愿,能否为公众服务。委托—代理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有助于我们研究与分析行政成本问题。正如委托—代理理所论述的,当今社会,在缺乏约束和监督的情况下,官员会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浪费国家资源,损害人民的利益。因此,为了确保官员能够积极地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以实现最少的行政成本达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行政目标,就必须对官员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对造成公共利益损失的官员实行严格的行政问责。

2.2.3新公共管理理论

20 世纪90年代,新公共管理发展成一种变革潮流,对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起到了理论指导的作用。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将私营企业的管理方法运用到政府部门,以便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例如战略管理、成本核算、目标管理、绩效评估等都可以引入公共行政领域。这些举措,对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低政府管理成本具有重要的作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精髓是以追求“三 E”,即经济、效率、效益,为政府行政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并在政府的管理之中引入适度的公共机制和市场机制。在行政支出中,政府应该要注重效率,努力用相对较少的行政成本获得最优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在面对民众对政府办事效率、财政困境的强烈不满时,新公共管理理论要求体现为以“顾客”为中心的“回应性”的政府行政新模式。也就是说,政府要注重对民众要求的回应,要把公众当做顾客,重视顾客的需求。同时,也要改善提供服务质量,降低政府服务成本,确定明确的服务标准,从而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2.2.4节约型政府理念

   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党和政府继承了古代“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将政府节约提升为执政理念。在当代中国,节约资源己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基本国策。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政府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协调者与倡导者,国家机关是社会资源的消费者与管理者。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来看,国家机关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积极行动者。在引导和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方面,国家机关更应起到良好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在2011年5月的中央国家机关厉行节约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做出了重要批示,他指出建设一个节俭廉洁的政府是我们的目标,中央国家机关要带头厉行节约。在公务用车购置、因公出国出境及公务接待、运行这三方面的经费支出要特别从严控制和压缩。

  节约型政府是适度政府,“适度政府”是指政府规模和职能的适度性。节约型政府是廉价政府,“廉价政府”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活动中,费用相对最少、行政成本相对最低,行为规范、公正廉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勤俭政府。节约型政府是廉洁政府,“廉洁政府”就是要遏制政府腐败,以减少甚至消除因此而带来的资源浪费。节约型政府是有效政府, “有效政府”是指政府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提供尽可能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因此,构建节约型政府,是我国推进政府管理改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3 广州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现状

3.1广州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动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广州市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弊端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务交通的费用居高不下,政府财政负担沉重;(2)公务车的利用效率低,隐性浪费严重;(3)公务车管理工作难度大,产生不少矛盾;(4)变相固定用车、违规超标配备公务车、公务车私用等问题突出,容易滋生腐败。这表明,广州市现存公务用车制度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急需通过改革来解决。目前,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的深化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公务车制度的改革提供了适宜的社会环境。而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汽车服务企业的不断增加,为公务出行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和方式,同时也能为领导干部使用汽车开展公务活动提供新的便利。另外,中央政策和精神一直在鼓励支持建立“节约型”政府,这也为改革提供了依据和动力,而随着《机关事务管理条例》的逐步实施,广州市公务车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3.2广州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现状

3.2.1三种公务用车改革模式的优缺点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先后在北京、浙江、黑龙江、江苏、广东等地开展公务车制度改革的试点和探索,逐渐形成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三种模式,货币化改革模式、集中统一管理模式与市政化改革模式。这为广州市公务用车制度的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和选择。

  货币化模式的目标是实现公务用车市场和公务交通消费货币化以节约财政开支。该模式是许多发达国家通行的模式,也是目前我国各地采用最多的模式。 货币化改革模式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可有效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和压力,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2)取消大部分公务用车,可以有效遏制公务车私用现象,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3)是一种较为彻底的改革方式,符合公务员职务消费货币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但是,这种模式也有不少缺陷:(1)交通补贴标准难以确定。若标准过低,则难以满足正常公务用车的需要,影响政府的公务活动。若标准过高,则可能会产生逆反效应,加重财政负担;(2)按照官员的级别和职务来发放交通补贴,很容易导致公务员系统内部的相互攀比;因为,补贴的金额很难以实际的工作量和与工作岗位的性质完全相当,并且地区间差异较大,容易造成苦乐不均的问题,使改革有失公允。

  市场化改革模式是指机关用车服务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特点,按照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再根据市价和自身的实际成本,合理确定核算标准与服务价格。市场化改革模式的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以有效防止公务车使用中的腐败现象,促进节约廉明政府的建设;(2)可以充分利用市场化和社会化资源,优化公务车资源配置,提高公务车管理部门在市场中的竞争力;(3)有利于推动机关后勤改革,节省一些后勤编制。 这一模式的不足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市场化改革有赖于公共交通系统和当地汽车租赁行业的发展水平。若当地的公交系统和出租业不发达, 难以填补取消公务用车后的用车空白,将会影响公务活动的进行。(2)该模式的推行有赖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条件。若经济发达地区的民众有较大的购买需求和较高的购买力时,愿意也买得起被拍卖的公务车,使公务车拍卖不致流拍,也可避免公务车被贱卖而导致国有资产损失严重。

集中统一管理模式的主要做法是将机关公务车交由公务车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统一调配使用。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能节约财政支出,减少财政负担,有效提高公务车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改革的阻力,解决公务车司机的安置问题,以便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但是,这一模式也存在明显的弊端:(1)监管成本高,难以满足紧急用车需要;(2)经济效益低;(3)容易引发部门之间的矛盾。

3.2.2 广州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历程

  广州市从 2001 年开始公务车制度改革,十多年来,按照中央和省政府的相关政策文件精神,不断探索实践,在公务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广州市的公务车制度改革与广东省的公务车制度改革同步,也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个别单位和地区针对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弊端自发进行的改革探索。这一阶段的改革以天河区为代表。2001 年,天河区启动了以“货币化交通补贴”为核心的公务用车改革,拉开了广州市公务车制度改革的序幕。在2001年至2004 年,天河区公务车制度改革在区科技园、财政局以及 12 个街镇进行试行。在2004 年以后,天河区委、区政府调整了车改试点单位。取消在原参加试点的科技园、区财政局的试点,而在全区 21 个街道继续。此外,广州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广州南油总公司、广钢集团珠钢公司和广州市建设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四家市属国企也参加了此次试点改革。

第二个阶段从分散个别的试点到全市区域内进行;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到全市统一制定公务车制度改革方案,从自发改革到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改革;这一阶段的主要进程是:在2009 年至2010 年,在“服务、管理、科技”三位一体模式主导下,广州市率先在市城管、执法局市财政局、黄埔区三个单位试点用 GPS 对公务用车使用情况实时全程监控;在2011 年1月,黄埔区率先在全区推广公务车高科技管理;在2011年 3 月,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市委办公厅联合印发《广州市加强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工作方案》,将公务用车纳入公务用车使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实时监管;在2011 年 8 月至9 月,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参公事业单位车辆安装北斗车载终端设备,应用公务用车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在2012 年 3 月 2 日,印发《关于加强广州市党政机关租用车辆管理通知》。诚如前述,广州市公务用车改革尝试已逾十年,在尝试并舍弃了单纯“车补模式”,

进而探索“GPS 监控模式”的“改革尝试”阶段后,广州市公务用车改革也进入了更为理性更为温和,同时也更为关注长远效益与可持续管控的改革渐进状态。

3.2.3广州市公务车制度改革的成效

据2003年省纪委发布的《关于积极稳妥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意见》,广州市公务车制度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如下几个原则:有利于工作;有利于节约;有利于廉政;有利于稳定。经过数年的改革,广州市公务车制度改革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具体有如下几点:

(1)各部门首次公开部门预决算,逐步公开三公数据,改革的透明化程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2010 年,从政府部门预算公开的口径看,广州有 40 个政府部门。除了公安局由于保密原因不能公开,在另外 39 个部门中,已经有 36 个部门公开了年度财政预算。政府公开数据的举动表明了政府改革的决心,也为公务用车管理改革提供了新的动力,无疑有益于后续改革的开展。

(2)科技监控管理改革初见成效。2011 年 8 月,广州市正式启动了公务用车使用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了车辆使用情况统计分析智能化与车辆数据采集自动化。据广州市纪委通报的公务用车使用情况显示,加强公务车使用管理后,全市 的近一千个单位共 8360 辆安装了北斗车载终端设备的公务车,平均每月每车行驶里程从原来的 1769.97 公里下降为 1265.24 公里,下降了 28.5%。从公务用车监控系统显示的记录来看,2011 年国庆期间,广州市纳入公务用车的 999 个单位中,有 300 多个单位的 5693 辆车“纹丝未动”。2012 年春节期间,广州市有 371 个单位 5882辆公务车辆全部封存暂停行驶,占全市车辆总数的 71.2%。通过以上公开数据,不难看出,广州 2011 年实行的公务车监控管理改革初见成效,不仅节约了行政成本,而且从源头上解决了“公务车私用”等问题诱发的不正之风。

4 广州市公务车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1广州市公车改革存在的问题

  广州市已推行的公务车制度改革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也为日后改革的全面展开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基础,主管部门改革方案设计也存在缺陷,另外加上改革与原有一些体制的冲突,仍然存在难以化解的问题。具体如下:

  广州市公务车改革缺乏有效的统一主管部门; 2011 年 3 月,广州市政府办公厅与市委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广州市加强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工作方案》。其中成立了广州市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监督检查、组织协调、统筹部署全市公务用车使用的管理工作。但是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是隶属哪个部门,权限到底有多大,我们无从知道。从广州市颁发的对于公务车改革的管理文件来看,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广州市委办公厅与广州市纪委都有对公务车管理进行规定,使得公务车管理略显复杂和混乱,政策的执行不能有效推进落实和反馈。

  公务车费用高,财政负担重;根据市财政部门每年提交给市人代会审议的预算报告,广州的因公出境经费、公务接待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经费,从 2009 年就开始连续三年实现“零增长”。但公务车费用在“三公”支出中所占比例最高,财政负担依然沉重。

  补贴发放失衡,引发资源分配不均;天河区十年前就实行了“彻底的”车改,即取消公务用车,采用货币补贴形式。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中突显的一个问题,就是公务车补贴测定发放失衡。由于公务用车补贴的范围、标准和发放形式等都缺乏政策依据,使得车改部门的补贴方案五花八门,给部门之间、参改人员之间对公务交通资源的分配和使用造成了严重不平衡。比如,参加车改的广钢集团珠钢公司的最高补贴金额是 5000 元/月,最低金额是 200 元/月,天河区街道办的最高补贴金额是 3000 元/月,最低金额是400 元/月。此外,车改“双轨制”的存在,对没有参加车改的机要、执法等部门来说,得不到交通补贴容易心理失衡。

  政府双重身份,改革丧失公正性;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看,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实质是对公务用车这一资源的利益重新分配问题,成功的政策变革应该是既能保证正常的公务需求,又能赢得公众的赞同和支持。而当前广州市所进行的改革初衷是好的,也符合建设节约型政府范式的要求,但问题在于,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都是由政府干部自己来进行的,是“自己革自己的命”。在这样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中,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在如此条件下设计出来的改革方案难免有失公允性,引起公众的质疑。改革极有可能因此变成一种“政治秀”,成为一纸空文,流于形式而耗费了不必要的改革成本。从公众对广州新一轮公务车改革措施的反应来看,这一问题的确应该引起重视,有待进一步解决。

4.2广州市公车改革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与漏洞,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1)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财政预算制度不健全;只有通过法律来约束政府工作人员及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行为,用法律来约束公务用车的使用与管理,才有可能从根本上遏制公务车问题。财政预算制度对于控制公务车支出成本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但目前的公共财政预算制度普遍不健全,预算约束力不强。(2)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缺失,改革方案不合理;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主取决于决策主体的多元化,决策思维的全面性与决策程序的合理性。就广州市而言,当前存在的补贴测定发放失衡,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均与决策机制不科学有关。(3)公众参与监督机制的缺乏,改革的公信力遭受质疑。在改革的大背景中,公务车改革步履维艰,其原因不在公务车,而在公务车背后长期存在的特殊利益格局。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一个民主监督的过程来约束和规范公务用车的公共目的。而信息公开的制度并不健全,公众也没有参与公务车改革的决策过程,另外公众监督反馈机制不健全。 公务车改革是一项动态性的复杂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因此需要对改革进行协调,避免或减少因改革带来的新问题,发挥公务车改革的最大正效用。

5 构建节约型政府背景下广州公务车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构建节约型政府,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同时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需要,不仅有利于改善政府形象,还有利于树立政府威信和增强政府公信力公务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艰巨,要取得改革的成功,首先必须明确公务车制度改革路径及原则。

  广州市公务车制度改革应坚持的路径原则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明确公务车配置判断的路径,严格适用公平原则。第二,有效汲取历史经验得失的路径,积极落实因地制宜的原则。第三,由表及里、由慢而快的路径,始终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第四,系统提升、科学统筹的路径,坚持抓好配套改革的原则。外国的公务车管理实践证明,通过法律法规来约束和规范公务车使用,效率和效果更好。

  针对广州市公务车改革实际,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完善公务车管理制度十分必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 制定关于公务车管理的专门法规。第二, 健全公务车管理制度。而健全公务车管理制度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严格公务车配置管理,明确公务用车主体范围;(2)从预算、采购配置、审批和使用管理等多个方面完善公务用车管理规定。(3)推进行政决策制度改革,完善决策机制,合理确定补贴标准。另外,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行政决策机制:(1)扩大公众参与,完善专家决策咨询制度,实现决策主体的多元化;(2)明确决策目标,合理确定政策议题,实现决策思维的全面化;(3)规范决策程序,健全决策参与、咨询、论证制度,实现科学决策;(4)加强公务车管理监督制度改革。具体来说,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加强内部监督,并鼓励公众参与监督;(2)加大公务车信息公开力度,逐步扩大信息公开范围;(3)通过多种平台和方式对公务用车行为进行监督;(4)建立健全监督法规及政策,确保监督有法可依,有据可循;(5)加快配套制度改革,协同推进和巩固公务车改革效果。这就要求要加快公务员福利制度改革,增强城市交通管理制度改革与公务车改革的协调性,同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遏制公务车腐败。

6 结论

公务用车管理涉及多方面的问题,既与财政增收节支、国有资产管理惩治与预防腐败等问题相关,也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党风廉政建设等一系列问题息息相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其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艰巨性。本文以广州市为例,对政府公务用车改革制度进行了研究。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概念与理论,回顾了广州市的公务车改革历程,分析了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这些问题的原因所在。在整理分析所收集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用大量篇幅深入分析了广州市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国内外公务车管理制度改革的有益经验和做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公务车改革是一项复杂性系统性过程,本文主张分步骤分阶段的实施改革。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一直富有务实创新精神,在公务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虽然目前的公务车改革有不完善的地方,但笔者认为,只要政府部门转变管理理念,切实建设节约型、服务型政府,善于从先进地方、先进经验中汲取科学的管理办法及卓有成效的管理手段,不断探索与实践,那么,公务车管理制度改革的成功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严遵.老子指归[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56.

[2]徐根. 青海油田公务用车运行模式改革研究[D]. 兰州大学, 2012.

[3]杨莹. 广州市公务车管理制度改革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2012.

[4]翟元元. 我国公务用车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11.

[5]张会霞. 我国政府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6]袁涌波.公务车改革攻坚:三种改革方案的比较及启示[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1.

[7]潘刚.“公务车”制度改革初探[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4,(4):51~52.

[8] 朱建国,李志君.关于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探讨[J].地方财政研究,2005,(9):12~13.

[9] 李兵.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问题的分析[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7.

[10] 王发明,蔡宁.政府机关公务车改革模式研究[J].兰州学刊,2009,(4):96~101.

[11] 傅崇兰.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2] 郭强.节约型机关[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13]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4]王合武.安徽省省直单位公务用车管理问题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2012.

[15] 萧国亮.经济学的视域:后勤体制改革与社会[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257.

[16] 王勇.论建构节约型政府—公共管理语境之检视[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17] 黄明哲.关于建设节约型政府的思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18]Tae Yoon Kimn.The Innovation on Government Vehicle System[J].European Central Working Paper Series,2002,(5).

[19]Martin Lodge.The Wrong Type of Regulation?Regulatory Failure and the Railways in Britain and Germany[J].Public Policy,2002,(3).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5年1月9日
下一篇 2015年1月9日

相关文章

  • 【改革开放论文】浅谈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摘 要: 农村改革是我国启动改革开放的起点,仍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我国农村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一些长期以来争议较多但始终没有涉及到的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观点,它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必须要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

    改革开放论文 2015年1月22日
  • 【改革开放论文】浅谈改革开放时期如何提高酒店员工满意度举措的研究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连年健康、稳步增长,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酒店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好的发展机遇。但在当前的酒店业发展中,同样也遇到了制约酒店业发展的瓶颈,突出表现为人员流动非常频繁,员工流失率高。很多酒店都强烈意识到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现代酒店竞争的热点,要想吸引和留住人才,就必须提高员工的满意度,降低流失率,培养员工对企业的…

    改革开放论文 2014年12月18日
  • 【改革开放论文】浅谈改革开放以来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路建设事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的需求不断扩大,而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土地基的问题,常常需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对这样的地基情况进行改善。本文主要是针对公路工程施工当中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相关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公路工程 软土地基 处理方法 探讨 软土地基是…

    改革开放论文 2014年12月2日
  • 【改革开放论文】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剪力墙裂缝分析与控制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经济也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建筑工程当中大规模的施工开发项目也在不断增加。在面对城市土地资源减少的同时,建筑工程一方面进行大体量的高层建筑开发,另一方面,也在不断的进行地下室的开发,以获得更大的资源利用。然而,地下室的开发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地下室剪力墙裂缝现象的出现偏多,这主要是因为混凝土出现裂痕而产生渗漏,从而降低…

    改革开放论文 2014年12月9日
  • 【改革开放论文】浅谈改革开放后旅游产业的发展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中国的旅游行业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于旅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方案,决定在我国原有19种硕士专业学位的基础上再新增“旅游管理”等19种硕士专业学位,至此,我们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种类达到了38种。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ourism Administ…

    改革开放论文 2014年11月29日
  • 【改革开放论文】浅谈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摘要: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关键字 改革开放 飞速发展 经济建设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效 从包产到户,到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农村综合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步步深入。近年来,国家通过对农村实施耕地保护制度,使农民的利益和国…

    改革开放论文 2014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