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工贸易现状及其转型升级

一、加工贸易的定义、特征、分类及给中国带来的积极效应
 1、加工贸易的定义和特征
 加工贸易(processing trade)一般是指“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一种贸易方式,即从国外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在国内进行加工装配,最后将制成品出口给国外。它的显著特征:跨国界的加工生产和销售。而加工贸易的制成产品则直接面向国际市场进行销售且其对于国际市场的依存度较高。
  2、加工贸易的分类与进料加工区别于来料加工的特点和在中国的发展
(1)加工贸易按其业务特征分为来料加工、进料加工、装配业务和协作生产。
来料加工是指境外企业提供料件进口到国内企业,该国内经营企业无需付汇进口,按照境外企业所要求的标准来进行加工装配,该国内企业仅仅收取加工费用,而加工贸易加工装配出的产品则由境外企业进行销售的一种经营活动。
进料加工则是指国内经营企业付汇进口料件,而其制成品也由经营企业出口外销的一种经营活动。
装配业务是指由境外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有关元件零件,由国内经营企业装配成制成品后交货给境外企业。
协作生产是指双方都生产提供一部分配件或主要部件,并协定一方组装成产品来出口。其商标,销售由双方协定,其装配所用的零部件价款可以在货款中扣除,各合作企业自行分配其占有的利润。
(2)进料加工相对于来料加工的特点。
进料加工所需的料件需由经营企业付汇进口购买;进料加工货物的所有权归属国内经营企业;进料加工国内经营企业自负盈亏,采购料件与销售成品由经营企业自己决定,与此对应的,进料加工经营企业也就必须承担经营过程中的所有风险;最特别的是在海关监管方面,由于进料加工的进出口料件货物免征进出口税,进料加工贸易属于保税监管的贸易。
由于进料加工贸易相对于来料加工贸易有如上述特点,所以在我国大力发展进料加工贸易对于延长中国境内加工贸易价值链,提高中国加工贸易产业的增值率(即:加工贸易出口进口差额比上原材料零部件进口额)都有重要意义。
(3)来料加工与装配业务在中国发展加工贸易初期发展良好。
发展来料加工与装配业务的两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委托加工关系,所以这类贸易活动属于劳务贸易范畴。而他们的好处是加工装配企业的一方发展中国家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丰富劳动力资源优势,为本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在原材料不足或者技术达不到的情况下发挥本企业的生产力。这样也就同样为本国带来了技术学习机会,管理经验提升的机会。由于这种初级劳务贸易方式相比起进料加工和协作生产而言,风险要小且加之中国拥有廉价劳动力优势,来料加工与装配业务方式的加工贸易在中国发展加工贸易发展初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3、加工贸易给中国带来了的积极效应
(1)消除我国国际收支逆差。
加工贸易是以获取外汇为目的的委托加工的一种贸易方式,它可以为一国创造外汇收入。而一国国际收支平衡管理当中,国际收支逆差是一国应该重点调控对象。原因在于,若国际收支逆差由经常项目引起的,这就意味着与出口相关的经济部门就业机会减少,导致经济下滑;若国际收支逆差由资本项目引起的,这意味着资本大量流失,国内资金打破原来平衡供不应求,导致国内利率提高,失业增加经济下滑。而加工贸易的出口创汇效应有利于防止收支逆差的出现,增加我国外汇收入,提高我国国际支付水平。
而从造成中国国际收支长年顺差的三大来源来看,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大多数情况下都处于逆差状态,所以加工贸易顺差才是造成我国收支顺差的最关键的原因。
(2)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我国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劳动者素质并不够高,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大多数都是由外国直接投资方式建立的企业,而外商选择在中国发展加工贸易的一个最大的原因是中国的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其他有比较优势的要素资源。加工贸易在我国发展最初二十多年大大推进我国城镇化政策的进程,为我国提高了很多就业率,改善了人民民生,提高了中国人均收入水平。
(3)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带动了我国国内参与的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加速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
田美煌教授通过实证检测分析得出:“加工贸易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技术示范、学习与竞争、产业关联、人力资本流动和产业聚集这四种途径形成技术溢出效应,实际地促进了我国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但由于技术保护和发达国家转移我国的加工产品的技术较为初级的原因,加工贸易对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作用有限,而我国加工贸易技术水平仍然较低还处于初级阶段。而各大研究者对于加工贸易的发展对于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做出了很多实证分析,都得出积极的结论。
首先,加工贸易的发展对于我国出口产品结构有着很大的优化作用,而它的迅速发展对于我国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其次,加工贸易企业生产出来的高新技术产品投入我国国内市场后对于培育国内市场需求,对国内企业的技术示范作用也很大。最后加工贸易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国内流动,对于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传播作用也不可忽视。
加工贸易产业属于国际合作分工的产业,我国肯定应该积极地去参与加工贸易、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努力提高本国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就可以不断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二、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发展阶段及其转型升级的现状
1、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发展阶段
(1)加工贸易的萌芽
从1978年在珠海所签订第一份加工贸易协议开始,加工贸易在中国就从无到有,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方式在中国一些地区试点发展,该阶段中来料加工和装配业务在中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由于当时加工贸易符合当时国情需要(引进技术和解决就业的需要)所以当时的政策对加工贸易的发展也十分优待,发展十分顺利,年均增幅在3%左右,占据了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额中的一席之地。
(2)加工贸易的发展
随着加工贸易在我国发展试点的成功,加工贸易就发展到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甚至遍及全国。这是一个我国加工贸易从弱到强,实现其对于增长我国出口外汇方面举足轻重地位作用的发展阶段。之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进一步加快,1995年到2000年迎来了加工贸易的“中国黄金发展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工贸易都始终占据着“半壁江山”以上的贡献率。
(3)加工贸易的转型
从2000年以来,加工贸易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时期进入了转型阶段,加工贸易的增速开始减慢,并且其占我国对外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率下调到一半以下,而一般贸易发展迅速。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加工贸易占比降到40%以下,随后还一直下跌。具体情况,如下图数据显示 ,单位是亿美元。

(图一:数据来自历年海关统计年鉴)
造成这种起落现状的原因,我的分析是: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增值率从加贸的萌芽发展到两千年,一直都很低,且加贸企业国内产业链占有的附加值也很低,由此到2000年,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成为了我们国家和企业重点调控的对象,2000年以后一般贸易借此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直至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位居世界之首,而加工贸易的占比仍旧稳定在30%。而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对于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分工地位的提升、在全球化分工合作中的扮演角色的转变和低碳经济贸易保护主义下提升中国外贸企业抵御国际性危机的能力等等各个方面都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虽然在这转型升级的短期看来,中国加工贸易已经没有像在2000年以前“黄金发展年”那样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随着其转型升级的日渐成功,其对于我国经济的更为关键性的积极作用则可以更好的展现出来。
2、今天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现状
(1)我国加工贸易总量巨大,进料加工已成为中国加工贸易主要贸易方式
加工贸易凭借着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优越的区位优势以及优惠的国家政策优势,在中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和举世睹目的成绩。虽然从2000年以来,并没有再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导方式,但从其在中国萌芽开始,到2013年取得1.36万亿美元的好成绩,着实规模巨大。
从2000年到2002年和2009年到2011年加工贸易出口额中来料加工与进料加工所占总加贸出口额比率来看,如下图显示:
各年加工贸易出口商品贸易方式总值表(单位:万美元)
年份 来料加工 进料加工 出口总值 来料比重 进料比重
2000 4112234 9652965 13765199 0.298741 0.701259
2001 4222879 10520508 14743387 0.286425 0.713575
2002 4747353 13245394 17992747 0.263848 0.736152

2009 9342283 49355786 58698069 0.159158 0.840842
2010 11231681 62801672 74033353 0.151711 0.848289
2011 10765321 72776297 83541618 0.128862 0.871138
(图二:数据来自《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历年数据整理得)
从2000年起进料加工出口贸易额占总加工贸易出口额比重的70%到2011年稳定地增长到接近90%。说明了我国加工贸易已形成了以进料加工为主导的贸易方式,而如前面我对进料加工相对于来料结果的区别特点分析,这样的进料加工为主导的情况对于我国国内企业延长其国内生产价值链,增加国内企业占有的附加利润值有重要意义。
(2)加工贸易企业的投资主体:外资为主导,国资民资企业并存
加工贸易是我国引进外资的一个重要渠道,自加工贸易在中国萌芽发展以来,由最初的国资企业为主导发展到现在以外资企业为主导,形成现在以跨国公司为加工贸易主体代表的形势。2002年外资企业占整个加工贸易企业主体的76%左右,我分析这样的外资加工贸易主体状况的原因是:跨国公司是国际经营运作一体化的代表,而这种国际一体化经营模式有着相当高的效益。无论是其各自有部门的资源整合、企业产业链的延长、还是相对廉价要素的使用等等都有相对于其他经营方式没有的优势。而且针对一些高技术含量的中间产品而言,由于对于这些高等技术的保护与公司的扩大竞争,跨国公司会选择对于这些产品由母国公司进口来发展中国家加工的方式来保持其竞争力,所以外资是中国加工贸易企业投资的主体。
而从我国内资加工贸易的发展来看,由于加工贸易制成品销往的是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的试货、验货、物流、品质标准要求等等都是目前国内投资加工贸易企业所不如外资加贸企业擅长的。而新产品投入建成又需要一定的企业产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则需要其有足够的资金加之好多商业银行对于这类企业业务的贷款都是相当地谨慎。所以内资加工贸易企业发展风险很大,且不如外资加工贸易企业有技术、经验和市场关系,因此国资和民营发展不如外资加工贸易企业。
(3)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商品的结构优化,但其增值率仍然不高
08年金融危机以后,出口企业成本继续增加,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正逐渐丧失,各大企业在此之后寻找生存出路 ,将注意力转移到技术的吸收引进方面,延长产品价值链等方面来维持企业的利润与竞争力。
从加工贸易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的占比比率来看,从92年的21.72%到1995年的28.24%(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出口首次超过纺织产品),到2000年占比43.22%,直至2006年占比76.7%,2008年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出口78.9%其中08年高新技术含量产品出口占比达到50%以上。
这占比80%左右的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出口,代表着中国加工贸易出口商品的优化,而相比较于中国加工贸易发展之初主要以纺织品(服装,鞋帽等)和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状况说明了我国加工贸易正在转型。
虽然我国产品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由于我国企业(80%以上为外资企业)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中从事着的仍然是劳动密集型生产,他们仅仅承担的是简单的装配加工的低附加值环节,赚的仍然是劳务费用,因此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结构优化的状况下,其增值率仍然不高。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这样的形势可以结合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真正含义(延长加工贸易国内产业价值链,增加高附加值的加工贸易环节,见下图)来解释。
   (图三:全球产业价值链与我国国内产业价值链,施振荣微笑曲线产业价值链)
随着全球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在IT业、国际物流业愈发发达的今天,全球的产业价值链也逐步形成。而与中国国内的产业价值链一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我国明显地过多地从事了简单零部件生产装配工作,而在有更多附加价值更多利润方面的工作,像是价值链上游的研究与开发、发杂零部件生产和价值链下游的管理与营销、生产性服务方面都远低于全球产业价值链工作水平。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加工贸易产品出口为何附加值低,增值率也较低的真正原因与当今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真正挑战。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gjmy/1410.html

(0)
EditorEditor
上一篇 2014年10月13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1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