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论文】浅谈公共经济学对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

摘要:作为现代公共财政管理的必要因素,公共产品理论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开始将研究的范畴从对公共产品的内容、特征、外延等的讨论向利益关系下公共产品供给问题转变,与此同时,受到经济增长和利益冲突等因素的影响,公共产品的供给面临着主动现则供给体还是被动选择无法估计的效率损失等的问题。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和变革与公共产品的供给密切相关,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主要对两者之间相互产生的影响进行解析。

关键词:公共产品;公共经济学;供给

相对于私人产品,公共产品比较具有可共享性。公共产品的概念伴随着政府职能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之中,从市场供应角度来看,公共产品具有着共同所有不可获取的本质。进过学者们在对市场提供产品的研究中发现尽管公共产品在市场的自发供给中效率不高,受到利益的影响,作为市场中的私人及企业不愿提供公共产品,但是公共产品在人们的共同和集体生活中充分表现出不可或缺的特性。

一、 公共产品的内涵

公共产品内涵比较宽泛,一般来说情况下,一旦一个物品,生产者认为其提供该产品的目的是使多人受益,在消费上,不同群体中的消费者的确能够实现共同消费,共同受益,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那么,它就是公共产品,反之,则为私人产品。

在对“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研究中,产生了两种理论研究的路径,一种是萨缪尔森的一般均衡研究方法,萨缪尔森根据物品的特性在对“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进行区分后,提出了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的供给方式,这一方式仍以帕累托最优作为衡量标准,以产品供给的均衡作为理想状态,但不在以价格作为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研究的核心,萨缪尔森指出:公共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依然要符合古典经济学的规模收益不变、边际效用递减和消费者无差异曲。

二、 经济发展中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变革

一部分经济学者研究发现,公共产品表现的特点和发展历程与政府的公共职能变化密切相关,并且这一部分产品更多地体现在人们的共同生活中,具有“公共性”。市场中的私人在面对这部分产品时,由于公共产品的“公共性”和消费中的“搭便车”行为,缺乏足够的激励,这样,“公共产品”的生产就成为政府经济职能的主要对象,并成为政府合法性的标志之一。甚至有学者认为,政府的存在主要是以提供区域内居民足够和充分的“公共产品”作为公民承认的根据,政府职能的变化,政府经济职能的体现,应以是否能够更好的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作为衡量的标准。

(1) 计划经济时代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计划经济时代,强有力的政府行为部分实现了有效供给计划经济时代,利用人民公社等组织形式,中国公共产品和部分私人消费品的分配模式完全按照按需分配的原则进行分配,并建立了以政府为核心,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社区为依托的多中心供给体制,这种供给体制为基本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创造了条件,因此当时的非农户的基本公共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如果自愿供给主体比市场更了解居民的偏好或者自愿供给主体比市场能够取得更大的收入,双主体供给公共产品的数量比市场单一主体供给公共产品的数量更多,更接近于居民的需求量。但在社会资源短缺的年代,政府对于公共需求的计划分配体制,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有限公共资源的充分利用。尤其是对于非农户的公共需求,政府责任得到度得到了有效落实。计划经济的优势在于在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下,政府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基本公共需求的供给实际已经一定程度的实现了低水平的均衡供给。但在农村地区,计划经济时代建立了人民公社的保障体制,人民公社的基本特征是政社合一,在这一体制下,农村公共社区内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主要由公社内部解决。农村和城市的二元供给模式也带来了政府对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责任缺失。这种差别化供给制度也为城乡公共设施的二元结构埋下了恶果。

(2) 计划经济时代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改革开发后,面对社会分化和需求分化的情况,我国逐步改变了政府统包统揽的局面,始寻求多方的供给模式。首先是经济的不均衡发展,直接导致了对公共产品需求偏好的多元分化。因此单一的计划供给机制已经很难保证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在市场经济建立后,短时间内出现对市场机制存在明显的盲目崇拜,政府 始重视市场化供给的作用。也因此政府责任缺失的现象开始明显扩大。盲目的市场崇拜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福利损失。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的现象激化社会矛盾的主要因素之一。按照从世界各国公共产品供给的实践出发进行抽象来观察,公共产品供给主体不外乎三种:政府、企业及以第三部门为主体的自愿供给主体。三种供给主体按照各自的方式供给公共产品,形成了公共产品的多元供给、政府供给、市场供给与自愿供给三种形式。一般来说,教育发展和科学研究领域的自愿供给主体从不同角度开展活动以促进教育和科研的发展,希望利用自愿供给主体的资源解决教育与科研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但是就以单纯的期待来唤起政府、社会的关注以更有效的方式解决教育问题来看,在计划经济时代显然并不具备可能性。

(3) 城镇化变革时代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过去十年的快速城镇化进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长久以来社会经济积累的社会矛盾开始激化。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模式,使得城乡关系脱节,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例如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供给所需资金主要取自于农民自身,这实际上通过制度外渠道获取收益,是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社区公共物品供给体制的延续。为满足区域范围内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村庄以管理费、公积金和公益金的形式来筹集经费,但没有被纳入国家公共收支系统、由此必然会使得农民私人收益被侵烛。城乡一体化或城乡统筹发展成为学者和政府的重要议题,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成为探讨的核心。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于城乡之间和社会群体。

三、公共经济学对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

(1)促进第三方供给公共服务核公共产品的发展

随着市场机制的成熟和行政机制改革的推进,计划经济时代政府机制主导的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面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镇化正处于剧烈变动的时期,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城市规划思想开始了快速演化。公共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往往会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下探索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在机理。而新型城镇化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而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是需要公共政策的合理指引。由于公共经济学研究的重点是根据消费行为和生产行为的研究,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条件下,寻找实现供需平衡和协调多元利益关系的政策措施。在此种要求下城市规划座位一种公共政策,是决策层指导具体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与此同时,城市规划是决策层决策行为的体现,也是指导市场和第三方供给公共服务核公共产品的重要依据。

(2)促进公共消费品的界定明晰化

大多数经济学理论都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是绝对理性的,即理性经济人假定。就当前公共产品的供给情况来看,城乡公共产品的供给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就城市而言,城市规划的适应性需要去考虑空间方案对城市系统各个方面的影响,以及如何协调城市系统中各个要素的有序运转,但是在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却可以统一、明晰的划分。公共经济学认为对于理性经济人而言,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其生产和消费均尽可能选择用最小的成本(支出)获得最大的产出(收益)。虽然经济学并不否认完全的利他主义的存在,但是经济学认为利己主义才是经济活动的主流行为,利他主义仅是例外。

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的规划始关心如何通过公共设施的有效布局,化解社会矛盾,寻找到实现公共产品的供给最大化满足需求的合理路径。特别是二元经济和公共设施的二元供给模式带来的城乡区域发展失衡的现象,规划希望通过公共设施的均等化布局,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对于公共消费品有效供给而言,由于公共消费品的性质决定其供需规律往往与私人消费品存在巨大差别。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学术界普遍强调城市规划应当重视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积极引导市场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这种要求下公共消费品的界定将更加的明晰化。但是另一个隐患是市场经济并非仅有市场机制在发挥作用,而且市场机制的效率也存在不确定性。

(3)促进公平公正的供给机制的建立

从中国特色的基本国情出发,从中国公共产品供需的制度形成、制度发展和制度选择的过程着手进行分析发现改革创新一套新的公共产品选择制度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选择,也是重新构建美好生活的制度变迁过程,公共产品消费者由于对现状的不满足(认为承担的公共产品成本过多或者对公共产品供给的数量、质量不满),他们希望通过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变迁减少自己承担的公共产品成本或从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得到更多的收益,因此他们是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的积极的拥护者和响应者。一个制度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可能是几代人通过不断“试错”的一个选择过程。以市场为核心,按照公共经济学理论来对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调整,将有利于供给机制的公平性。

此外,从总体的效应来看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或个人出于逐利的动机,不愿意去经营这些可以“搭便车”的公共产品,为了弥补这种“市场失效”,就得由政府建立一种公平公正的供给机制,向社会所有成员提供这些公共产品,这种做法可以最大化的保障公共产品的供给可以落实到实处。另一方面,在当前公共产品的供给过程中存在政府供给公共产品失灵的领域,市场和第三部门均融入到公共产品的供给系统中来,借助收费和免费等方式提升供给的效率,有利于缓解公共产品过度消费而带来的公平损失,以此为基础,可以解决在政府公共产品供应所出现的一家垄断所带来的分享不公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艳阳.中国地方性公共产品供给法律制度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12-03.

[2] 王谦.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山东大学.2008-05.

[3] 刘卫东.当代中国公共产品供需选择制度研究.吉林大学.2013-06.

[4] 杨美成.构建统筹城乡利益分享机制.西南财经大学.2012-04.

[5] 吴丹.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及其效应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03.

[6] 董明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研究.天津大学.2011-05.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1月19日
下一篇 2014年11月19日

相关文章

  •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探讨

    一、固定资产及折旧方法的概述(一)固定资产的概述1.定义固定资产是为了满足企业的生产、提供商品或劳务、以及出租和同时为了行政管理,也有时间的期限是超过一年以上(包括一年)的一种物品。比如说与经营有关的设备、厂房、用于运输的交通工具等。2. 特征作为固定资产一般有四个特征:第一,固定资产是一个实体存在,可以看得见,能摸得着,是一项有形的资产;第二,固定资产是可…

    经济学论文 2014年10月9日
  • 【产业经济学论文】澜沧县大山乡生物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研究

    一、大山乡自然地理环境概述 1、大山乡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大山乡位于祖国西南部的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北部,地理位置北纬22.9317°~23.1650°,东经99.9375°~100.1967°。全境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澜沧江从东北部蜿蜒流过,与景谷县只是一江之隔,全境从东北部起顺时针方向依次与景谷县半坡乡、澜沧县谦六乡、澜沧县东河乡、澜沧县上允镇、…

    经济学论文 2014年11月11日
  •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浅谈我国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摘要:浅析我国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策略 一、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概况(1978年之后) 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并得到认可。集体的优越性与个人的积极性得到发挥,农产品 产量稳步上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提高农业产品的产量和农民的收入,农…

    经济学论文 2014年11月19日
  • 【经济学论文】浅谈市政工程经济管理中的风险及应对策略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对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也越来越多,市政工程项目投资规模也越来越大,技术等级、难度不断提高,项目风险日益增大。本文从工程质量、成本费用和安全环保三个方面分析了市政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同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此来提高市政工程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市政工程 风险管理 应对策略 1 绪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民…

    经济学论文 2014年12月1日
  • 【经济学论文】浅谈经济学的博弈论

    摘要: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纳什基于非合作博弈理论, 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案例“智猪博弈” 。本案例研究在笼子中竞争生存的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一端是食槽,另一端是一个按钮,每次按下按钮时,食槽将落在一些食物。纳什认为,从小猪的角度来看,小猪应该等待大猪按下按钮,才能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这一成果是学术界称为“纳什均衡”。 关键词:经济学 博弈论 一、 概…

    经济学论文 2014年12月29日
  •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贷款的障碍及对策

    中小企业又称中小型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不同的是:中小企业是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断言:“在现代发达的科学技术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中小企业将濒于灭顶之灾。”然而,事实恰恰相反,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了中小企业在一国经济中所处地位举足轻重,是一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大的意义。在中国…

    经济学论文 2014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