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全球化指的是金融主体所从事的金融活动超越国界,从局部的业务活动发展为在全球不断创新深化的活动的过程。它是一种趋势,包括金融资本、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全球化等内容,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
一、金融全球化的影响
金融全球化对各国的经济既有促进作用也有负面效应,对于发展中国家,其双刃剑的效果尤为明显。从正面来看,
首先,金融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从国际市场引入外资。发达国家金融体系成熟,资金雄厚,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资金可以更自由地在国家间流动,从而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弥补资金缺口,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其次,发达国家有先进的金融运作经验,在当今电子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信用制度的创新、股权衍生工具的创新等金融创新层出不穷,效率不断提升,他们的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支撑。
再次,金融全球化使得各国金融业同处在一个平台上,使得国内外金融业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竞争率的加剧必然导致效率的提高,从而有助于发展中国家金融业体系和制度的完善,提高经济效益。
但金融全球化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
第一,金融全球化给了资金充分的自由度和开放度,加上利率、汇率等管制的放开,给国际游资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资本自由地从一个国家流向另一个国家,使得金融产品的价格浮动范围加大,甚至会引发金融动荡。
第二,发展中国家在金融体系的构建上不如发达国家完善,金融业竞争力和风险防控能力不强,金融全球化势必会导致外国金融机构的进入,原来的民族金融业必然会遭受冲击,形成关乎生死存亡的严峻态势。
第三,金融全球化导致金融工具发展迅速,花样繁多,国际上许多金融资源被无序开发,金融投机性明显,难以有效控制,给金融监管增加了难度,并且金融当局受到日益增多的国际制约,削弱了其调控力度。
二、对策
金融全球化不仅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警示。面对金融全球化带来的冲击,我国应采取对策予以应对,增强我国金融实力,逐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才能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未雨绸缪,趋利避害,保证我国的金融业的安全。
建立真正的市场主体和竞争机制
应对国际金融的冲击,首要任务是要在国内培育真正的市场主体和竞争机制,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力。政府在其中起引导作用,应该加快职能的转变,由事后救火转向事前培养,运用宏观政策对金融业进行调整,鼓励金融创新,维持金融秩序,加强金融监管,构建金融业竞争体系,使得市场机制能发挥基础调节作用。
具体说来,加快国企改革速度,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升我国金融竞争力的需要。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不完善,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得国有银行竞争力低下。政府是国有银行产权制度改造的动力,应以建立国家控股的多元化产权制度为突破口,做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与开放环境相适应的竞争能力。
加强对金融业的综合监管。
发展中国家防范风险,完善金融体制,最有效的措施是加强金融监管。首先,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专业人员相对于消费者有更完善的知识储备,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对他们的监督就显得尤为重要。应完善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系统和严格的授权制度,加强业务人员的自律建设,进而防范与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立法,强化金融执法。金融法律法规是对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依据,也是监管规范化的保证。但我国的金融立法并不完善,在很多方面,如证券、期货等法律法规均存在空缺和盲点。因此,应加快法律法规的制定,使得金融市场有法可依,而且,监管当局应强化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金融犯罪,才能做到有法必依,为金融业的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再次,我国应加强国际合作,积极与各国进行信息交流,就某些问题进行协商,与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达成一致意见,从而维护自己在国际金融秩序中的公平利益。如许多国家金融当局都对金融机构资本最低充足率做了要求,在金融市场开放的环境下,资本充足率要求低的机构相对于资本充足率要求高的机构更易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得到扩张。如果各国在最低充足率上可以达成协议,就可以提高竞争的平等性,降低金融风险。
加大金融体制创新力度
当今网络技术发展迅猛,金融创新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积极进行金融创新,提高金融产品的含金量,成为金融机构增强自身实力,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关键。政府管理当局应当加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积极鼓励引导企业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并监控金融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
金融机构在创新过程中,应立足于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联系实际才能获得最大效益。技术原创性创新代表着当今国际潮流,在创新过程中应保持技术上的高起点,提高科技含量。科技创新的同时,还应注意平衡业务间的创新比重,全方位服务稳定客户群,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jrx/2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