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论文】浅谈工笔画的历史教学

摘要:工笔画作为我国民族绘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产生了《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等经典作品,唐宋时期达到辉煌,产生了阎立本《步辇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等传世名作,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工笔画日渐式微。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人们的审美趣味和创作观念发生变化,工笔画开始尝试“现代”转型。进入新世纪,工笔画重新崛起,达到空前发展的状况。在“现代”语境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改变传统工笔画教学,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工笔画 历史 教学

一、工笔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工笔画教学现状问题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在各类院校美术院系中,所有美术学专业都开设中国画课程。中国画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从表现形式上分为工笔画、写意画,从表现题材上分为山水、人物、花鸟等,仅工笔画就可分为工笔人物、工笔花鸟和工笔山水。由于中国画分类较细,学生不可能在大学本科两年(一年级为专业基础课、二三年级为中国画专业方向课、四年级为毕业创作、毕业论文、实习等)完成全部学习内容。专业美术学院和重点大学采用工作室制,学生在一年级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后,根据兴趣和专业发展要求,选择中国画的一个版块,如工笔人物或写意人物,进入相应的工作室,进行系统的学习,从而保证了专业系统化。

普通院校和专业美术学院或重点大学相比,教学资源相对落后,没有丰富的专业师资,缺少写生和创作等齐备的实践空间,无法采用工作室制培养方法。另外美术学专业教学采用专业选修制,中国画只是美术学专业的一个选修模块(国画、油画、版画、水彩、雕塑),中国画选修课程两年内要完成工笔人物、写意人物、工笔花鸟、写意花鸟、工笔山水、写意山水等教学内容,每一板块平均70学时,学生没有时间系统的掌握中国画的每一种版块技能,更本不可能形成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学生能力发展问题

中国画讲求用笔、用色,而传统的用笔、用色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普通院校美术学专业学生基础较弱,在有限的学时内不可能达到中国画的传统基础要求,另外传统用线造型固然能够保持工笔画的本体特色,但面对不同质感的物象,无法表达现代社会丰富的材质肌理。

目前工笔画教学中一直沿用固定的教学方法,即通过大量的临摹历代名画,形成对传统艺术风格的承袭,这种方法在艺术多元发展的今天,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学生在既定的观念中难以拓展思路,限定了专业的发展,背离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现代工笔画教学改革方法

1、现代工笔画教学观念的转变

南齐谢赫在《画品》中提出“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摸写,“六法”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到用笔用色,从形体塑造到构图和临摹等,都进行了精准的概括,“六法”经过后人的不断地完善,在千年的发展传承中,已经形成中国画创作应该遵循的标准法则。

传统工笔画讲求以线造型和三矾九染的表现形式。以线造型是中国画的根基,也是工笔画造型的主要手段,工笔白描要求运用各种笔法,通过线条的变化表现不同的艺术效果,呈现不同的艺术风格。而色彩又是工笔画的另一重要表现特征,传统工笔画讲求“随类赋彩”,强调对客观色彩的真实表达,工笔画正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基础上呈现现代性特征。

传统工笔画强调写实性,但这种写实性和西方绘画的写实性有很大区别,写实中带有写意性和理想性。目前各类院校美术学专业的教学都很注重学生的造型基础训练,基本上都开设造型基础Ⅰ(素描)和造型基础Ⅱ(色彩),这为工笔画的写实性现代转型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现代工笔画具有广阔的包容性,能够在用线造型与西方写实塑造之间找到契合点。因此,在普通院校工笔画教学中,应克服学时短、基础弱的弊端,简化工笔画用线造型的基础训练,将西方写实造型手法(素描、色彩)融于创作之中,能够更好的促进工笔画教学和发展。

2、综合材料在现代工笔画中的运用

传统工笔画教学中,要求学生运用毛笔、墨、国画颜料在熟宣纸上绘画,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为工笔画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使工笔画的表现语言更加丰富,为工笔画制作性提供前所未有的创变空间。如在绘画工具方面,除了毛笔之外还可以运用板刷或其他绘画手段来表现现代社会丰富的物象肌理,在绘画颜料方面,从水墨、国画色扩展到水彩、丙烯、岩彩,在纸张方面从宣纸到各种纸本与布本,只要有利于拓展现代工笔画表现语言的工具、颜料、材料都可以广泛的运用。现代工笔画院院长王天胜曾说:“没有什么材料不能进入工笔画的探索与使用中,通过运用综合材料,不仅对传统工笔画随类赋彩进行新的开拓,还融合借鉴了西洋绘画的色彩表现手法。”

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尝试综合材料的运用和技法实验,如揉纸、拓印、喷洒、打磨、积水、泼彩、撞色、留白等,突破传统工笔画平涂、分染、罩染等方法,让画面增加层次变化和肌理效果,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技法创造出来的独特意境,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拓展学生的创意思维,使学生的创作思想和表现技能得到全面发展。

3、现代创作题材的拓展

现代社会,随着生活的不断发展和丰富,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心理和文化追求也不断变化,需要关注社会文化心理,表现现实生活、传播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鼓舞人、感染人。

在传统工笔画教学中,创作题材往往只停留在牡丹、荷花、翠鸟等单一的内容,而现代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如果艺术作品只最求高雅的情调,忽略精神文化内涵,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在艺术创作中,作品只有关注现实生活,关注民生,反映当代生活面貌才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郎绍君在《谈谈当代工笔画》中说道:“中国工笔画始终缺乏真正的写实主义作品,缺乏能够直面血肉人生,揭示深层人性,有强悍精神力度的作品。”因此,在工笔画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立足现代生活,吸收现代文化信息,倡导生态文明,歌颂劳动人民,以一种广阔、开朗、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创作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作品,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表现能力。

普通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学生专业基础,在现代工笔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不断吸收现代文化信息和时尚文化元素基础上,形成现代审美理念,并借助多样性表现手段和制作技术,融合工笔画本体语言,创作出符合现代审美追求和具有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lishi/9491.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5年1月5日
下一篇 2015年1月5日

相关推荐

  • 【历史论文】探讨建筑施工关键技术

    摘要:建筑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个古老的行业,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建筑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对新科技成果的运用,我国建筑行业迅猛发展,…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29日
  • 【历史论文】浅谈西汉汉武帝

    摘要:汉武帝执政时期,西汉王朝达到鼎盛时期,封建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汉武帝一生雄才大略,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汉武帝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的伟人…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27日
  • 诗经中服饰民俗文化考释

    服饰民俗是指以衣服和装饰为内容的民俗文化,它是人类对自身本能的一种高度理论性的发展和文化的体现,是承载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的载体。据先秦文献记载,生民之初是没有服饰的。《庄子·盗跖》…

    历史论文 2014年10月26日
  • 【历史论文】浅谈文化发展与创新

    摘要:历史与文化并存,发展与创新并进,一直是我国针对文化发展与创新方面秉承的原则。文化是一个国家最基础也是最为传统传统的资本,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在社会发展如此之迅速的今天,依然能够…

    历史论文 2014年12月16日
  • 试论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明朝前期经济正处于恢复期,封建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重视鼓舞农业的发展,仍是由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到了明中后期,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经济作物的种植得到了极大的推广,生产的目的也随…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6日
  • 【历史论文】关于新时期园林设计中历史文化的体现

    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经了千年的发展,经过了历史的洗涤,已经成为了当今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宝库。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可以说我国的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自身的历史。在时代…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15日
  • 【历史论文范文】浅谈《文化苦旅》的历史

    摘要: 《文化苦旅》的出现是因为作者受了一位美国老教授的影响,这位教授虽然年老却童心未泯,在其晚年冒险般地游历了我国西南部的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这件事,这件事使作者萌发重新认识祖国大…

    历史论文 2014年12月2日
  • 浅析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及得以废除的原因

    摘要:自秦朝创立“三公九卿”以来,整个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发展历程中,皇权和相权之间的争执就成为了一个难以真正回避的矛盾。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前,官僚集团制约皇权的诸多方式中,宰相制度…

    历史论文 2014年10月24日
  • 【历史论文】浅谈交响乐与长笛的历史

    摘要: 西方长笛的起源,首先应该提到的是长笛祖先。一种是竖吹的笛子,另一种是横吹的笛子。远在古代埃及时期,就有一种竖吹笛子,它是一种上面开孔的粘土管。到文艺复兴时期,笛子在不断创新…

    历史论文 2015年1月5日
  • 【历史论文】康德目的论体系的内容和价值

    在康德之前, 就有人提出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的观点。但前人认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所相对的主体是神,是神在主宰着人类发展,是神支配着社会的发展方向,所谓的规律…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13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