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从设立班主任工作岗位以来,班主任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工作主力军,班主任的工作质量将对学生的将来成长起到重要的影响。走上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会更加激烈,这就对我们班主任在一线的工作推行素质教育时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新时期的高中学生整处于青春骚动时代,班主任的管理更加的重要,这对我们高中阶段的班主任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去加强新时期高中班主任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呢?本论文以马列主义的相关理论做指导,结合自己在实践中的工作经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新时期高中班主任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方式方法进行一些讨论。本论文分四个方面:
首先,论述国内外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态势,阐述提高高中班主任的素质的重要意义。它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第二部分论述提高班主任素质的必要性。
第二,新时期的高中班主任的职责和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从班主任在教育过程所处的地位中找到班主任的准确定位,并引出班主任的职责定位,主要说明班主任在新时期的工作职责和面临的挑战,由此引出面临挑战班主任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我认为可分为下面5个方面:1、良好的道德文化修养;2、优秀的个人能力;3、良好的艺术涵养;4、良好的风度仪表素质;5、优秀的管理能力,然后展开论述。
第三部分,针对道德文化修养方面,开篇首先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县内部分高中班主任、学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对比调查结果,对其中呼声较高的班主任进行单独访谈,并进行分析评价。
第四部分,对第三部分的分析结果并结合国内形势,在学校自有条件的基础上,对班主任道德文化修养方面的培养,提出一个具体化的模式、方向,从外因和内因的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外因是教育部门(包括学校)能做到的部分,具体到国家的号召道德方面的学习,强制性规定必须参加的政治学习,期望建立国家级、省市级、校级的专业培训部门,由什么样的专业性人员进行相关培训等,这都是外因应该考虑到的问题;内因就是自己本身应该做到的部分,包括在校外自愿去参加相关的培训,休息时间对国家政治时事的关心,对国家政策的实施支持和理解,对国家法律法规的遵守,对优良传统习俗能以身作则等;在校内对领导、对同事、对同学的沟通有合理的方式、方法,为人处事应有平常心,对学校政令在学生中的推行要起到促进作用等。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 思想道德素质 班主任专业素质 班主任专业道德素质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著的《教育学》一书中提到:“班级德育的教育者主要是班主任。他是学生班级的直接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对本班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经常性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管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里,道德教育的最高追求是要使人具有完美的人格,教育者要“用思想提升教育的品质”。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完善的人格特征是班主任必须具备的素质。班主任人格道德素质应包括教育者的敬业精神,平等尊重的意识,宽容、谦虚、严谨的品格等方面。这种素质的培养其实是弘扬人的主体意识,也就是班主任的影响促使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并实现自觉归回自身的发展,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的目的。只有重视班主任道德素质研究,锤炼和加强自己的专业道德修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才能使自己从经验型的班主任向研究型班主任发展,使自己的专业成熟程度不断提高,真正成为训练有素的不可代替的角色,从而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
当前班主任面对的学生们,他们生活在物质充裕的年代,没有经历过艰苦生活的磨练,不少人缺乏崇高的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他们在家庭中备受父母的呵护与宠爱,不少人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烈。而且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心理成长的重要时期,随着身体的逐渐成熟,他们的独立性、自我意识和道德意识等也逐渐发展起来,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也将初步形成。作为中学班主任,必须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考虑到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变化,通过师生互动以及浓郁的班集体文化氛围,健全青少年学生的人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此外,班主任教师在自身专业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第一,班主任在入职前缺乏对班主任工作专业性的认识;第二,班主任的工作主动性较低;第三,班主任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第四,班主任职前、职后培训有待加强;第五,社会缺乏对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支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班主任原有的经验做法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同时近年来的班主任的专业培训工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相关培训不仅少之又少,而且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尤其突出的是培训的无序性和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从而制约了班主任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班主任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提高班主任道德修养,成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的一个极为重要课题。
(二)本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第一、专业道德修养即师德,它是教师职业素质的核心,师德乃是教师人生的根本表示,师德修养贯穿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是引领教师执业行为的内在灵魂,是走向教师幸福人生的必由之路。师德的品质直接关系着教育的效能和教师的教育生活品质,是学生幸福和教师职业人生幸福的心灵根基,优良、合宜的教师专业道德将教育生活引向和谐、美好,成为整个社会道德生活重要的风向标。
第二、班主任专业化,它的专业内涵、专业道德、专业素养、专业技能、专业路径的研究涉及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理论,我们既可以通过运用这些学科的理论成果来探讨和解决班主任专业化的许多现实问题,同时对班主任专业化的研究,又可以丰富和拓宽这些学科的理论内涵和研究领域。
2.实践意义
第一、中学班主任工作是以完整的人作为工作对象的,因此,班主任就应该具有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知识和相应的教育技能,对班主任专业化的研究是时代发展的强烈呼唤。
第二、在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社会因素对学校教育的影响,班主任老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改变,这就迫切需要对中小学班主任进行系统的培训。同时,教育对象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他们的思想意识、心理品质、价值标准与以往学生相比已大不相同。因此,这必然要求班主任工作要能及时地、科学地对待这一变化,班主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实施转变。因此对班主任的专业素养以及提升途径的探究,可以为班主任的工作实践提供实际指导。为使班主任培训工作取得预期效果,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当前有对班主任的研究,但对中学班主任师德素养的研究相对不多,通过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中学班主任专业化研究的不足。
(三)核心概念界定
1.班主任
据《辞海》释义,班主任主要指中小学负责一个班级的思想教育和组织工作的教师。
2.教师专业素质
林崇德教授认为,科学的教师素质的定义应该反映出教师职业的独特的本质,应该将教师素质看成是一个系统的结构,能为教育实践和教师培训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按他的观点,教师专业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综合” [1]。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信念,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3.教师专业道德素质
教师专业道德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教师职业范围内特殊道德要求,即整个社会对教师的专业观念、专业态度、专业技能、专业纪律和专业作风等方面的行为标准和要求。
二、 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国内班主任培训的概况
随着国家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不断重视,理论工作者也不断加深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这一主题的研究与探索。
2002 年 10 月,在天津举市行了第十一届班集体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中国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王海燕教授提出了班主任作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方面是否也应该展开专业化方面的研究,“班主任专业化”这一名词被正式提了出来。
2003 年,在广西省柳州市举办的第十二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上,天津市广大中小学班主任响应王海燕教授在上届研讨会上的倡议,开展了对班主任专业化的背景、内涵以及班主任专业化的途径、方法等的培训和实践活动。
2004 年,为了进一步分享和展示柳州市中小学班主任在“班主任专业化”这一主题下的实践经验和成果,《人民教育》第十五期和第十六期刊登了柳州市《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专辑。这标志着在全国范围内“班主任专业化”这一理念被提出。同年 10 月,柳州市教育局也出版了《班主任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系统总结了这段时间以来柳州市对班主任专业化的研究成果。
2005年1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开设了全国第一期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班。
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目标”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其中提到要遴选高水平大学、专业教师培训机构和优质中小学,面向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和中小学骨干班主任教师进行分类、分层集中培训,全面提升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使他们在推进基础教育课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等方面发挥骨干带头和辐射作用。[2]
八年来,班主任专业化研究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不断深入。有关班主任工作专业化方面的培训教材和研究著作大量出版,丰富了班主任的理论体系。由此可见,班主任专业化建设作为深化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已经引起和得到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部分教育战线的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全国各个地区也都在致力于探索适合本地区特色的班主任专业化道路。但是尽管国家教育部门对“班主任专业化”提出了明确要求,尽管部分专家学者竭力呼吁,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给出了指导性意见,但在班主任专业化的过程中仍然存一些突出问题。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说:“班主任工作大多停留在经验层面上,不少班主任缺乏爱的艺术,视野仍停留在教育现象的表层,用大量的精力关注考评、分数、升学率,远离学生心灵,忽略了学生的精神成长。”[3]
鉴于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其专业素质培养及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在诸多对教师教育及教师素质培养研究中,可以看到对班主任素质的研究也有不少。李丛玉指出,班主任要强化以献身精神为核心的职业道道、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4]
赵长福谈到提高班主任素质的主要途径有畅通与其他行业、其他部门思想工作者间的信息渠道,自学,多种形式进修,建立健全合理的选拔任用机制,聘请专家集中培训等。[5]
谢春英在反思一般教育学者对班主任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班主任的新的核心素质——科学人文素养、交往沟通素质、学习研究素质、人格道德素质、反省能力与批判精神、信息素养和心理素质。6]
叶有澄认为学校教育在人生教育过程中起着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肩负着打好学生思想和知识基础的重任。在完成此重任的过程中,班主任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选好班主任是关键。班主任的人选是学校领导首先考虑的问题之一。班主任特殊工作性质决定了他除应有一般教师素质之外,还必须具有专门的素质和能力。[7]
齐东对传统班主任管理类型进行了分析,指出严厉型、保姆型、放任型和盲目型的班主任都应该被时代所淘汰,他认为创新教育下班主任应具备的素质包括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素质和教育科学理论素养、较强的管理能力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口才。8]
应志红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政策背景,指出高职院校班主任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与经验、管理能力和身体素质五个方面。[9]
从以上对文献研究的综述中不难看出:虽然学术界对新课程改革以及班主任素质的研究有很多,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在以往的研究中或者偏重研究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素质问题,这里的教师多为科任教师,而非针对班主任。或者只是单纯的研究班主任素质结构,而这类研究要么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缺乏实证性的支持;要么停留在静态的描述上,缺少对班主任专业素质发展的研究。多数文章是以新课程为背景研究班主任工作如何开展的,与本研究的切入点——“专业素质”还是不同的。查阅资料时感到能够将新课程改革和班主任专业素质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十分缺乏。虽然吴德琴的“班主任工作是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10]这一观点激发了开展此次研究的灵感。但他的文章毕竟谈的是小学班主任工作,且多围绕班主任自身观念的提升做的研究。后又见袁诗军的文章,也只是很概括地提到较高的民主法律修养、扎实的教育理论修养、创新精神、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功底、更高水平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等几个方面,[11]并没有突出新课改这一新背景对班主任提出的新要求。高云在广泛搜集国内外关于教师素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对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素质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角色进行了再认识,在掌握了中学班主任素质现状后又对其素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改善其素质的基本策略。[12]他的文章看上去内容全面完整,可惜对班主任素质的界定仍没有突破旧说法、老框框,没有真正体现“新时期”或“新课程理念”。另外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兴奋地看到中国教育学会已经确立了“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中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的现状与发展研究》,但可惜的是目前尚没有比较成熟的理论成果呈现,只能大致从该课题及其子课题的开题报告中汲取些许思路。因此希望本研究能够弥补这一缺憾,对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班主任的专业素质现状及其发展进行研究,从而为推进新课程改革贡献一份力量,为切实提高中学班主任专业素质提供一定的理论和事实依据。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shide/2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