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论文】从传统文化角度探讨我国教师类“性侵”原由

摘要:我国历来是个传统文化丰富而悠久的国家,从古至今对传统道德都非常看重,哪怕在科学技术发达的当代,对传统文化的精髓都是予以保留与发扬的。学校一直是个教书育人的宁静场所,而教师是传播人类希望的天使,这两者都是为了宣扬知识与礼仪,推崇智慧与道德的,如今怎么成了迫害孩子身心健康,败坏道德的反角色?当代学校与教师的职能角色在改变吗,是当代社会的传统道德在退步,还是传统文化在缺失?带着上述问题的思考,本文意在从传统文化角度来找寻我国教师类性侵的原因及该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师性侵;性侵原由

一、问题的提出

在近期国内的新闻报道里不难观察到,“性侵”这个词出现的次数非常频繁。这些被曝光的性侵案发生地点和发生人物不得不让人瞠目结舌,性侵居然发生在校园(或者与学校有关),性侵者居然是学校老师,而受害者都是在校未成年的学生!这种现象不得不让人匪夷所思,为什么会是教师去侵犯学生?学生就不会有防范和反抗的意识吗?这是学校和教师的问题?还是学生自己的问题?还是传统文化因素影响作用于当代环境下的结果?

二、从传统文化角度探讨“性侵”的原由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久远是毋庸置疑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使得在大部分人们的思维意思里烙下了很深的印迹。然并不是传统文化的东西都是好的,给后来的人们造成的影响都是好的。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矛盾是对立统一的,看问题不能只看一个方面,我国传统文化对后世的影响亦是如此,有积极方面的影响,也有消极方面的影响。但就我国未成年人遭性侵的问题上,从其根源来说,是源自于传统文化因素的消极影响上。既然性侵是发生在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出现性侵的原因也必然与这三者有不可分开的关系。

(一)学校的问题

与其说是学校的问题,不如说是教育的问题。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上,学校的职责就是培养为国家、社会的发展和服务的人才,传统模式遵循的是“百年育人”的角色。但当出现校园性侵案件时,它就成了不得不让人怀疑的“毁人”的角色了。由前种角色到后者角色的转变,究其原由是学校的模式教育没有跟上当代经济发展的需求,没有力求创新去适用学校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学校在学生面对“性”这个未知的领域,去填补学生关于这个方面知识的漏洞,而最终让学生受到了伤害。

我国传统思想对待男女问题上,是界限分明的,所谓“男女授受不亲”,在古代,乃至近代,都一直贯穿这种思想,男女不能同校学习,更别说去学习和了解有关性别关系上的知识了。这样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直至现代文明开化,人们追求新思想,要改革开放了,才逐步碰触或谈论性这个问题。但延续多年的思想在我国根深蒂固,这种思想不可避免的体现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上。未成年学生对与性有关的问题不了解,在面对成年人的性侵行为时,往往缺乏预防和反抗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受到了伤害,这是造成性侵的原由之一。

(二)教师的问题

仅2013年被曝光的教师性侵未成年学生案件就发生数起,举其中一例“安徽潜山一小学校长性侵案”来说明在性侵问题上的原由。

在“安徽潜山一小学校长性侵案”中,该名小学校长在长达12年的时间中先后对9名女童实施性侵。被性侵中年龄最小的仅8岁,受侵害时,年龄最大的孩子上小学四年级,最小的仅小学一年级。这名年龄近六旬的老教师面对如此单纯幼小的孩子竟能动了歪念,且这个性侵的行为长达12年,人数达到9人,从而能够看出,其性侵绝非一时的冲动。教龄如此之长的教师,既身为人师,就应该身正为范,在崇高的教育事业上兢兢业业,才能称得上为人师表,这才是一个合格教师的行为准则。而今,这位被曝光的老教师给这么多学生造成身心和心灵的伤害,他要怎么样才能弥补?他难道不知道因为他的侵害行为而会让受害学生背负一生的暗影?这种恶性事件的社会影响是巨大的,不仅会伤害到受性侵害学生的身心和心灵以及身边的亲人,更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从已发生的教师类性侵类案件可以看出,易发生教师性侵未成年学生,原因在于:

第一,这是与教师的师德和心理健康水平相关的。首先,教师具备和其他人群一样的人类生理需求,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教师作为“拯救人类心灵”的职业,教师者,更应该遵从道德的底线,更应该树立崇高的榜样。其职责不仅在于教书育人,更应该在于保护弱小的一代,更应该呵护正在成长的一代。不具有教师职业道德的人不应该去做教育事业的害群之马。其次,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更应该具备健康的心理水平。这是身为“教书育人”的前提,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一个正常健康的心理,才能帮助学生培养正确健康的心理。

第二,教师基于学生年纪小,不懂事,易于得逞。在具体教育方法和引导上,孩子从小就被要求“听老师话”,这是家长对孩子上学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孩子一直被灌输老师说的就是对的这种思想,让思想不成熟的孩子遭受老师侵害前放下了防备的武器。这也就为教师性侵创造了更便利的条件。

(三)学生的问题

从上述案件“安徽潜山一小学校长性侵案”受侵害的9名孩子中,多数孩子遭性侵后选择沉默,其中一位被性侵女童说之所以没有告诉妈妈,就是因为害怕老师生气,而老师生气就会打她们。从这个案件受害人的表现可以得出,在未成年学生自身方面在遭受性侵时的原由:

第一,女孩遭受性侵后,大多保持沉默,因为受威吓或觉得怕父母责备而不愿告知父母,间接纵容了侵犯者恣意妄为。

第二,易受性侵的女生,处在中小学阶段,正是在对人生的懵懂期,对成人世界一知半解,不能看穿某些成人内心的险恶,又加上一直以来对学校老师的信赖,不曾有防备的意识。

第三,年纪小经不起诱惑,或因物质(如糖果)等条件而遭侵害。

三、预防我国教师类性侵的对策

(一)将性教育作为学校和家庭教育未成年人的必修课

当然,教育的问题不仅仅关乎学校,也关乎家长的指导与教育。在我国,家长对有关性方面的知识对未成年孩子的传导作用也是甚小。据一项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性知识来源于最多的是借助书籍、杂志和宣传单,而来自母亲的只有3%,来自父亲的只有1%。在学生遇到性问题后,只有不到10%的人会请教父母,不到5%的人会请教老师,而绝大多数的人选择“闷在心里”。[1]这表明,在学生性教育问题上,学校和家长都没有做好各自的职责工作,这是深受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影响的。因而,要将性教育作为学校和家庭教育未成年人的必修课。学校要让性教育学教师将性知识和其他科学文化知识一样搬上讲台,并将性知识落到实处,而不仅仅是发几本宣传册。让学校和家长把社会真相和成人真相告诉学生,让学生对社会各色人等保持适当的警觉。当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对学生有不当不轨言行时,他们才有拒绝或反抗的可能。同时要改变传统对女生失去贞操是丢人的观念,这是让学生学会保护自我的前提。

(二)加强制度监管

从近期我国未成年学生遭性侵事件频发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学校对未成年人在学校学习缺乏保护与监管。在政府方面,应该加强对学校事业单位的行政监管,一方面要抓好道德机制建设,另一方面要建立预防和惩罚机制,以更好保障未成年健康生活与学习的环境。在性侵案件发生更为频繁的群体学校,更缺乏有力监护,比如农村留守学校。这样的学校里都是留守儿童,因为他们得不到父母的看护,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受到侵害的可能性很大。因而,在加强对这些多留守儿童的地区的保护时,政府应该起到弥补家长缺失后的监护,发挥双重保护的作用。在学校方面,特别是中小学不但应该将性教育纳入日常教育中,还应该建立校内申诉机制。一旦发生类似的事件,学校才能有效地采取这种应对机制,从而适时保护遭侵害的学生,以防止更多学生受侵害。

(三)开展多种活动宣传性知识

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遭受性侵问题上,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机制保障,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因为在这个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上,更离不开社会群体的力量。因而,要充分保障未成年人免遭性侵,也应该动员和集中社会民间的力量。因此在预防我国未成年人性侵上,要成立相关的志愿保护组织和研究机构,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宣传性知识,研究性教育的保护,让性教育社会化,促进我国性教育的全面发展。目前在我国也有一些相关研究机构,如,“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信息——青苹果社区”、“当代女生教育”等等,[2]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这种社会性的机构应尽早形成一定组织和规模,促进性教育宣传和研究,以利于性教育发展,从而达到减少和预防我国未成年人遭性侵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郑友富,俞国良.国外儿童性教育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教育科学研究,2002(7).

[2] 白蕾.美国学校青春期性教育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8.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shide/7140.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1月29日
下一篇 2014年11月3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