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中的伦理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一章 引 言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社会,新闻媒体行业飞速发展,新媒体新媒介层出不穷,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客观上加深了对社会的舆论监督作用。他们的思想应该是先进而坚定地,心灵应该是坦荡而美好的,道德情操应该是纯洁而高尚的,作风应该是诚实而正派的。不过由于近年来经济、文化、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一些媒体和媒体人渐渐暴露了许多问题。其中就包括伦理道德缺失问题例如:“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新闻报道的可信度下降”等等。这写现象的屡屡发生导致了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滑坡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严重损害了党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如何很好地解决新闻报道中的伦理缺失问题,成为本文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要扎实的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而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关键环节在于提高道德,我国的新闻媒体是党和国家的“喉舌”,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宣传者和引导者同时也是社会舆论导向的推动者。因此,新闻从业人员的伦理道德也对全社会的道德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阐述新闻工作者的道德问题,是我们整个国家道德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工作者的伦理道德建设问题必将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素质建设的理论。
(二)实践意义
在全社会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之中,研究新闻报道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它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新闻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其次,研究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伦理失范问题,必将进一步提高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伦理道德水平建设。再次,它可以推动公众对社会媒体的舆论监督,优化新闻报道的社会环境为每位公民营造建设道德文明的美好家园。研究新闻伦理道德缺失现象,有利于提高新闻工作者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维护新闻队伍的形象,保持新闻事业健康快速的发展。新闻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如何,关系着新闻媒体是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否能坚持效率第一的原则,是否能架起党和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这些都是关系到新闻媒体的形象和社会舆论环境的大问题。
三、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情况
我国学者对新闻伦理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新闻道德准则的研究。1984年,余家宏等人编写《新闻学简明字典》时,第一次对“新闻伦理学”作出阐释,此后,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词典》以及冯健主编的《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都收入了“新闻伦理学”这一词条。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新闻伦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大量的文献专著层出不穷,例如:黄瑚在他的专著《新闻伦理学》中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新闻从业人员以品性为第一要素:二是新闻报道务求真实、全面、客观、公正;三是报刊要反映民情,直陈时事,主持清议,为民请命;四是报刊要力求通俗易懂,面向人民群众,办报要有读者观念。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的新闻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闻道德被赋予了马克思新闻伦理思想的内涵:第一,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第三,坚持真理与正义,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综上所述,上述学者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多数学者从伦理学的角度来阐述媒体人员,代表人物有胡兴荣《新闻哲学》周鸿书的《新闻伦理学论纲》。
第二,从伦理学和新闻学交叉角度主要代表有蓝鸿文的《新闻伦理学简明教程》。
第三,从经济学和新闻学的角度代表有罗彬的《新闻伦理与新闻法规》。
本文觉得已有的研究成果,在上这些学者的著作和论文虽然针对和涉及到了新闻伦理思想,但他们多数笼统的叙述新闻伦理,并未以新闻伦理中新闻媒体及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进行分析解读。本文力图对当前我国新闻报道中的伦理失范问题为重点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并进行详细的原因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国外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四、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论文研究新闻报道中的伦理缺失问题,这是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所研究的问题在学术界不但是伦理学、新闻伦理学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生活中也是大众瞩目的焦点问题。因此本文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并且大量运用了对理论研究实际的方法。综合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文献综述是本课题研究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方法。本论文在提出研究构想、述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现实问题和解决方案等环节运用了文献综述法。文献检索主要体现在两个思路:国内文献检索和国外文献检索。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的学术论文专著,进行当前我国新闻报道的伦理失范问题研究。
2.案例分析法
本文举出大量有关新闻报道的真实案例,力争透过观察,客观的从大量的实例中归纳出、考察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并给出相应的解读,从而得出基本结论。本论文分析研究新闻报道伦理缺失问题的原因后,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探讨加强新闻伦理建设的途径。
(二)研究思路
本文从概念切入开始,对新闻伦理发展历史以梳理,接下来第二章主要阐述了阐述了伦理和基本原则,之后第三章指出了当前我国新闻报道中伦理缺失现象,并对诱发这些现象的原因以详细的分析和解读。最后针对以上的几点伦理缺失问题提出几点可行性极强的解决的对策方法。
(三)创新点
本论文从伦理学的视角出发,以新闻报道中新闻伦理缺失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列举出大量实例,力求多层次、多方面、系统性地总结分析目前我国的新闻伦理缺失现象,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和从业者的主观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论文从伦理学的角度综合分析新闻伦理缺失的原因,并力求有所突破。
希望论文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当前的新闻学和伦理学研究都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的借鉴意义。
(二)新闻从业者的慎独
慎独是道德品质形成的依据,是涉及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的综合修养方法。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是指独处独自行事。“慎独”作为道德修养方法,就是个人闲居独处,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仍然小心谨慎的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照道德规范行事,不会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中庸》中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慎独在新闻职业道德中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新闻工作者独立性较大,并且多为单独外出采访,缺乏领导同事的监督,而采访对象又想利用新闻工作者的权力,为自己谋利,常常给新闻工作者超常规的接待,给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失范提供温床。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工作中,主动进行自我监督、自我要求、自我控制,高度自觉的培养锻炼自己的职业道德信念、意志与行为习惯,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品德。正如亚里斯多德所说:“由于实行公正而变为公正的人,由于实行节制和勇敢而变为节制和勇敢的人。”
四、建立健全受众的监督机制
新闻媒体在我国具有较大的舆论监督权利,但是舆论监督本身也需要监督。近年来我国新闻道德建设发展迅速,多数新闻工作者已经树立了良好的职业道德信念和新闻自律意识。但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还不尽如人意,因此要完善对新闻媒体及新闻工作者的监督机制。
(一)强化业内监督
所谓“业内监督”就是通常所说的“行业自律”,强调在新闻媒体内部建立和完善对新闻舆论监督的监控体系并力求做到量化、细化。具体包括:监督的内容包括:指导导思想有无问题;舆论导向是否正确;能否遵守新闻宣传纪律;舆论监督作用发挥得如何;报道内容有无严重失实现象;格调是否健康向上;有无出卖版面(时段)、搞有偿新闻现象;有无刊登虚假广告现象;采编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情况;采编人员有无违规从事广告业务现象;负面报道是否过多;能否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等等。
(二)接受为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的意义在于如何从外部约束上来确保新闻舆论监督提供负责任的公众服务。社会舆论监督可以从: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受众监督三个方面入手。
法律监督就是政府要通过立法和制定新闻政策对新闻舆论、传播活动实施监督,明确新闻工作者的义务、责任、权利、及相关事项的仲裁。这是政府对新闻舆论监督监管的一种有效途径。行政监督是指媒体的上级及主管部门通过行使行政权力执行宣传纪律,建立审查制度对新闻舆论监督进行的监管。行政管理部门信息来源广、政策水平、把关能力强,对新闻舆论的监督是她们的义务和职责。新闻媒体应该主动自觉的接受他们的知道和监管。受众监督是指来自受众群体的监督。传播信息反馈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受众参与信息的传播过程,要使反馈信息通道畅通,就必须对反馈的信息源也就是受众群体进行分析和研究,建立健全两性的手中反馈体系和机制,达到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的目的。
要将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的监督体系才能起到中和效力,收到良好的监督效果。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sixiu/1081.html

(0)
EditorEditor
上一篇 2014年10月12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1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