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蒋士铨是清代乾隆年间享誉四方的戏剧大家,他所创作的剧本塑造了众多可歌可泣的女性形象。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分别为至忠至义、至贞至烈、至情至痴以及至贤至惠。而每一类的女性形象之间又存在差异的地方.本文通过对蒋士铨生平际遇以及清代社会状况分析可知他的女性形象的创作灵感大致来自5个方面,分别为忧民情怀、他的母亲、济世抱负、女性群体的崛起以及理想落空后愤懑。从这样的探究中我们发现蒋士铨胸怀济世之志,但才华却不得其用,最后只能在和乐的家庭氛围中寻求慰藉,留给世人一个无奈的通达背影.
[关键词]女性形象 灵感来源 蒋士铨
蒋士铨,清代戏曲的殿军人物,乾隆钦赐的江右名士之一,声名远播,文人、权贵争相结交。他是诗词曲赋画样样皆出色的全能高手。在戏剧方面的成就颇高,留下的作品颇多,有戏剧集子–《藏园九种曲》,包括《空谷香》、《香祖楼》、《临川梦》、《桂林霜》、《雪中人》、《冬青树》、《四弦秋》、《一片石》以及《第二碑》。还有《采石矶》、《采樵图》与《庐山会》,此外又有《西江祝嘏》。在蒋士铨剧本中,我们不能忽略一类人物形象,那就是女性形象。《空谷香》和《香祖楼》就是专门为女子作传的剧本,可见女子形象在蒋士铨心目中的重要性。蒋士铨的文学思想特色是“主张言志、缘情、载道并举”,[1]这个志即创作者的思想,情即作者在作品中所要抒发的情感,并期望利用热烈的感情去影响读者进而使作品能够发挥教育作用,达到载道的目的。那么他想借用女性形象来言何志,缘何情,载何道?试着通过对蒋士铨戏曲的分析探求作者塑造女性形象背后的创作心理。
一、女性形象分类
大致可将女性划分为以下四类。(一)至忠至义之辈:《采樵图》只用了12出就刻画了一个忠义之女的形象—娄妃。第一出《出阁》[商调子引子,三台令]中,娄一奇,娄妃之父,对即将出嫁的女儿说到“你生长儒门,于归宗室,那些《内则》《女训》之言,你平日俱能娴习。”[2]《内则》与《女训》是古代社会用来培养女子妇德的教材,是引导女子正心修身之言论。娄妃生长于儒门,自小受书香熏陶,得父亲教导,自有一般女子没有的见识,从所读之书可知她娴熟作为女子的三从四德,深知传统社会的伦理纲常。因此对忠孝节义、礼义廉耻之事有着根深蒂固的认同感。娄妃的父亲在她离家时又做了最后的训诫和叮咛:“[二郎神]我看宁王蜂目豺声,不是安静之人。你默运潜移毋怠缓。保家国防他心乱。”[3]剧本一开始就告诉了读者娄妃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受传统道德思想影响深,且要担起保家国的责任。娄一齐看人确实很到位,宁王果然不是安于现状之人,有着不可估量的野心,同时受着奸佞之人的煽动,终于修甲兵准备谋反。娄妃一刻不忘父亲的叮咛,时刻注意宁王的举动,隐晦地劝告宁王不要做不忠不义之事。在第三出《题画》中,娄妃在刘养正送来的《采樵图》题了这样一首诗“妇语夫兮夫转听,采樵须是担头轻。昨宵雨过苍苔滑,莫向苍苔险处行。”娄妃小心翼翼地提醒着宁王,劝他要忠君爱国。在富贵丛中,娄妃洁身自好,并没有在权利中迷失自我,与宁王同流合污,时时谨守爱国忠君之义,力劝宁王莫要反叛。在宁王举兵起事时,娄妃毅然决然选择跳江自杀以免受侮辱。娄妃对国的忠贞,对己的严格要求,重仁义的修养,不背弃君臣伦理之道,为江山社稷的安定奉献个人力量。除了这专剧赞扬的娄妃外,《冬青树》中的太后妃子以及《桂林霜》中马雄镇的妻妾,亦是忠义之士,为报国恩,毫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对家国恳切的赤胆忠心可昭日月。蒋士铨在《冬青树》中按照史实重现了忠君爱国的后宫女子们形象。元兵破宋后,欲收宋朝后宫一干女子充实元朝后庭。得知此消息的谢太后便将自己的自画像托付于侄儿并交代了自己的身后事,早早做了死保国节的准备。第八出《辞官》[会河阳]“料玉洁冰清难全吾。上山宁夏采蘼芜。罗敷,陌上桑间且难回顾。况我是当今国母,中年怎做得他人妇,衰躯,怎葬得燕支土”,[4]吐露了谢太后的耿耿衷心。第二十五出《守正》完全是在为女子的节烈作传。[商调过曲•金络索]是宋太后全氏的内心独白。“古来三国之余,孤儿寡妇结局定然如此,苍苍报不亏,受人欺。怎知我铁石心肠不改移。”“我久欲自尽,争奈监守之人不离左右。前车如此,夫复何言!拼得个游魂血污随乡鬼,怎肯教白璧瑕侵辱帝妻。”[5]为“守于一贞”,做一个“忠臣贞妻”,宋太后全氏在分析局势的情况下选择落发为尼,昭仪在全氏的感召之下,改装为女道士,“愿不负国恩”。即使从此要过清贫的生活,她们也不愿折辱国家和民族,屈节向新朝求富贵。《桂林霜》第十八出《烈殉》为读者描述了一批节烈女子慷慨就义的场景。在得知马雄镇不肯背叛国家而英勇牺牲后,马雄镇之妻、媳妇、儿女们共七人纷纷追随马雄镇,不肯“卫大夫耻,独为君子”,[6]前赴后继以清白之躯尽节于国于家。其刚强勇毅精神撼人心魄,她们面对死亡丝毫没有一点畏惧之情,反倒争先恐后,满心欢喜,如男子般豁达,铁铮铮的“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气概响彻天地间,怎能不令人心生佩服?
(二)至贞至烈之辈:蒋士铨剧本里也不乏刚烈、贞洁、对丈夫从一而终的女子。《空谷香》的梦兰及《香祖楼》的若兰就是这类人物的代表。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磨难,她们都不改其初衷。梦兰本是天界兰仙,因赴佛法会迟了二十九刻,因此被贬下凡间化,名为梦兰,受人间苦难磨砺二十九年。她的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母亲便带着她改嫁给孙虎,一个以跟随仕宦为生的市井之流。但没过几年,她的母亲也撒手人寰,弃她而去。虽然父母相继早亡,在没有父母的教导下,梦兰从不放松对自身的要求,加强内心修养,胸怀一颗侠士贞烈之心,在第三处《闺怨》[商调引子•二郎神慢]坦述了她的心声“侠士襟怀烈士心,偏教生做女儿身”。[7]此外,剧本中雌铁嘴为梦兰算命一出,也道出了她“做人凛冽纲常,有勇有志,是一个女中丈夫,人中侠客,富贵不足以动其心,死生不足夺其志。”[8]她的贞烈在先后两次选择死亡时表现得淋漓尽致。因红丝牵线,顾瓒园以百金聘得梦兰为妾。但未及梦兰过门,山东太爷之子吴赖以威逼利诱的方式让孙虎悔婚,并要求其帮助自己娶梦兰为妾。孙虎胆小怕事,又见利忘义,答应协助吴赖骗娶梦兰。梦兰知道真相后,不为富贵动心,巧用机智从衙府逃脱回家,在迎亲队伍来临时果断饮刃自尽,绝不顺从局势变化。幸亏邻居卜氏及时救治而幸免于难。之后在继父孙虎背信弃义,撕毁曾写给顾瓒园的婚书,打算以更高的价格将梦兰另聘他人时,梦兰再一次义无反顾地选择自缢,以求做个坚贞之人。无独有偶,蒋士铨《香祖楼》的主人公若兰,与梦兰一样,也是有志气的大好女子。生平遭遇与梦兰十分相似,她从仙界下放到人间,但同样没有在尘世中堕落,不惜以死来坚守自己的名节,坚守一份对仲文的诺言。她因跟着母亲去仲家感谢仲文对其继父李蚓的救命之恩,因此与仲文之妻曾氏相见,曾氏对若兰一见倾心,感应于三朵并蒂莲,于是便费尽周章以千金为仲文聘得若兰为妾。谁知,李蚓贪得无厌,因赌博输尽钱财后,鬼迷心窍竟想再一次利用若兰赚取银两。他用尽心机,一纸状书递送县衙告仲文买良为妾,由于当初聘娶若兰没有立婚书,无奈之下,仲文只能放若兰回去。重新掌握若兰婚姻大事的李蚓带若兰母女回到福建老家过活,其间曾逼婚两次,若兰誓死不从,两次上吊自尽。后来形势所迫,她要嫁给扈藩为妾,在见到扈藩时她也就做好赴死就义的准备。她的贞烈与梦兰如出一辙,若不能守住对丈夫的贞节,宁为玉碎也不为瓦全。同时若兰也是个聪慧的女子,能够施展才智在危难中保全自己,矜守名节。李蚓带若兰母女投靠贼寇,匪首马义见到若兰,意图不轨,若兰利用马夫人保护自己同时也搭救了高驾,最后成就了仲文的功业。梦兰和若兰,极为相似的两个人物形象,二者不仅在对女子贞德方面有着一致的看法和做法外,二人同时也是具有孝心的女子。梦兰的继父孙虎,为了一己私欲不顾她的终身幸福,但她仍念继父的养育之恩,担心继父被遣送回乡后衣食没有着落,收拾身上所有的银两首饰托人带给孙虎。而若兰几番遭李蚓算计,她的母亲因不愿过苦日子,纵容李蚓将女儿改嫁他人以获得丰足的生活。不管母亲多么不爱护她,不替她着想,最后若兰仍求仲文放了他的母亲。但梦兰与若兰不同的一点在于,梦兰的身上比若兰多处了一些侠义之气,且能在男子在为人处事方面误入歧途时,提醒他,使他警醒。如当尹其明因为无钱补偿县府亏空的银两,向顾瓒园求助。但顾瓒园在考虑自己生活种种开支后婉言拒绝。梦兰听说如此情况,翻箱倒柜,搜罗自己一应金银物件凑足所需银两,并劝告顾瓒园要坚持“义重黄金贱”的为人准则。梦兰的言行对顾瓒园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再论贞节妇人,则还要算上《采石矶》中李白的两位孙女。她们因家道中落,最后嫁作田妇。虽然这样,她们乐知天命,愿意从一而终。虽然范传正认为名门之女当归士族,想要为她们另作安排,使他们免辱泥途。但这两位李小姐在“田家习苦,正自相安”,[9]愿“守身如玉,从一而终”,[10]决然不愿意改适他人,还指出了范传正的好意中的不恰当之处,指责其“扶植人伦,主持风化,幸勿多言”,“须信罗敷自有夫”。[11]其意志之坚定如磐石不可转也。作者在剧本末尾如是评价她们:“名媛节比青山固,烈女同白日月心。”[12]她们的贞节观又与梦兰、若兰有些不大一样,虽然都是对夫君的忠贞,但李小姐的贞更多一份视富贵如粪土的味道,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一切以人伦纲要,个人情操为上。
(三)至情至痴:在蒋士铨的戏剧中还有一类女子,主痴情。如《临川梦》中的俞二姑,她本是娄江人,父母早亡,由一位养娘陪伴长大,自小酷爱读书,“终年终日,守着两架遗书,翻阅不倦,比那做秀才的赶科场,还加紧要。”[13]可见俞二姑是接受文学熏陶极深的一位女子,有着很深的文学造诣。正因为这样的好读书,使她得以阅览到汤显祖所写的《牡丹亭》。俞二姑被《牡丹亭》中所讲述的故事深深吸引,对汤显祖的才华十分倾慕,从而生发出对汤显祖个人的仰慕,终日痴痴得梦想着能见汤显祖一面,与他交谈一番。因着这一点痴情不久便染疾病倒。这俞二姑最终因为思慕之情不得回应而含恨离世。冥官念她是因为剧本文字的缘故,和痴迷一般的情欲不同,就让俞二姑永远脱离轮回之苦,任凭她在天地间游戏。连冥官都被感动,可见她的痴情之深切。此后俞二姑凭着一丝缥缈的魂魄跋山涉水,一心一意地寻找着汤显祖。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一干神灵的指点下,她终于见到了自己生前死后朝思暮想的人。俞二姑一点痴情,为情而痴,为情而死,死后仍坚持一情不变,执着到底,真一个性情中人。但蒋士铨并不单单只是为了写俞二姑的痴情,从整个剧本来看可知,蒋士铨正是利用这耐人寻味的痴情来支撑他所要表达的思想。俞二姑思慕的汤显祖是一位极具才能的臣子,任遂昌县令期间,“政简人和,官民相爱”,[14]除夕夜释放囚犯归家团圆三日,对百姓施行富有人性化的管理。此外他还替百姓除去猛虎,造福四邻。这样一个好官员,却因不受权臣罗致而得罪权臣,在仕途上受到打压,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而俞二姑,通过汤显祖所写的《牡丹亭》了解他的志向情思,可称为汤显祖的知音,能够看到到汤显祖的才能,对于汤显祖来说俞二姑是他这匹千里马的伯乐。蒋士铨借用俞二姑对汤显祖的殷殷追求,来反衬当权者缺乏识英雄的慧眼。如果说俞二姑是作为一名痴情的伯乐形象存在,那么《四弦秋》里的花退红就是作为千里马的痴情形象了。花退红本是京城炙手可热的琵琶女,因世事变换,嫁给一个名叫吴名世贩茶商人。商人重利轻别离,视金钱为生活重心,生活围绕着贩茶生意打转。而花退红却是个一心追求夫妻能够常相聚、和美地过日子,即使为了这个愿望家里少赚些银两,即使吃穿用度不那么阔绰。这一点执念,在她极力挽留吴名世时,在因吴名世一听到其他茶商的邀请毫不犹豫离开她而哭诉时,在她梦回前人前事时体现得淋漓尽致。她的理想遭逢现实打击,但她又不愿意屈从现实,不愿意安乐地做个守着金银财宝等待夫婿归来的商人妻,偏偏为那个得不到的夫妻情深而梦啼妆泪红阑干。她的才,她的情,都不被欣赏。她像一匹千里马,不被伯乐所识,所珍惜。她在剧本中是与江州司马的形象相对应的,一曲琵琶语把这两个同是天涯沦落人连结在一起。所以花褪红与俞二姑虽然都是痴情人物,但一个似千里马需要伯乐识见,一个似伯乐善识伯乐。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uncategorized/2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