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激发兴趣探微

【摘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前提。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就定能走出怕学文言文,谈”文”色变的局面。本文将结合本人教学实际和教学尝试从知识的前后勾连、课堂插曲的设置、强化预习和课堂互动、课外拓展延伸等方面阐述文言文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激发  兴趣

文言文阅读理解一直是阅读教学和中考考察的重要内容。分析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最大问题在于由于时空的隔阂和语言的障碍,割舍了古今汉语间的内在联系,学生过多的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和课本的注释,认为凭借死记硬背就可以把文言文学好。同时,部分老师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造成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降低直至感到索然无味。若要改变学生这种被动、厌学的状态,教师就要改变教学方式,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不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一、沟通前后知识联系,在积累中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文言文帮助学生过好文字关时,教师应注意通过字词教学的前后和古今等方面的联系,以加深对字词意义的理解,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文言词语作多种意义的分析和归纳,揭示多种意义间的内在联系,调动学生接受新知的积极性。
在涉及文言文主题的教学内容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做有关知识的梳理。例如,在学习《醉翁亭记》时,我要求学生与之前学习过的《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联系起来,比较阅读。通过前后联系,学生进一步熟悉了游记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三位作者遭遇相同而且都是通过游记借景抒怀,但相比较而言你更喜欢哪一个?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会主动地探究三位名人在相似境遇下所表现出的情感的不同和思想境界的高低。这个问题举一反三,使三篇课文的情感和主旨这一重难点在同一个问题里得以解决和突破。这种联系前后知识的做法比起教师死板地讲解,其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巧设课堂小插曲,调动求知欲望
优秀的教学课堂应当是“灵”而“活”的。教师在突出课堂教学重点的同时,若能巧妙地由课文教学延伸出去,增加一些新颖有趣的话题,无疑会给课堂教学增添无穷的趣味,这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都是十分必要的。
比如在讲读《出师表》时,可由课文中诸葛亮自述身世的第六段,引导学生概括出三顾茅庐的成语,教师穿插介绍刘备以诚心感动诸葛亮出山的故事;由“临危受命”补充诸葛亮联吴抗曹的历史;由“五月渡泸”,穿插介绍七擒孟获的故事;由“临崩寄臣以大事”深入到白帝城托孤和三足鼎立局势的形成等等。在《出师表》一文教学中,结合课文讲读,介绍与课文密切关联的一些历史故事,,学生就会感到喜闻乐见,而教师处理教材也会化难为易,深入浅出。
三、强化课前预习工作,师生课堂活动同步
加强文言文教学中的课前预习工作,在课前就明确提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合作自学,这是实现高效课堂,增强文言文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具体的做法可以为:学生课前熟读课文,参照课本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解决字词障碍,对作者及主要思想作大致了解,对本文的写作重点和主题思想等形成初步的认识,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融入课堂,要准备需要在课堂中解决的“悬念”。当然,教师也还要结合课文特点,布置具体的预习导学习题,以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预习好课文,使课前预习能落到实处。
课堂教学活动中,突出师生的同步互动很重要。长期以来,一些教师似乎习惯逐字逐句地讲解,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所以,教师必须变革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主导课堂、辅助点拨。先鼓励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继而教师组织学生在班级范围内汇报交流课前预习的情况,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对课文学习重难点的掌握情况再作适度点拨矫正。上述活动的组织,强调师生的双边活动,而且教师教和讲都是围绕使学生自觉获取语文学习能力的中心而进行的,因而,采取这种教法,改变了文言文教学由语文老师满堂灌的现象,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众多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课外扩展阅读,拓宽学生视野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使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能力有一个大的提高,教师还要充分做到以教材为范例,举一反三,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教师可以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穿插一些与教材阅读难度相当的课外文言选段介绍给学生来阅读。
例如,在教学《岳阳楼记》时,教师可以选择与范仲淹相关的小故事——《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推荐给学生。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学习和已经掌握的文言知识,课外阅读、翻译这篇小故事,一方面可使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文言词语加深印象,对补充短文中新的文言词语含义增加认识,另一方面还可以由这段文字体会出范仲淹少时家境贫困和少年就立下远大志向对他后来人生道路的重要影响,对《岳阳楼记》中流露出来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政治抱负和豁达情怀有着更具体的认知。
因此,在学习文言文时,教师提供与课文联系紧密的文言文短文给学生作课外阅读,这对于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文言文学习能力意义是相当重大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文言文教学亦是如此。所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学生文言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关键所在。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课堂“激趣”作为文言文教学的立足点,力求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愉悦地、主动地接受新知,做到了这些,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也许就不会是一件难事了。

参考文献:
[1]汤立宏,让语文教学更具魅力[M],海洋出版社,2003
[2] 刘启才,初中文言文扩展阅读[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12月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jiaoxue/369.html

(0)
EditorEditor
上一篇 2014年10月9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9日

相关推荐

  • 【健康教育论文】关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摘要:儿童的学前教育尤其是健康教育,涉及到儿童心理、生理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养成,并与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是儿童教育的重中之重。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必须同时注重学前儿童在生…

    教学论文 2014年11月21日
  • 【教学论文】“量子力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量子力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量子力学理论与学生长期以来接触到的经典物理体系相去甚远,尤其是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手段与经典物理截然不同,但它们之间又不无关联,许多量子力学中的基…

    教学论文 2014年11月24日
  • 【职业教育论文】探讨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施

    当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从传统的理论知识传授辅以技能实践操作训练向模拟真实的岗位生产环境,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转变。现代教育心理学家亦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第一”观点的基…

    教学论文 2014年11月26日
  •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困境及对策

    引言(一) 研究意义   2000年,贵州省响应国家政策,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开始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虽然有先前省份的相关改革经验可借鉴,…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2日
  • 浅谈初中物理教育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进入二十一世纪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国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综合国力才会提高。因此,世界各…

    教学论文 2014年9月28日
  • 新课改背景下对中学政治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是教育事业改革的排头兵。“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重要作用。我国教…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5日
  • 【素质教育论文】浅谈《电子线路》课程教学

    [摘 要]《电子线路》是一门技术基础课,该课程的理论性、抽象性和实践性都较强,学生初学时会感到不习惯、难学。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学生的素质培养等方面对《电子线路…

    教学论文 2014年12月1日
  • 谈谈舞蹈表情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

    摘 要 舞蹈是一种享受的艺术,它借助了舞台灯光、舞者妆容、服装、道具、演员表情等给人一种美的体验。而舞蹈表情和舞蹈表达是形成舞蹈图像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不可缺少的舞蹈性能的重要…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6日
  • “自助餐”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宰者

    【摘 要】 “自助餐”给人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的权利,充分体现了一种个性化的倾向,并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它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满足学生在学习内容、形式、地点…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1日
  • 对改进高中生数学学习方式的点滴思考

     内容摘要:高中生在阶段性学习探知、解析问题的进程中,逐步形成和树立了一定的学习方式和能力素养。但高中生在应试教学要求和高升学率的双重作用,形成了“解题能力强、学习素养低”的学习方…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8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