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论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摘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更多的农民不得不放弃养育自己的土地,过上“城里人”的生活。然后失去土地的同时,他们也失去了维系自己生活的劳作方式,继而重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然而,种种迹象表明,失地农民在就业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根据现实生活中所暴露出来就业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提出相关的建议措施,希望我们的农民朋友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的生活。

关键词:城市化、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何谓“城市化”?就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并导致了农村的物质文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城市接近的过程。由于城市化进程的脚步在不断推进,城郊结合部不断被纳入城市整体规划,拆迁开发导致了大量的农民失去自己的土地,同时,由于征地制度不完善、农民的思想观念陈旧、文化素质偏低等,很多失地农民未能就业。

一、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

(一)就业率普遍偏低

曾经,有关部门根据现实情况做过如下统计:平均每征收两亩地,就导致有三个农民失业。那么,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速度进行推算,每年征地三百万亩,我国失地农民的数量在2030年将达到一亿一千万人。无论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积极欠发达地区,因失地问题而导致失业且未找到新工作的人数均已超过半数,失地农民就业率低下的问题在全国普遍较为严重。

(二)就业质量普遍不高

在失地农民中,有两类群体存在就业最难的问题:第一类人群是年长的农民,他们的年龄偏高、文化程度不高、体力有限、技能缺乏,因此选择行业十分困难;第二类是生存环境较差的失地农民,这部分人因为远离城市、处于郊外,缺少与新鲜事物交流的机会,从而就业意识淡薄,择业观念保守,就业机会可以说少之又少。对于已经就业的失地农民,我们对其工作的方式进行分析,绝大部分农民选择进入城市为他人打工,极少数农民会参加企业、政府提供的各类技能培训;我们对其就业地点进行分析,大多数人的就业地点是在个体户、饭店、工地等地方,只有少数进了外企、政府;从他们的具体工作可以发现失地农民大多是从事一些短工,劳务工、保姆,摆地摊等收入低,没有劳动保障的工作。而自主创业,搞个体经商的人数很少,这与其文化水平,个人能力和传统思想有着直接联系。

(三)就业和收入缺乏稳定性

有的失地农民在政府的帮助下,找到了工作,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但是因为学历普遍偏低,这些工作往往是又脏又累又辛苦、收入偏低、危险系数却很高的岗位。除此之外,这些工作的稳定性较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这些就业机会就有可能失去,这样的选择并不是长远之计。因此,即便是已经就业的失地农民,其不稳定的职业待遇和较差的社会保障依然还是他们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四)部分失地农民的就业意愿不高

不可否认,城市化进程造就了一批富裕的农民及他们的后代。这类人群以其地理位置的优势,成为了城市人眼中的富翁。据媒体报道,有的城市的“城中村”在拆迁以后,其所有村民都成为了亿万富翁。他们依靠着几十套甚至上百套的还建房过上了有钱人的生活。正是这突如其来的资产使一小部分失地农民沉溺于挥霍、享乐的生活中,失去了对工作的向往与追求。

(五)“结构性失业”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步升级, 经济的发展急需集专业技能和综合知识兼具的人才,然而在农村,劳动技能差, 文化程度低,竞争意识不强,综合能力低下的劳动力却日益过剩,显然, 整体素质偏低的失地农民难以满足市场需要。2009年, 广东省初级以上的技术工人紧缺, 岗位供求比例是 1:1.2, 而普通农民找工作难度较大, 岗位供求比例是 1:0.8 。在如今的就业环境中,企业招工难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很多单位都提出更好的条件想要招到合适的人才; 然而对于失地农民来说,大量的农民工涌向城市寻找工作机会,随之产生的是“僧多粥少”的局面。这种双方用工不匹配的情况被称作“结构性失业”。

三、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失地农民缺乏市场竞争力

从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制度以及社会化知识水平来看,大多数求职者在必须具备年龄、知识和技能等优势的同时,还必须拥有较高的市场竞争意识。然而与此相比,失地农民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劣势就比较明显了:不高的文化素质、落后的就业技能,陈旧的就业观念。同时,较高的收入预期又使得就业期望值与实际就业机会值产生了矛盾,并成正比不断加剧,从而导致失地农民就业的难度逐步提升。全国范围内的失地农民中,绝大部分有劳动能力,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其中:小学文化的占29.9%,初中文化的占50.2%,高中以上文化的只占12.4% 。尽管这一数据是2004年的,但是还是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文化技能水平问题依然是成为失地农民就业的最大障碍。

(二)失地农民受传统就业观念束缚

本地劳动力就业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改变不了就业观念,自认为有当地人的优越感,想工作轻松,又要工资高,还要上班时间短。 存在这样思想的失地农民不是少数,在土地征用过程中,由于对政府和集体的依赖,“等、靠、要”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他们。除此之外,还对工作的条件产生了较高的预期,对于一些又苦又累又脏的工作逐渐的开始排斥,对于自家附近且收入理想的就业岗位逐渐倾向,如此一来,他们就业范围就越来越小。

(三)失地农民缺乏各种就业培训

如果说要让以往在农田里耕作的失地农民一下子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那恐怕是非常困难的。面对充满竞争的劳动力市场,无论是就业途径、求职方式还是工作技能,都需要长时间地不断调整自己,努力适应。想要缩短适应期的时间,职业培训是一个可行有效的办法。可是,由于各级政府没有考虑到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管理,缺乏统一的规范,没有将失地农民的自身情况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从而导致培训内容要么重理论知识、轻实际操作,要么流于形式、无的放矢。参加培训的失地农民并未能从这种低效的培训班上学习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四)征地补偿制度不完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用”,对于“公共利益”和“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模糊界定,使得一些权力部门滥用职权,农民的权益得不到切实维护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现有法律强化了相关部门的权力,削弱了农村土地所有者的权利。其次,征地补偿标准低。我国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大致是按照其原有用途年产值的倍数来计算。该标准虽然考虑了土地的地理位置及当地相对应的经济指标等因素,但由于设定的标准很低,导致最后征地补偿费用远远低于土地市场价格和土地出让价格。同时, 相关的征地补偿政策对农民基本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考虑得不够周到,农民的利益无法得到切实维护,在缺少充足的资金和完善的政策作为支撑的时候,没有技术的农民就业就更加难了。

四、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努力提升竞争力

要提升失地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那么我们就要重视对失地农民工作能力的培养。为了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综合素质,国家和政府在对其生活居住环境做出努力改变的同时,要同时注重解决他们切实的工作问题,使其真正适应城市的生活和发展。当地的政府应该制定一个合理的培训计划,以提升综合素质和适应市场的需求相结合为原则,以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为培训方式,以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为培训内容,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程度的失地农民所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并逐一解决。除此之外,鼓励自主创业,并提供相应的课程培训和优惠政策,不断提升他们的市场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

(二)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为了使失地农民的心理健康成长,笔者认为除了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和社会支持系统以外,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完善自我。第一,要正确认识自我、剖析自我、定位自我,确定自己的社会角色;第二,要有一份勇于面对现实的勇气,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逆境或是顺境,都能很好的把握自己,努力接受现实,改变自己;第三,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社会交往中不断地磨练自我,不断展示自己从而收获更多学习的机会。第四,要有一颗永不止步的学习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收获更多的知识,适应时代的需求。

(三)完善征地补偿制度

第一,为了防止公共利益征地不被滥用,我们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明确征用土地的使用权限,划清征用土地的征用界限。第二,要逐步提高征地补偿的标准。据调查,尽管近几年许多地方的土地征用补偿标准有所提高,但从社会的整体生活水平、经济消费水平看来,这个标准还是比较低的,许多人还是只能基本维持生活而已。目前,我们应该多方面考虑,例如当地土地的潜在收益、整体的经济的发展趋势、城市的生活水平等等,而不仅仅停留在当前的一个固定的补偿标准。第三,为了保证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能稳步提升,我们应不断探索征地听证制度,全面规范征地程序。依法维护农民享有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和经营权,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的组织作用、自治作用、管理作用和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媛媛等.城市化过程中对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再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4

[2] 谈儒勇, 洪志强. 须正视农民工结构性失业 [ N ]. 第一财经日报, 2009- 03- 24

[3]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4]王俊.对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思考.沿海企业与科技[J],2006

[5] 杨雪.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J].理论学刊,2006(1)

[6]楼培敏. 农民就业—考问中国城市化[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6

[7]朱朝霞.和谐社会与我国失地农民的再就业[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4).

卓刀泉社区袁美娜

2014年3月31日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jyzd/6886.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1月27日
下一篇 2014年11月2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