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论文】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毕业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就业前景是每个踏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所关注的,历来都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青年的就业形势尤为严峻。回顾西方经济学主要的就业理论,再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深化认识,进而寻求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矛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就业问题;劳动力;对策

一、引言

近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经济的高增长没有带来高就业,相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因此日趋严峻。

最近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就业增长却相对缓慢,每年有数百万的毕业生涌向社会,中国目前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存在大量的大学、大专毕业生面临就业选择,甚至毕业就失业的境况。可以说,中国的就业压力很大,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就业问题也成为当代大学生最关注的焦点。

因此,面对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我们应放宽视野,立足基本国情,充分借鉴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就业理论研究的成果,解决就业问题,不仅缓解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缓解了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现状。

二、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

供求理论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其基本内涵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则供求均衡;如果供给量小于需求量,属于卖方市场,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供给方;反之,若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商品滞销,属于买方市场,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需求方。

众所周知,大学毕业生是劳动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自然不能摆脱这种供求失衡的影响。高等院校是毕业生的供给方,用人单位则是毕业生的需求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供求均衡;如果供给量小于需求量,大学生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供不应求,用人单位没有选择余地;如果供给量大与需求量,用人单位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大学毕业生不再是紧缺商品,供大于求。如果,市场上出现前两种情况,不存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但如果出现最后一种情况,必将出现就业难的问题。

从经济学理论来看,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可为社会提供80-100万个就业岗位,近几年我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应为900万个左右,但是由于对劳动力需求增速慢于经济发展速度,实际能提供的岗位不足900万个。从需求上看,除了高校毕业生每年持续增长,还有大量下岗职工待就业,从而导致供过于求。[1]

(二)大学生劳动力供给的错位

由于市场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和劳动力,但是高校只能通过固定的学制和专业批量提供某一种人才,一方面,毕业的大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适应社会需求的教育出现短缺,更加剧了大学生劳动力供应的过剩。大学人才的培养对于市场来说总有一种滞后性,不能够快速的反应市场的需求,人才模式不能够和市场的需求保持一致,错位不可避免,就业不可能达到充分,这是市场经济的调节产生的合理结果。

(三)宏观调控力度有待提高

经济学告诉我们,市场的自发调节具有不可避免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在市场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政府应当适当的进行宏观调控。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政府仍然执行扩招和教育产业化的政策,有一些地区仍存在政策上的障碍,大学生不能够有效的流通,造成了部分地区的市场分割。对于吸引大学生去中西部工作的政策支持远远不够,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更是不能到位。在教育制度的设计上,政府也存在一定的错误,导致了人才培养的诸多问题。政府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教育制度,减少教育成本,以实现大学生人才的最大效用。

(四)其他原因

在当代大学生中,也存在一部分的自愿性失业,由于每个人的人生规划不一样,导致的结果是由一部分大学生宁可待业也不参加工作,构成了其中一部分的原因。而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观念和就业目标上还存在其他很多问题,也构成了就业的障碍。

   三、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就业意识,提高大学生自身能力

大学生就业观念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未得到根本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但理想与现实存在着较大的距离。根据调查,高达60%的被调查者宁愿找不到工作也不愿到基层、偏远地区发展。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竞争力,大学生应当转变就业观念,适当降低对工作期望值。此外,大学生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结合企业的需要,培养创新进取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制定合理的目标和就业取向,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关注时事政治。[2]

(二)政府进行宏观调控,转变高校的教育模式

政府对宏观经济的驾驭能力越来越强,能够根据经济的周期变化合理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应针对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盲目扩大规模,追求效益等问题,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通过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引导高校转变教育模式。高校应该主动与企业加强联系,为学生在校期间提供较多的实习机会和岗位,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能力,增强自身实践能力,同时,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从而为大学生就业开拓新的渠道。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效益同时对学校,尤其是对学生自身发展都是一个良好的助推力。

(三)加强就业服务,创造良好就业环境

凯恩斯就业理论强调宏观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来调节就业,忽视劳动力供给方面的管理和改善。政府在一个国家和社会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是社会大众的服务者。一方面政府应该担当企业和高校之间的桥梁,加强两方的联系,从而为大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发挥职能,完善就业系统,通过减少户籍制度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影响;继续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到中西部偏远地区或较贫困地区就业;严格控制供过于求的招生,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3]

(四)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企业在明确自己用人标准的同时,应该加强与高校的联系,搭建良好的就业信息平台,引导大学生有目标地发展自己的各项能力,培养兴趣与爱好,从而让大学生能够更好的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积极为大学生见习基地的实施创造便利条件,与高校开展合作项目,接纳未毕业学生来企业实习,充分了解大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客观公正的指导。

四、结语

以上介绍了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以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就业难的原因,并且提出了相关对策,可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将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需要国家的发展和改革,需要大学生及全社会共同努力,相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能实现充分就业。而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我们应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提高自身能力,在能力和心理上做好择业、就业和创业的准备。

 

参考文献:

[1]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教育部,2009年10月

[2]郑功成.大学生就业难与政府的就业取向[J]中国劳动,2006年第4期

[3]张丽宾.当前的就业形势及政策取向[J]中国发展观察,2009年第3期

The economic analysis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English professional

122542011103 Kaikai Chen Guidance teacher Jintu Chen

【Abstract】: employment is vital to people’s livelihood. While college graduates are valuable wealth to the country, job prospects are stepped into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eyes, which has been the major problem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our country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the youth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particularly serious in China. Review of the main western economics theory of employment, combin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again in our country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to seek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s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in our country.

【Keyword】: the employment problem; labor; countermeasures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jyzd/8736.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2月16日
下一篇 2014年12月1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