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地利用的云南省人地关系研究

自从人类出现以来,就产生了人类社会进步与地理环境变化两者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即所谓人地关系。作为一个辩证的关系,人地关系的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人地关系是随着人类的产生和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其体现了人类社会对周围自然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认识深化过程,其基本动力则来自于人类寻求改善自身生存发展环境的渴望和努力。可以说,在原始社会直至人类能够使用工具对大自然进行能动改造之前,人地关系一直处于和谐的状态。但是,自从人类步入文明社会,人地关系便逐步进入紧张再缓解的循环过程。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观察就可得出,正是这种人地关系矛盾的发展决定了地区、国家乃至全球陆地表层变化的基本特征[60]。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一般讲,狭义上的人地关系就人口与耕地之间的关系,它是指耕地相对人口的紧缺程度和延伸所成的农业生产的资本有机构成状况。广义上的人地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生活与自然环境交互作用的关系。它不仅包括人类直接作用于土地的生产过程形成的生产状况,而且包括作用于土地之外的其他自然资源的生产过程,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生产深化过程。所以,广义上讲的人地关系可延伸到土地资源的开发及土地利用深化改造上,而不仅仅只停留在土地资源现状上。
(二)人地关系的核心与实质
要想通过对人地关系的研究进一步指导人类实践活动,人地关系的核心与实质就理所当然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理论重点,可以说其核心与实质就是指导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
具体而言,人地关系核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在人与地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人”在这一关系和作用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着基础的、能动的作用。吴传钧院士曾经提出:“人地关系是否协调抑或矛盾,不决定于地而决定于人”。而且,人的核心地位与能动作用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革新及经济的日新月异而逐步加强。在人与地二者相互摩擦、碰撞的过程中,矛盾愈来愈显,其中,文化素质、道德观念等涉及到人类精神文化层面的层面发展比较滞后,这就和当下经济发展的急迫需求产生矛盾,这一矛盾是核心影响因素。二者的差距越大人地矛盾越剧烈。当前形势是,在经济高速发展前提条件下,人类精神文化的进步略显缓慢,甚至某些方面显现出倒退的迹象,需求越来越大,向大自然的索取达到空前的程度,全球大部分地区人地关系都表现为恶化的态势,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
总的来说,人地关系的重点就体现在“关系”上。具体理解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的这一实质反映了人地关系的目的和归属,显示了人地关系理论和时间研究的重大意义:从反面讲人地关系矛盾和问题的存在也是人地关系失衡、各要素之间的不协调、整个系统没有达到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致,这又是人地关系研究的现实基础和源泉;再从理论评价角度看,对各种人地关系思想的讨论中,还是以理论观点中是否正确认识了“人”和“地”二者的作用和地位,是否考虑了人-地系统的协调与平衡,是否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等作为标准,评价这些理论思想的合理性与不足,这些方面事实上都是围绕这一人地关系实质展开的。
(三)人地关系的基本原理
(1)土地承载力限制与超越原理
人地关系发展历史表明,人地关系问题集中表现为土地承载力的限制,人地关系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土地承载力的提高。土地承载力集中体现了人地相互作用的强度及人地系统功能的大小。人地关系发展总是围绕不断变动的土地承载力上下波动而振荡、调整和发展。人地关系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表现为“制约——被制约”关系、“依赖——超越”关系、“挑战——应战”关系、“择优选择——生存适应”关系、以及“发展——衰败”关系,所有这些关系的实质乃是土地承载力削弱或提高的诸种表现。人地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影响要素和表现多种多样。概而言之主要有四类:严酷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理生存的不适宜性;受土地生产力、适宜性、潜力级等强烈限制,土地承载力低而不稳,形成人口——土地——食物供需矛盾与冲突;土地综合体的多功能效用在数量与质量、强度与速率、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构成人类——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冲突;人类与人文环境的冲突,表现为经济的限制、社会组织功能的限制、科学技术的限制,以及土地承载力提高的限制。土地承载力提高可以通过扩大生存空间、类型转换、集约开发利用等多种途径来实现,其中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的集约投入是提高土地承载力的基本动力因素。土地承载力限制与超越原理为指导人地关系发展提供了思路。
(2)人地关系地域关联互动原理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区域一体化和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不同空间尺度的人地系统处于整体关联互动中,其中任何一个区域的自然或人文环境发生变化都可能对广大地区造成冲击波;多种多样的气候、植被、土壤、地质地貌和人文要素差异构成人地系统差异的基础,人地关系的本质属性牢固地扎根于土地综合体中;任何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可视为一个相对封闭的、有限的和内部要素相互作用的系统,然而只有就更大范围的“整体”而言,方有可能充分了解作为其中一部分存在的人地系统特征,任何一个低层次的人地系统的本质都是由比它更高层次的人地系统的非局部联系所决定的;各地区人地关系所特有的过程和格局,是历史长期发展中地域与地域互动,自然与人文互动的结果,而不同尺度的时空耦合关系乃是人地思想的核心;相互关联、相互依存成为人地关系的基本属性,其典型特征是变动与冲突、互补与协作。现代新型人地关系,力图否定传统的征服、扩张、吞并、剥削、霸权等冲突模式和以局部人地系统利益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力图更积极地达到不同地区之间、代内与代际之间资源和效益的公平分配、合理配置,形成和谐的人地关系格局。
二、人地关系内涵
(一)人地关系中“人”的内涵
人地关系问题作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和主题。其中,“人地关系”中的“人”,既是在一定地域空间上,从事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社会性的人,又是具有丰富内涵、有一系列对立统一关系、具有层次结构和组织功能的“系统的人”,具体来讲:
(1)人存在于一系列对立统一的关系体系中。○1个体、群体与社会的人。人既是社会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 也是社会系统的载体。地理学主要以社会群体为关注对象, 但也不忽视个体的作用, 个体事件产生的重大环境影响,是“人地关系”模式中的一部分。○2自然属性的人与社会属性的人。自然属性使人受制于自然法则的制约,实现了人类生存的本能,而这一特征始终是人地关系中一个稳定的基本影响因素,当人类还在为基本的最低需求挣扎时,人的基本需求扩张为人地关系的决定性影响因素。社会属性使人受制于社会法则制约,体现了人类对自身和环境广泛而多样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通过社会契约、法制对自身活动的束缚。○3生产活动与消费活动的人。人的这一两重性,形成了人—地之间实质性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流。并主要通过土地利用、工业代谢、生活消费等活动形式对“地”产生直接作用。○4人既是一个特殊的生命物质体系,也是超生命物质的文化体系。作为生命物质的人,在与环境的作用中, 创造了人工物质世界和文化精神世界。地理环境—人工产物—科技文化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为人地关系研究的基本内容。

(0)
EditorEditor
上一篇 2014年10月18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18日

相关文章

  • 【可持续发展论文】浅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观念而作出的理性选择。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是对人类文明趋势认识的不断深化。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可逐渐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减缓生态环境的破坏速度,使我们摆脱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正是从我国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出发,…

    可持续发展论文 2014年12月1日
  • 【可持续发展论文】探究市政给排水系统的环保节能措施

    摘要:在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推动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市政道路给排水的环保节能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市政给排水工程在改善人们生活,提升城市功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近几年来,给排水设施却消耗大量能源,因此,如何实现市政给排水环保节能设计是相关单位和工作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下文首先分析市政给排水系统节能设计的原因和必要性,再具体探究相关的环保节能措施。…

    可持续发展论文 2014年11月13日
  •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前景分析

    摘要: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交通需求不断变化,城市人口的增长使得交通需求迅速增长,为交通发展和城市扩张提出了新的挑战。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成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和发展城市交通的重要手段,在国内外的许多大城市被广泛采用。目前世界各国大城市在发展城市交通的战略问题上基本达成一个共识: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形成大运量、高速度、低能耗、…

    可持续发展论文 2014年10月25日
  • 干旱区绿洲城市首位度与区域经济协调关系研究

    摘要:城市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中心和摇篮,其发展优劣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城市首位度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城镇)体系是否均衡化的重要度量方法,有助于更好地应用首位分布城市发展,促进城市规模体系良性发展。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以新疆干旱区绿洲城市为例,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了新疆城市首位度变化,定量地研究1998年至2011年新疆城市人口…

    可持续发展论文 2014年10月25日
  • 【可持续发展论文】浅谈可持续发展道路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在自然环境中的扩张,但不等同于自然环境,它是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价值和秩序为主旨,强调从维护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就生态文明建设…

    可持续发展论文 2014年11月27日
  • 【可持续发展论文】木材采运业的可次序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广泛的生态破坏日趋明显,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森林是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的可再生资源。森林资源是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影响森林的生产能力与可再生能力、生态环境、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如何保护森林,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备受关注[1-3]…

    可持续发展论文 2014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