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明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社会基础

摘要:为改变元遗留下来的各种社会问题,明朝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采改革的各项措施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显得尤为突出,对后世影响深远。措施中无论是对中央、地方的机构改革,还是颁行如《大明律》、《大诰三编》等严刑律法,还是完善监察制度,设立锦衣卫、东西厂等都是为了将国家权利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然而这些措施是基于什么样的社会基础而建立的,是本文探讨的核心。
关键词: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社会基础
元朝在灭亡南宋之后,共经历了162年的统治。到元朝末年,由于统治阶级的腐败和横征暴敛,统治再无法维持并最终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后来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也参加了起义军中的一支,经过多年的征战,独霸一方自称吴王。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由此开始了明朝的统治。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后,吸取元灭亡的教训,为改变元遗留下来的各种社会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通过改革使得明朝初期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历史上也将其称为“洪武之治”。在采取的各项措施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显得尤为突出,有许多学者就其进行过许多的研究,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措施中无论是对中央、地方的机构改革,还是颁行如《大明律》、《大诰三编》等严刑律法,还是完善监察制度,设立锦衣卫、东西厂等都是为了将国家权利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然而这些措施不是随意制定出来了,是一个什么样的基础造就了这样的集权制度就是我们将要探讨的问题。
一、经济基础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也就是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经济的产物。封建经济是基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这一制度上的经济体制,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小农经济。既然是小农经济,其主要的生产部门就是农业。农业是封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更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社会基础。
元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地主阶级占有了大量的土地,而农民则受到了大量的盘剥,农民在交不起赋役的情况下拿起武器开始反抗元朝的统治。在战争过程中社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也就是在反对中央政权和富家大户夺取土地的基础上,才有了明朝初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明朝建立的初期,经济非常的凋敝,各处田地荒芜,无人耕种,人口严重的减少,人民的生活水平低下。然而明朝建立初期并没有能改变这种现状,明初的地主阶级企图用剥削农民来弥补自己在战争中所消耗掉的财富,使得农民对新王朝可以安居乐业,改善穷困生活的愿望破灭。农民又不得不起来反抗新王朝的统治。有的农民继续屯聚在山林,不入国家大的户籍,不缴纳赋税;有户籍的人口也为了不缴纳赋税在外逃亡;不少地区更是开始了武装斗争,这对明朝的统治是非常有力的打击。而作为农民出生的皇帝朱元璋他了解农民的需要,他自己也参加了农民起义,这使得他明白了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必须调整政策,缓和阶级矛盾,才能使统治长治久安。
赋税收入是国家统治的经济基础。元朝时候地主阶级占有的土地和人口多,所占有的财富就多,相对的国家所能收入的就减少。在没有财政收入的保障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力度被削弱,元朝的统治也就岌岌可危,农民起义最终使之灭亡。明朝则是吸取其教训,制定了“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
其一,调整土地关系,召集流民,开荒屯田。元末农民起义沉重的打击了地主阶级,“江南巨姓右族,不死沟壑,则奔窜散处”,“往年大姓家,存者无八九”。经过元末的农民起义,原来占有大量土地的地主或者逃跑或者死亡,他们所拥有的土地中的一少部分回到了农民手中,但大部分都荒芜了。对此朱元璋并没有收回这大量的土地,他不仅承认农民从战争中取得的土地所有权,更是鼓励农民对闲荒的土地进行开垦。农民通过开垦闲荒的官田并向政府缴纳一定的赋税从而取得土地的所有权。这样使得明初大量的自耕农和佃农成了政府直接控制的农民,自耕农的数量有了大大的增加,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由于元朝统治的破坏和元末农民起义对经济的破坏,全国需要重新开垦的荒地太多,只靠逃亡回乡的流民去开垦是远远不够的。明朝政府在开荒的同时还实行了移民屯垦。这些农民在政府政策的扶植下拥有了自己的小块土地,有了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也保证了政府的赋税收入。除实行移民屯田之外,为了保证充足的军饷还大力发展了军屯和商屯。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提供了物质保障。
其二、清查户口和丈量土地,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赋役黄册是明代为核实户口、征收赋役而制成的。而鱼鳞图册是为了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而编制的土地清册。因册中画有每块土地的形状,层层叠叠,状若鱼鳞,被称之为鱼鳞图册。黄册和鱼鳞图册的编制在一定程度上查清了人口数目和土地数目,使国家能够直接控制的人口和土地有了大大地增加,对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经济基础有较大的作用,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三、在经历元末战争之后,虽然建立了新的统治政权,但这是新的政权还是很弱的需要巩固和发展。农民通过战争取得了一定的土地,希望可以进行安定的生产;大地主们也被削弱,中小地主希望有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府可以保障他们压迫和剥削恢复自己的实力;中央政府既要依靠地主加强其统治,同时又要控制地主发展起来颠覆中央政权。此时对农民的各种鼓励扶持政策只是为了更好的剥削农民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巩固其统治。这种一边依靠一边抑制的方式就体现了封建政权为维护其政治、经济地位对社会所做的调节和控制,是其维护统治的经济政策,同时也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二、政治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对经济基础的反应,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明朝刚刚建立之初,地主势力在元末农民战争中被削弱,此时地主阶级急需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保证其生存和发展,而朱元璋也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也顺应了此时的形式对国家权力进行了收归。中央集权的加强主要是采取了如下几项措施。
1.行政制度改革:公元1380年,朱元璋借宰相胡惟庸案,宣布废除丞相制度将权力分给原由中书省下辖的六部,六部直属皇帝管理,同时还宣布废除元朝设置的行中书省,设置“三司”。自此在中国实行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这一举措解决了自秦以来皇权与相权的争夺。丞相制度的废除使得国家政务全由皇帝一人决定,行中书省的废除使得国家财政、军事、司法也收归中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空前的强化。
2.军事制度改革:废除大都督府,设立五军都督府,与兵部互相制约。规定要求都督府只能掌管兵籍和军政,兵部掌握军官的选拔和军令。兵部直属皇帝管辖,因此军队的调动和指挥权都集中在皇帝手中,从军事方面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3.监察制度改革: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并扩大其职责,让其负责监察百官,监察审理案件,其他各地的官员也皆由其分属的十三道监察御史监察。为了加强对臣民的监控,朱元璋还设置了锦衣卫,后明成祖设置了东厂,明宪宗设置了西厂。厂卫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突出表现,是为皇帝服务的特务制度。
4.法律制度改革:明朝借鉴了唐律并且融合了自己的经验,编制了《大明律》,同时朱元璋还亲自编订了《大诰》三编。明律以法律形式对等级制度以及各等级的义务、权利做了严格的规定,并用严厉的手段对反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行为进行残酷镇压。对官吏也制定了许多严厉的管理条例,加强了君主对官吏的控制。最值得关注的还有对经济的法律,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大明律还进一步加强了皇帝对司法权的掌控,其中规定死刑必须上奏皇帝裁决。通过各项严苛律法的制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大大的加强。
5.文化思想改革:明朝时大力加强礼治和法治。明太祖登基后,大力提倡儒家思想以及程朱理学,将其作做为统治的思想基础。除此之外还大力推行科举。但明朝的科举较隋唐时有了进一步的变化。考试内容主要从《四书》、《五经》中产生,对儒家经典的解释都以宋代的程朱注疏为标准。对考试的形式也做了严格的规定,只能按其规定好的格式和步骤进行写作。八股取士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无论为不为仕都以周礼要求自己忠于皇帝,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同时还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礼所体现的是等级;而乐则用来求和,缓和阶级矛盾。礼和乐并用,起到了维护社会稳定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作用。
三、文化基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主要是在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而产生的,它也随着各方面因素的变化而相应的发生改变。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它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存在,它也随着政治的需要不断进行变化,而且在发展过程中有与之相适应的统治思想产生保证其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统治地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起源于秦朝,在汉朝的时候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了巩固。隋唐的时候,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到了明朝的时候中央集权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加强,明太祖时期的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在前面已有详述就不再多做介绍。清朝的时候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了顶峰,雍正皇帝时设立了军机处,康熙时候设立了南书房。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明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顺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趋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当时的社会是小农经济占主要地位,因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适应当时的经济和政治存在的。
明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在更大程度上是吸取了元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元朝灭亡当年,朱元璋一即位便立刻下诏准备编修《元史》。1369年,朱元璋下令编修《元史》历时188天。从编修的速度可以看出朱元璋对其的重视。他主要是想通过对元朝兴衰的过程来警示明朝应吸取元朝的教训,为明朝可以进行长久地统治做一些借鉴。
从元朝灭亡的原因可以看出明朝从中是吸取了很多教训的。吸取教训的过程是对前朝统治中所出现问题的反思。蒙古族是一个发展较晚的民族,相对于金朝和宋朝来说,他还是相当落后的。但是就是在这种政治、经济、文化都落后的情况下,它迅速崛起,并横扫欧亚是有其厉害之处的,但是这种厉害成绩并没有持续太久。元朝迅速衰落的主要原因是元朝统治集团的日益腐败。
首先要提到的是忽必烈逝世后对最高统治权的争夺。起初,忽必烈逝世其位由其孙子铁穆尔继承,铁穆尔在位期间政治稳定,经济也得到发展。铁穆尔去世以后,由于皇太子早死,没有合法的继承人存在,于是发生了第一次对皇位的争斗。斗争以武宗继承皇位而结束,武宗去世后其子继承皇位,是为英宗,英宗时因改革触动了王公贵族的权利遭到了刺杀。随后也孙铁穆尔登帝,而随着其去世开始了第二轮对皇权的争夺,第二轮的争夺以元顺帝即位结束。顺帝后再无皇位之争,顺帝重用权臣、加重人民的赋税负担,最终使社会矛盾尖锐到不可调和,也使元朝在人民的反抗中灭亡了。为了防权臣,明朝朝时废除了实行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设置殿阁大学士帮助皇帝处理政务。
其次不得不说的是元朝各级官员的腐败。元朝各级官员唯利是图、贪赃枉法、横征暴敛,不顾人民的死活。当时的社会贪污敛财,为获得利禄不顾一切以蔚然成风。各级官员一级一级的剥削下来,最受倾轧的是处于社会最低层的生产者们。由于生活得不到保障,又要受到繁重的赋役压迫,只能起来反抗,推翻腐败的政府才能有活路。明朝鉴于对元朝教训的吸取对贪官污吏的整治是非常严厉的,而且对官员的监察也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强,第二部分对监察制度的加强已有介绍此处不再叙述。接下来要说的就军队了,蒙古人擅长骑射,因此蒙古骑兵力量是很强大的。蒙古刚刚兴起的时候他们非常重视对骑兵力量的培养,不得不说在随后的征战中骑兵也为征服各地区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做为一个游牧民族,蒙古族不善于经营江山社稷,不懂如何才能使统治长治久安。而明朝对军队也是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将调兵权和指挥权分给不同部门,最后集中在皇帝手中,避免了军官因功跋扈,起兵反抗的弊病。不得不提的还有法律方面的借鉴。明朝的重典治国是明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体现,是基于对元朝法律松弛造成政权覆灭原因的学习。《大明律》体现了明朝在法律制度方面的完善。虽然严刑苛法有其产生的不利后果,如监察机关东西厂中的宦官干政,就是后话了。
最后要提到的也是本文对明朝借鉴元朝灭亡的最后一点。前面我在第一部分就已经对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做了阐述。封建社会能得以维持主要亦靠的就是小农经济的存在及其稳定发展。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他们主要从事畜牧业,入主中原后他们只能放弃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从事农业,但他们残暴的统治和严重的剥削,使得元末的农业经济远不如前朝。而且官员腐败,唯利是图的搜刮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元末地主阶级对土地兼并严重,导致农民流离失所无地可耕,政府财政收入无法得到保障,元末的经济一片萧条。正如第一部分中所述,明朝在农业上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也就可以从这得到解释了。
从上述的观点不难看出,明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基础的。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都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基础,且缺一不可。文化中不仅体现出明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对前朝统治措施即政治的学习和进一步深化完善,而且体现出明朝经济决策是由于元朝社会发展的遗留问题。通过对明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社会基础的分析,使我对明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各项措施有了深入的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明朝时其得到空前的强化是由当时的经济发展决定的。小农经济的存在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政治制度的确立是实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最好手段,而文化不仅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定的来源,同时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施结果的体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论在哪个发展阶段,都离不开其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这对我们理解它在各阶段发展各有不同有重要的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lishi/819.html

(0)
EditorEditor
上一篇 2014年10月11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11日

相关推荐

  • 少数民族档案与民族记忆的构建和传承

    绪论选题背景  20世纪20年代,法国社会心理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首次提出“集体记忆”概念,他提出:“集体记忆是一个社会建构的概念,是一群人对于过去的记忆。”与哈布瓦赫同时代的艺术…

    历史论文 2014年10月19日
  • 清末民政部初探之我见

    第二节 内部机构及其设置      民政部的最高长官是尚书,总理本部所属事务,担负全部责任。尚书下设左、右侍郎各一人,辅佐尚书处理部务。根据民政部官制章程,部内设有承政厅、参议厅和…

    历史论文 2014年10月9日
  • 【历史论文】浅谈我国教育督导的历史、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要:我国古代的统治阶级搞政教合一,把教育看作重要的统治工具,封建帝王往往直接过问教育。近年来,我国的教育督导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教育督导工作受到了各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27日
  • 13—17世纪意大利绘画中圣母形象的演变及原因

    13—17世纪,意大利以圣母为题材的绘画作品比起以往要有所增加,并且圣母作为基督教的一个重要的宗教人物,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相应的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试图从对这一时期的圣母形象在绘…

    历史论文 2014年10月20日
  • 【历史论文】康德目的论体系的内容和价值

    在康德之前, 就有人提出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的观点。但前人认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所相对的主体是神,是神在主宰着人类发展,是神支配着社会的发展方向,所谓的规律…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13日
  • 浅析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及得以废除的原因

    摘要:自秦朝创立“三公九卿”以来,整个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发展历程中,皇权和相权之间的争执就成为了一个难以真正回避的矛盾。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前,官僚集团制约皇权的诸多方式中,宰相制度…

    历史论文 2014年10月24日
  • 【历史论文】关于新时期园林设计中历史文化的体现

    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经了千年的发展,经过了历史的洗涤,已经成为了当今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宝库。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可以说我国的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自身的历史。在时代…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15日
  • 【】浅谈中国音乐剧未来

    摘要: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音乐剧艺术经过了30年的创作与实践,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剧目和经验。但我国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剧目虽多但是仍然不成熟,仍没有精品之作。市场的接受能力也差强人意,…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19日
  • 明后期河南地区水旱灾害与地方社会

    绪论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家,各种自然灾害层出不穷。邓拓先生在《中国救灾史》中曾言到“我国灾荒之多,世罕其匹。”中华民族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一部在与灾荒…

    历史论文 2014年10月12日
  • 【历史论文】关于历史时期正宁县行政区划变迁研究

    摘要:历史时期正宁县行政区划变迁,正宁县历史沿革,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山河成为正宁县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正宁属甘肃行政公署庆阳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关键字:历史时…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13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