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论文】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与历史文化保护

摘要:现代城市的发展变化速度不断加快,大规模的城市更新、改造导致城市历史文化遭到了无情的摧毁,一味的现代化使得城市变得刻板划一。因此,兼顾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化,成为当代城市的评价标准。本文剖析了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概念及内容,并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对历史文化保护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寻求在发展中得以保护城市的历史文脉。

关键词:城市历史文化;城市规划设计;城市空间节点

前言

城市是不断变化、生长的有机体,而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使得城市物质形态在不断的演变中依然保持联系性和持续性,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就是应该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保护历史文化的这种延续性,并使得城市特色得以发扬,从而在更高层面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城市设计必须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提供多种历史文化保护方法,使其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1 城市与历史文化

城市是人类社会的缩影,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中,高度集中的文化是城市的重要特征,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也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积累。 “一切伟大的文化都是市镇文化,……世界的历史是市民的历史。”城市的历史文化是人类历史过程的一种存在方式。

从物质形态的角度可以把城市历史文化分为两点:一是城市的结构与形态,主要是指历史形成的城市几何形状、城市肌理等;二是构成城市结构与形态的要素,主要是历史建筑、街道、广场等。

在非物质形态上,城市历史文化又可以表现为:一是隐藏在城市的结构与形态背后的城市规划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等,二是历史建筑及其形成的历史环境所反映的道德、伦理、审美情趣、民风习俗等。

2 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于城市文化的发掘,将文化内容融入到物质空间中去,形成富有文化意义的城市环境空间,延续城市文脉,从而达到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发扬。

英国学者 W•鲍尔将城市历史遗产的保护分为保存、保护和复兴3种情况。按照我国的相关术语标准:“保存”,指对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准许改变文物原状,包含改建和拆毁;“保护”指对于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的改善、修复和控制(如表1所示);“整治”则是对历史建筑外观、户外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整理和美化。

3 城市设计中的历史文化的保护

在城市设计中,历史资产是一个绝佳的素材,现代城市的旧城更新需要综合解决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功能布局、交通、基础设施以及三维城市形态等诸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研究历史文化保护的问题,并使之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3.1 城市设计中的老城区风貌保护

在城市设计中,采用开辟新区的方式,可以体现城市现代化的新区与古城相对分离,为古城的整体风貌保护创造了先决条件。其次,城市设计不仅要注重老城区的区位关系,而且更需要强调新老城区的关联。

例如,1860年,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就采用了另辟新城的方法。根据城市规划师塞尔达的新的城市扩张计划,巴塞罗那在城市历史中心区的外围,设计了一套完全不同于古城的棋盘式路网结构的新城规划,通过对角线布置街道与城市历史中心相联系,并且,明确地限定了古城的范围。

3.2城市设计中历史文脉要素的整合

“整合”是现代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方法。城市设计本身即是城市各个组成要素合目的性、规律性的整合过程。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的“新陈代谢”是一个必然趋势,目前,城市历史地段大多面临建筑破损、基础设施老化、功能衰退等问题,这就要求城市设计中对城市历史要素的功能进行整合,即重新调整历史地段中原有历史文化要素的关系,使得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文化要素,在新的系统中得以联合,从而加强历史地段的历史感。

3.3城市设计中城市空间节点历史感的保护

城市重要的空间节点通常表现为不同形式、不同性质的城市广场,也可能是城市中上位一个区域的中心。由于城市空间节点在城市空间形态中处于关键位置,因此结构清晰、独具个性特质的空间节点成为展示历史文化精华,塑造城市形象的关键点。

城市重要空间节点历史感的保护和场所精神的发扬,是城市设计的重要课题。城市设计强调的是,在历史的空间中加入现代的因素,通过历史和现代的对比或协调,达到发扬城市特色的目的。

结语

具有良好形态、人性空间和地方特色的城市,无一不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才形成的。因此,在现代城市设计中,更要关注城市中的历史文脉。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化、城市化的大潮之中,树立自身的独特风格是每一个城市所追求的目标。因此,城市设计必须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提供多种模式的保护方法,以适应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娟,鲍宏伟.城市规划设计与历史文化建筑保护[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4)

[2]谢雪明.论城市化进程下的古建筑保护[J].华章.2010(18)

[3]刘天利.城市发展与遗址保护和谐中的城市规划[J].商场现代化.2010(12)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lishi/5771.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1月24日
下一篇 2014年11月24日

相关推荐

  • 【历史论文】浅谈中国漆画的艺术历史

    摘要:中国漆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一般装饰在彩绘漆器上,因而漆画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漆器艺术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漆画已经逐渐脱离漆器转向绘画,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装饰品和工艺…

    历史论文 2014年12月3日
  • 【历史论文】浅谈历史上的古建筑

    摘要:古建筑作为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艺术、历史和科学方面的价值。重视对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是重视旨在保护历史文化传承故建筑,进行现代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重要表现…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15日
  • 【历史论文】关于家电品牌历史战略研究

    摘要:由于历史的原因,时至今日,家电品牌战略研究理论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在品牌战略理论体系中占重要地位的品牌延伸理论,更是一个空白。但是由于中国大部分家电品牌在延伸的过程中…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19日
  • 我所知道的“民国范儿”

    摘 要:自民国成立以来,民国时代知识分子的风采当一时之杰,为中外所瞩目,他们在当时所作出的种种震惊世人的举动,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民族气节,直至今日仍为人们所乐道。陈丹青就此提出了“…

    历史论文 2014年10月25日
  • 【历史论文】浅谈“比较历史”下的可贵之处

    摘要:学界认为,国家领导人之间的关系有一套不成文的规则,可称为政治生态。北朝鲜的政治生态还处于野蛮状态,甚至倒退。中国已从“阴谋政治”进入到“制度运作”的文明状态,但与发达国家比,…

    历史论文 2014年12月9日
  • 【历史论文】浅谈“淮红戏”历史发展的人类学考察

    摘 要:淮红戏是流行于原宿迁县 、泗洪、泗阳、沭阳、新沂、睢宁一带的地方小戏种,早期主要活跃于地方农村,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该戏同丹阳的丹剧、海门的山歌剧一起被誉为江苏戏曲“三枝花…

    历史论文 2014年12月11日
  • 【历史论文】浅谈彝族文字的历史状况

    摘要: 彝族文字与汉族文字的发展规律都是相同的,遵循的是从符号到象形,再到表意与表音,并且彝族文字在朝着自己的特色不断的发展着并走向成熟,已经是成为了汉藏语系中藏缅语族古老的一个分…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24日
  • 诗经中服饰民俗文化考释

    服饰民俗是指以衣服和装饰为内容的民俗文化,它是人类对自身本能的一种高度理论性的发展和文化的体现,是承载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的载体。据先秦文献记载,生民之初是没有服饰的。《庄子·盗跖》…

    历史论文 2014年10月26日
  • 【】浅谈中国音乐剧未来

    摘要: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音乐剧艺术经过了30年的创作与实践,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剧目和经验。但我国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剧目虽多但是仍然不成熟,仍没有精品之作。市场的接受能力也差强人意,…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19日
  • 【历史论文】浅谈科学研究的方式

    摘要:科研,顾名思义,即科学研究。漫漫历史长河中,无数科学研究工作者前仆后继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影响着从古至今的一代又一代人。科学研究是指探求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活动.…

    历史论文 2015年1月9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