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戏剧服装中色彩的运用

摘 要: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戏剧,在布景、配乐、造型上都是统一的,这些元素构一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最具装饰性的是戏剧服装。如果服装的整体色彩看上去不搭配人物角色,人物就很难在舞台上站住,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不利的。在色彩氛围笼罩的舞台上,切忌人物个性被色彩压抑、掩盖,其中不同的光色在服装的发硬效果上是有所差别的,所以在灯光效果强烈的舞台上服装色彩更难把握。所以戏剧服装的色彩运用是集设计者的艺术和思想为一体的创作。整体的戏剧服装色彩在各种外景的衬托下必须彰显出对比、和谐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整个丰富的戏剧。作为一名服装设计师,不仅要给戏剧人物设计出适合的服装样式,更应该从画家的角度为他调配出美丽的色彩,给观众带来更大视觉享受,更为戏剧服装艺术上升了新的台阶。
关键词:戏剧服装 色彩 运用和实例分析
  一、色彩与艺术之间的联系
   (一)色彩的生命力
   自然界中的色彩是绚丽的,生活的色彩是丰富的,生命的色彩是多样化的。色彩作为我们所有感官第一敏感的对象,对于各种艺术的表现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红色的色感是温暖、外向、热情、奔放的象征。而黄色所呈现的感觉却是冷漠、高傲和不安宁的效果。艺术设计中对黄色运用十分巧妙,加入少许的蓝就是一种鲜嫩的绿色,色感就转变成了清润、平和;对黄色加入红、黑、白,高傲的色感都会消失或者改变。作为神秘色彩代表——紫色,它的明度在彩色的色料中是最低,沉闷、高贵、典雅是紫色的第一印象。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张力,在艺术中的合理运用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
   (二)色彩的特征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纯度、明度。色相,顾名思义:色彩的相貌特征,由于各种色彩的波长对于我们的视网膜作用不同随之产生了不同的颜色感受,具体的色相包括:红橙黄绿青蓝紫;纯度即色彩的鲜艳程度,它的变化可以通过三原色混合产生,纯度的表现力以相应的色相感来体现;明度,就是色彩的明亮度,也被乘坐深浅度,是色彩层次的基础,任何那个色彩中加入白色时,它的明度自然提高,掺入黑色时明度就会降低。
   (三)色彩与艺术是相辅相成
   1、艺术是色彩的载体
   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色彩都有所表现。造型、材料和色彩是艺术设计的三个关键点,当一个设计在材料和造型完工后,画龙点睛之笔就是色彩的修饰。明亮、炫目或者是灰暗的的色彩缺少了艺术品的承载也只是一滩颜料、一直水彩笔或者是各色的蜡笔。形象要素想转变成理想中的创造性活动必须具备色彩的设计,它的设计就是人的天性在艺术中的流露。色彩犹如溪水一般无孔不入,渗透在社会生活中。现今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构筑起了一个新的时代观,通过色彩进行区分两个时代之间的差别。
   2、艺术需要色彩进行润色
   各种艺术品都已不同的色彩存在。艺术品在前期的构想和设计中必须加入色彩这一原素。当把一个艺术品的初稿和完成后的作品吸引力进行测试时,吸引我们眼球的必然是经过色彩渲染的那一个艺术作品。因此当在艺术品中合理配上色彩之后它的生命力就会立刻彰显,无论是梵高的《星空》、还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若是一副单调的黑白,我想他的艺术价值必然会一落千丈。
   二、戏剧服装的色彩特征
   色彩无处不在,在服装上的运用也已经变的出神入化。色彩是引起服装感官的第一印象,并且色彩在具有及其强烈的吸引力。对于色彩的运用在我国的戏剧中可谓是出神入化
   (一)戏剧服装具有极强的艺术效果
   戏剧作为我国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需要“唱、念、做、打”四种功夫,因此必须要求表演者具有扎实的肢体语言和唱功。由于表演者的衣服是不允许来回更换的,那么我们的传统戏剧服饰的观赏性和实用性必须同时具备,这样才能衬托出背景环境、加强舞台的艺术魅力。我国的戏剧服装被归于“意象艺术体系”,在强调还原当时生活的同时对于人物的心理波动具有细腻的刻画。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在戏剧表现中是不可或缺的,在《云水洛神》、《白蛇传》等戏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中服装造型和场景的变化将观众带入美轮美奂的梦境般的意境中。
   
   (二)服饰色彩多元化
   戏剧服装要求色彩多元化,色彩搭配的类型和细致服装做工,更能突出“错彩镂金”、“高贵典雅”的中国传统戏剧魅力。我国的戏剧服装色彩具有严格的分类:上无色、下无色和杂色。社会在不断发展,我们的戏剧服装也在发生根本的变化。过去戏剧服装被称为行头,他们多样的同时不乱,可谓是赏心悦目。当今,随着科技的发展,舞台艺术效果的运用传统的服装在适应观众要求上有所欠缺,特别是与主色调相配的服装色彩是很难定夺的。舞台背景的色调对于服装色彩的运用具有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布景不断变化且色调相差甚远的戏剧,就更需要准确把握色彩的搭配和变化和处理好色彩明度、暗度之间的关系。
   (三)戏剧服装具有极强的民族特征
   我国的戏剧表现志在还原当时的生活原貌。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就决定了在各个时期、各个地域的不同的民族服装特征。京剧服装源于明代的“蟒衣”经过加工后形成了“蟒袍”,对于主人公的身份地位都有明显的界定。“蟒袍”一次源于服装的团定义,衣服上点缀有龙和蟒的图形,唯有皇帝专用。在罪衣的设计上是红衣红裤没有任何点缀由此引起观众的怜悯。狮子、老虎等图案被大量运用在武将的服饰上。象征着君子形象的“梅兰竹菊”多出现在文人墨客的服饰中,代表了他们的身份气质。服装图案象征意义的表现大多源于儒家思想和民风民俗,因此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
   戏剧服装的设计受传统美学的影响,设计内涵方面借鉴和吸收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因此我国的戏剧服装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民族魅力。戏剧还彰显了丰富的民俗文化,不同的剧目为了表现不同的故事情节需要不同的的服装进行修饰,在悠久的历史中,婚丧嫁娶的服装色彩有严格的区分。而戏剧中服装色彩的运用也是源于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观念,甚至某些戏剧服装源于小说的影响而创造出来的。
   (四)戏剧服装就有强烈的韵律美
   戏剧作为歌舞剧的表现形式,它的主要特征是舞蹈和声乐。这一特征对于戏剧载歌载舞的表演提供了表现形式。戏剧在舞蹈的基础上以表现故事情节为主要任务,服装必须要适应这一需要,戏剧服装主要包括水秀髯口、长裙、袍带等,他们伴随着演员优美的舞蹈动作一起飘然舞动,形成一种律动美,这种鲜明的表现力衬托出了戏剧人物形象的造型美和情态美。
   (五)戏剧服装具有装饰美化的效果
   戏剧服装具有角色的扮演功能和装饰美化功能,在丰富的套装款式上对舞台的塑造和美化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类似的服装和舞台比较容易形成一种规范的统一美。戏剧服装对角色的美化上是功不可没的,不同的色调显示了不同的人物性格。在三国人物形象中张飞通常是皂色服装,刘备身着黄色袍,关羽是红色袍,他们的色彩搭配极其协调,整体形象造成了鲜明的对比,戏剧服装采取色彩装饰起到了美化舞台,角色呈现的效果。
   
   三、色彩在戏剧服装中的运用及实例分析
   (一)戏剧中色彩的运用
   戏剧的主要发展历程主要集中在封建社会时期,在演绎内容上多是社会的民众和官僚生活。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普通百姓的发言权是被剥夺的,因此戏剧内容是地方百姓叙述帝王生活和歌颂民族英雄、有志之士。严格的等级制度对戏剧服装的设计上也有极大的影响,老百姓多是选择素净的色彩、简单的款式来突出民众的普通。而皇宫贵族的服饰确实蟒服,具有红、绿、黄、白、黑等十多种颜色,图案和刺绣也会选用上等材料。这样在舞台上的变现力就会大大提高。在大型剧《玲珑女》中,舞台中央八位服装眼=艳丽的妃子雍容华贵,为了突出玲珑女的性格和形象采用了一套月白色的服装配上大红的披肩和红色的腰带这与妃子的鲜明对比更加的清秀,把玲珑女的聪慧机智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同时为戏剧情节的发展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色彩的情感因素对服装的影响
   色彩最能体现视觉冲击效果,最能创造气氛。色彩是戏剧服装展示戏剧内涵和意义的工具,在烘托人物形象,让观众融入剧情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红色通常象征着喜庆、热闹、奔放的含义,如果将其运用在悲剧中就更有文学创作中以乐景写哀情之义。在中国创作出来的《卡门》中女主角的服装色彩以红色为主要色调,西班牙风情的长裙衬托出她的妖娆妩媚。鲜艳的色彩和个性的造型使这部剧作绽放出耀眼的光芒。由张艺谋导演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服装设计出自法国服装设计大师热罗姆·卡普兰之手,以红、黄、绿为其主色调,群众演员以蓝色表现,这样就不会妨碍主角的发挥。
   (三)色彩在复杂混个中的充分表现
   生活中的复杂混个色彩内涵是戏剧服装的源泉,其中不得不讲的是传统戏剧服装因为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自然也就具备传统色彩的特性。服装色彩具有上述的美化功能、等级指代功能还具有性格暗示的作用。例如,蟒袍只可作为帝王将相的专用,它象征着高贵;绿色多作为森严的代表,因此是将帅的穿着;黑色具有刚毅、坚强的效果它是作为刚烈性格的的代表;纯净清秀的代表白色多为少男、少女的专属。
   结语
   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的色彩是最具表现力的,它在戏剧中得到了频繁使用,戏剧服装的色彩设计是根据同的人物场景、人物性格进行色彩的配置。戏剧服装的设计因素和表现形式是有机结合,而不是各个因素单纯的堆砌。随着戏剧的发展和进步,色彩在服装运用中的表现力会越发的突出。在戏剧中仅仅掌握色彩的运用还是不够的,应该把服装自身的色彩配合和人物形象、舞台效果的塑造达到不可挑剔的程度。戏剧服装不同于生活装,它隶属于舞台美术,因此,戏剧服装的设计师应该在环境的制约中最大发挥出自己才能设计出色彩完美的戏剧服装。
   参考文献:
   [1]李丽婷,《设计从色彩开始―分析与比较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意义》[J],《首届亚洲色彩 论坛论文集》,2004年6月。
   [2]钱初熹,《绘画色彩形式语言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意表现》[D],山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12月。
   [3]琴基淑,《服装设计中的东方色彩》[J],《首届亚洲色彩论坛论文集》,2004年6月。
   [4]王颖,《当代戏剧》[J],《戏剧服装设计的特点》,2007年03期。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sheji/2985.html

(0)
EditorEditor
上一篇 2014年10月26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