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长期以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一根拔不掉的毒刺,并已严重危害到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幼儿教育的正常发展。笔者在对目前社会存在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分别从宏观、微观两方面探究幼儿教育小学化产生的原因,阐明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健康发展的主要危害,为改善这一问现象,需完善幼儿教育的管理监督机制重视幼儿教师培养,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家园合作,实现家园共育。希望对促进全社会正确认识幼儿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唤起全社会对学前教育及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视。
关键词 幼儿教育、小学化、学前教育、健康成长
一、引言
(一)背景
众所周知,教育事业一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事项。培养能胜任时代变革的综合素质能力强的新世纪幼苗,既是为打好基础教育根基的需要,也是提升国家青少年素质的必选课程。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园已经成为目前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主要机构和场所。因而,幼儿在幼儿园中被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对其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近年以来,诸多幼儿园以“幼小衔接”为名,提前开设了写字、拼音、心算等等学习性课程,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小学化教育,受到众多幼儿家长的追捧,而幼儿园的孩子们却早早背上了身心重负,学前教育已然演变成了学校教育……但是这种盲目的超前化教育不仅对幼儿身心施加重负,使其提前成熟化,更是违背了正规教育的程序和计划,使得幼儿教育的作用发生异变。因此,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需要业界学者对其研究和探讨,以提早应对这种大众化现象。
(二)意义
如前所述,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对目前的幼儿教育是一大挑战。通过对幼儿教育小学化成因以及产生的危害进行分析,文章的理论意义表现为目前学者研究提供相关资料和参考,其现实意义在于让家长了解这种超前教育对孩子产生的危害,纠正他们的观念,并找出一些解决的对策。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
(一)教学内容中“知识性”抢占“趣味性”阵地
著名学者皮亚杰研究表示,幼儿认知水平大多处于前运算阶段,其思维对象以表象为主,缺乏守恒性和可逆性,尚不具备进行复杂思维的生理基础。基于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还可按其他方式作不同的划分。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1]幼儿教育应遵循全面教育的方针。但是,由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不断蔓延,一些幼儿园将幼儿教育错误理解为知识教育,提前让儿童掌握更多的书本知识,选用小学低年级的教育材料把丰富多彩的幼儿教育内容简单粗暴地划分为语文、数学和英语等文化课程,在拼音方面,要求幼儿掌握声母与韵母、能拼读、能书写;在数学计算方面,要求幼儿进行较大数位的加减运算;在汉字学习上,要求幼儿会读、能写。片面强调知识性学习,忽视幼儿性格、学习态度和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的培养。
一般而言,幼儿教育应该保持一定的游戏形式,幼儿园的教学组织形式应以游戏为主的,组织形式应是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游戏是幼儿自然天性的流露,游戏本身就是幼儿学习的一种形式。然而,随着片面强调知识性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又呈现出“去游戏”的现象,在教育内容上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德、体、美、劳教育。幼儿学习教育逐渐抛弃边学边玩,玩中带学的形式,一味注重知识的吸收,忽略游戏带给儿童身心愉悦的享受。这种重知识性轻趣味性的做法既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结果,同时又进一步加重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程度。
(二)幼儿教育方法重视成绩,忽略学习过程
如前所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去游戏化”现象。在这种教学方式主导下,幼儿教育通常是只重视知识学习的灌输式教育,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做、幼儿看;教师领读、幼儿复读等死记硬背的传统授课与学习方式成为幼儿园教学常态。[2]儿童提前进入小学学习的阶段,失去享受幼儿教育带给孩子们的愉悦感受,在这种“小学化”的大潮下,不少幼儿园教师通常以小学生的行为标准衡量幼儿要求其学习拼音,掌握10以上加减法运算等。
为了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幼儿园教师通常布置大量单调、枯燥的作业,要求幼儿高效率完成。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的量化标准逐渐单一化,作业完成情况成为衡量孩子好坏的主要标准。孩子会写,会做作业便是好孩子、乖孩子,反之,则是不听话的。这种单一化的评价方式对于幼儿将来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幼儿教师不再继续关心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指导幼儿学会主动学习,更加不能及时知晓幼儿在学习中所获取的乐趣、遇到的困难因而不能根据幼儿的实际进行评价。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势必会制约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热情,泯灭他们天真活泼的天性。事实上,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幼儿来说,小学课程内容及作业往往是负担,扼杀了其孩子的天性,不利于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而幼儿长期处在这样机械的读、写、背的学习状态中,往往容易走入“结果重于过程”的误区,成为机械的学习者,而提前“老龄化”。
(二)重视幼儿教师培养,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能否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关键就在于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就目前而言,国家虽已对学前教育逐渐重视,在幼儿园投办力度、资金注入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幼儿园内部中最核心的教师队伍的现状仍不容乐观,教师普遍的专业化素质较低,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思想都停留在很久之前的传统教育模式方面,大多数教师认为每天只需看着幼儿的吃、喝、拉、撒,在教学上就是要教孩子认字、算数然后再唱唱歌,跳跳舞,这种“小学化”教育观念倾向存在着极大的错位,因此端正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对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显得尤为重要。各中、大专及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合格的幼教管理干部和幼教师资的同时,还要加大开展、组织现有教师在职培训。教师培训形式是多样化的,组织教师到其它幼儿园参观学习,鼓励教师到一些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机构参加业务素质的进修和学习,采取“专家讲座”、“开放式讨论”、“自主学习”、“参与式学习”、“自我反思”等形式进行园本培训,组织教师间的互动切磋,让教师在浓厚的交流气氛中,吸收别人的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系统的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倾听理论讲座、整合教育理念的能力。[9]
(三)家园共同营造良好环境,实现家园共育
家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幼儿教育小学化跟家长对孩子的过份要求有莫大关系。《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10]这充分体现了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合作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家长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鼓励孩子的个性化发展,良好的家庭环境能使孩子的性格活泼、乐观、心情舒畅,孩子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次,家长应该纠正自己的权威思想,把孩子看成是和自己地位平等的家庭成员之一,抛弃以家长为本的传统观念,抛弃“家长的需要就是孩子的需要,知识学得越多越好,技能也是越多越好”的错误认识,尊重孩子自身的独特特点。总之,家长应为幼儿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更重要的是父母自己也要投入进去,与孩子一起构思探索,这样才真正地为幼儿健康教育奠定良好的家庭基础。
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一个专业场所,但是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所以幼儿园有责任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做好沟通和指导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家长作用。尤其是在当前独生子女占多数的情况下,从小关注对幼儿的教育,是家长、幼儿园及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同时,幼儿园也要认真倾听家长的的想法,虚心接纳家长提出的一些好的、中肯的建议,这样幼儿园会更好地得到社会和家长的广泛支持,使幼儿园的工作做得更好。让家长去自觉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明确孩子的培养方向,发现幼儿园里的小学化课程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危害。只有这样,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同步,幼儿园和家长也更易于互相携手共创幼儿最美好的未来。
六、结论
受社会观念和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呈现越演越烈的趋势,如果任由这种教育方式蔓延,必然会对幼儿的正常教育以及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不利。幼儿教育小学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教育机制不完善、幼小衔接不到位、幼儿园过于追逐利益及以家长以家长为本位,“望子成龙”的传统观念。如若要达到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需要教育部门、家长和幼儿园的联合合作。首先要完善幼儿教育的管理监督机制从根本上理解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从制度上加大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治理力度。第二重视幼儿教师培养,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第三是要家园共同营造良好环境,实现家园共育。
当今,我们提倡的是终身教育,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儿童可持续发展为本和终身教育为指导理念,从而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宽厚的基础。让幼儿教育健康合理地进行,给孩子的童年留下一片自由快乐成长的天空!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uncategorized/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