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主体的语文生态课堂构建策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我国古代圣贤孔子所言。给我们的启迪是兴趣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最好老师,学生乐意学习语文的倾向性强,引起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就能持久。语文教育教学的实践也充分告诉我们: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语文教学的课堂将会因学生的有效发挥生成出诸多的精彩,也就因这样的精彩而促使课堂出现事半功倍之效果。
一、学生为主体的语文生态课堂需要环节的宽松和谐
语文课堂是必须充分体现人文性的课堂。语文课堂的人文性往往必须建筑在一定意义上的宽松和谐上,课堂又应当是我们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的课堂,那么相互之间就应当是平等交流者,虽然我们教师处于平等中首席的位置,但教师首先必须尊重、信赖于学生,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形成真正的互动和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焕发出语文课堂所独有的生命活力。教学《列夫·托尔斯泰》学生对文中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无法理解,笔者先和学生一起回顾平时所看过的《西游记》,用上较为亲切、亲和的话语说道:“哈哈,同学们看,托尔斯泰的眼睛多像那太上老君的宝葫芦,又多像那金角大王金角把世界上的物质吸了进去呀!”学生似乎很茫然,但大家的茫然却似异常的否定。笔者以为这个时候学生的茫然,正是由班级的和谐生发出继续而又积极探求的欲望。于是笔者便一本正经的说:“你们肯定不会信我眼睛就能把语文书。” 说着笔者扬起“抓起”“塞入”的手势,引得同学们会心大笑。进而笔者继续追问:“在家你们能够看出长辈们的喜怒哀乐吗?有时凭借的就是眼睛吧!也不完全就是,或者也不完全就是吧。你们的眼睛可也有能把父母亲吸进去神威的。”这个时候学生近乎领会了“放出准确无误的频波”之真谛,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这实践让我想到陶行知先生所言过的:“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语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同一问题,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素养、心理状况的差异,那得出的答案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就是课堂所生成的智慧所在。
二、学生为主体的语文生态课堂需要评价的欣赏自然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对我们学生而言也完全可以说这样。语文课堂教学作为老师要关注学生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数生一过,不如奖生一长。我们每一个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当有赞扬的情怀:要大气、大方,因为语文学习对学生的赞扬和欣赏应当是廉价的,更是无价的。也应当有这样的思考: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应当说学生语文学习活动中利于我们课堂上表扬的方式比较普遍和广泛:或用赞许的 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一点头;或用眼神给以示意,微微一笑将会是更多的学生能够受到一定意义上的激励性的鼓舞。赞扬欣赏学生的环节我们必须去广泛地考虑,我们要尽量多赞赏学生,不光赞赏一个两个,而是赞赏一群一批,甚至全班;赞扬欣赏学生环节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意应当是真实的,我们所理解的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并非就是虚伪、应付的赞扬和欣赏,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这就要求我们从一定意义上掌握住欣赏的艺术和度,笔者以为要让欣赏和启迪相容,将欣赏界定为启迪意义的基础。有人说,赞赏出创造力,赞赏出学习兴趣,赞赏出进步的学生,赞赏出有特长的学生。譬如教学《木兰辞》,在学生意义学习的基础上,发现有学生对木兰这个古代女民族英雄人物形象的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笔者就这样赞扬学生,《木兰辞》之所以源远流长,除去作品的脍炙人口外,其关键就像现在的你们一样,能够创新理解。此时,不少学生都对自己已经掌握的资料带有一种必须重新审视的心理,而经过一段时间的互动后,学生知道了作品所弘扬的既有英雄的雄壮美,也有英雄的柔情美。
三、学生为主体的语文生态课堂需要教师的倾听认真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是片面理解“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了统一模式铸造的标准件。二是因为教师自不自觉的绝对权威,导致教师总是听不进任何学生的声音或者说是心声。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发言,笔者认为,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听进去我们一个个学生的心声至少可以解决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通过“听”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有人说教师可以听到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二是通过“听”可以真正使教师从学生中得到智慧,笔者以为青出于蓝而蓝于青并不等于就是若干年以后,而且应当多少也能出在眼前的。三是通过教师“听”,应当说则比较充分地锻炼了学生。我们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如果没有磨练他们能够那样口若悬河吗?不能!阅读教育教学的实践比较深刻地告诉我们:学生越说越会说,越说越想说,越说越自信,课堂成了他们发挥的舞台,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具备一定的倾听学生的心理、习惯,那将更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焕发出课堂的生命活力。笔者曾听过一老师教学鲁迅先生的《雪》,学生先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再在小组内交流,笔者发现该老师这个时候即以开始近乎耳听四面八方了,学生们都以为老师在倾听自己的发言,陈述表达时尤为谨慎和认真。全班交流时,有学生说:‘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雷罗汉’,这一句我相当喜欢。有学生便补充道:这句写出了小孩天真活泼且充满生机,还有学生说那 ‘呵’字非常的形象、传神、有趣。‘紫芽姜一般的小手’,很好玩。”当教师追问什么是“呵”时, 大多数同学拢着两手呵气,一时课堂笑声不断,笔者从这简单的笑声发现:这样的笑声乃是由传授知识向学生终生发展的一种极为广阔的延伸。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必须多做些“授之与渔”“操练捕鱼”的工作,而这工作又应当有教师倾听学生心声的密切配合。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jiaoxue/1654.html

(0)
EditorEditor
上一篇 2014年10月15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15日

相关推荐

  •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

       我们传统的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承,而忽视知识的获得过程、方法。一直采用以传授、灌输为特征的教学方法,使部分教师步入了“讲”的误区,导致学生被动学,不想学,不会学。每个人在自己的…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8日
  • 对小学美术学科特点及其教育方式的研究

    【内容摘要】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强化对学科特点的研究,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小学生这样的目标,将美术学科特点与教学工作优化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开展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5日
  • 【教学论文】浅谈教学活动中内在体验和生命特性展现

    教学作为一种人为的存在,是一个多维度、动态的、发展的、开放的复杂性系统,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活动,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活动。对于教学不确定性的论述不是否定教学的…

    教学论文 2014年12月1日
  •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化学是一门很有学问的科学,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基础部分。学好初中化学学能为学生在高中学习化学打下良好地基础。如何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25日
  • 【教学论文】农村中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目前,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物理教学明确提出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因此,中学物理教育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从而满足新…

    教学论文 2014年11月15日
  • 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绪 论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加,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中国文化的自信力也日益增强。如何传承中国文化的精髓,日益成为有时代责任感的教育者的共识。作为中国文化中最富有特色的艺术…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29日
  • 试论初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

    【摘要】对于刚接触物理这门课程的初中生来说,物理这个词既陌生又抽象。加上社会上老是将物理与数学化学相提并论,容易使学生有先入为主的印象,以为物理像数学一样抽象难学。因此,初中物理教…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5日
  • 学案导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策略与方案

    高中生物的知识错综复杂,知识点小并且密集,各个知识点之间又有相互的联系,因此老师的备课以后的学案要别具一格,通过素质教育在再次消化教材与分析学习效果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出发,…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23日
  • 论创新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及科学培养方案的探索

    摘要 近几年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旧式的教学方法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方式势必要发生质的飞跃。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高中生积极思考的学习方法、激发其创新思维…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7日
  • 浅谈提高民族声乐教学方法与技巧的研究

    随着人们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音乐教育不断进步发展,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民族声乐也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音乐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音乐教师的教育,在这个讲究效率、追求速…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30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