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浅谈教育教学质量的“绿色”标准

【内容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浅谈教育教学质量的“绿色”标准。引论部分总说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理解和看法;正文部分从追求可持续的质量,追求过程、方法和结果相统一的质量和追求和谐的质量等不同层面去阐释教育教学质量的“绿色”标准。

【关键词】教育教学 质量 “绿色”标准

“质量问题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抓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等等,每逢学校开会,无论大小,我们会发现校领导都会把这些话挂在嘴边。从某种层面上说,这些说法本身并没有错。学校本来就是一个教书育人的特殊场所,如果不要质量,我相信那也不是办学的初衷,办学也就失去了他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问题的核心或者说关键在于,这里的“质量”指的是什么?如果拿这个问题去问问一些校领导、老师、学生和家长,往往会得到这样的答案:“当然是指学校的‘分数’啊!”如果是初中,人们会把中考上重点中学分数线有几个人视为该校质量的指标;如果是高中,则会把高考达本科分数线的有多少人视为该校质量的指标。年度考核也大多以你任教的班级成绩为衡量标准。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如果校长大声疾呼:“一定要抓质量!”老师们的第一反应多半是:这个校长要抓教学,要抓课堂,要抓考试了!

如此对质量的理解不能算全错,但是如果用教育教学质量的“绿色”标准来衡量,这个理解绝对是不全面的。“绿色质量观”显然是针对非科学的质量观提出的。在这里,“绿色”的含义,我理解就是要“符合规律”。说通俗些,就是教育要符合教育本身的特点,同时还要符合学生作为人的特性。而“非科学的质量观”,则既不遵循教育的原则,也不尊重人的本质,把教育当产业,把学生当商品,无视教育的人性,更无视学生的生命。

我认为教育教学质量的“绿色”标准的内涵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追求可持续的质量——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是我们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立身处世的根本。经典的《弟子规》中早有教导,总叙如是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总叙这八句话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忠臣出于孝子之门”,这些都说明了孝是一切的根本。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其次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同时,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并要能随缘随分随力地爱护。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是要做好孝悌、谨信、泛爱众,就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从仁者的言行中得到学习的楷模。虚心请仁者指正我们的过错,使孝悌、谨信、泛爱众更能切实力行。以上这些事是我们学习的根本,是我们立身的根本,非做不可。“有余力,则学文”,这两句话说明了孝悌、谨信、泛爱众与亲仁是本分之事,本分一定要奉行,认真去做。至于“学文”之事,是有余力的时候再考虑做的事。好比一棵大树,若树根受伤了,不论枝叶如何茂盛,大树都将枯萎。前四条本分之事好比树的根,读书才艺像是枝叶,若本分有亏,不论读书、才艺如何胜过别人,也很难立足于人世间。

如果一个学校在实践中只追求升学率,或者是不择手段地追求,这样的所谓“质量”不但片面,而且可怕!因为这样的质量观牺牲的是孩子本来应该有的全面发展,以及他们童年应有的快乐。因此,我以为一所真正对孩子负责的学校,应该是既满足孩子一生中那“关键的几天”(中考或高考)的需要,更要着眼于孩子未来五十年、六十年甚至更长久的幸福!更应该想到在这些孩子十年、二十年后回忆他的学习生活,会觉得学校生活是快乐的!

为了我们今天的学生将来能够可持续发展,能够获得长久的幸福,我们的教育就必须给他们终身有用的东西:强壮的体格,健身的技能,善良的品质,正直的情怀,高远的志向,宽广的胸襟,雅致的修养,学习的兴趣,阅读的习惯,坚韧的意志,科学的思维,创新的智慧,沟通的本领……这一切都是我们的教育追求的“绝色素”,也理应是教育质量的内涵,而决不应该被单一的成绩、名次和升学率所冲淡甚至剥夺。

因此,为了达成可持续发展的质量,我们必须首先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第二、追求过程、方法和结果相统一的质量——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弟子规》中的“有余力,则学文”,这个“则”字看得出有更积极的意义。“则”是“就是”的意思,是说一有余力,就立刻去办“学文”的事。孔子曾说“质胜文则野”,一个人本质虽然很好,若缺少礼仪才艺的熏习,就不免粗野鄙陋。所以孔子对学生的期望是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也就是“文”和“质”均衡发展的君子。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经济时代中,谁拥有知识、就等于把握住了自己命运的咽喉;相反地,谁的知识一穷二白则只能失宰于人。总之,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彻底改变个人命运的第一推动力。

要想拥有知识,我们就得学会学习。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话出自我国古代道家学派著作——《老子》,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而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充实自己,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实现由“工匠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才能淡薄功利,全心全意地把知识、智慧、爱心全部奉献给学生。众所周知,“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学习概括的说有两种方式,一是维持性学习或称适应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获得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提高解决当前已发生的问题的能力,即“学会”;另一种创新性学习或自主创新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通过学习提高一个人发现吸收新知识,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以迎接和处理未来社会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即“会学”。当今的信息时代要求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实现从“学会”转向“会学”,不段掌握新知识。实现这一点的关键要由教师引导学生来完成。众所周知,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弘扬这种主体性已是当代教育的核心。叶圣陶说过“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得到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练就几路真正有用的本领,那才是最大的实惠,终身受用的好修养”。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求知的本能,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读书,皮罗里夫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但读书,又只是学习的一个方面,我们还得学会听课,学会预习,学会复习,学会作业,总而言之,得抓紧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据我了解,大部分同学有把自己学习搞上去的愿望,但往往事倍功半,这里面就有方法的问题了,学会学习,要注意方法,要有主动精神,尤其是要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学习要勤,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学习要好问、问家长、问老师、问同学,以能者为师,孔子尚且不耻下问,更何况我们是求学之人。

总之,为了争取达成方法科学,过程快乐,结果理想,让孩子终身幸福的质量,我们必须得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第三、追求和谐的质量——教会学生学会生活。

一位父亲在给他女儿的信中说:“学生活,比拿文凭要难。要懂得过快快乐乐的生活,要会过各种不同的生活。”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这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还有他对女儿成长历程独到而睿智的见解。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在孩子的求学阶段,自然学习是第一要务,没有什么比学习更重要。准确地说,是没有什么比成绩更重要,而所有成绩取得的结果,就是那一张薄薄的文凭。

当孩子毕业后拿着一纸文凭面对社会的时候,往往是一脸的茫然。这个时候,他们又要开始进行新一轮的磨炼和学习,学习与人的交往,学习如何打理自己的生活,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也正是在这个阶段,才是真正确立一个人的人生走向的分水岭,很多孩子在学校时成绩突出,但走向社会之后却并不能很快适应生活,这样就逐渐影响了他前进的步伐,而最终落在了别人的后面。

在这个时候,学会生活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所以我们在学校里,我们要适时地教会学生学会生活。所谓学会生活,就是要学会如何去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和磨难,这需要用通过无数的挫折,无数的磨难,很多很多的时间,经历很多很多的人情世故才能慢慢培养出来。

当然,“学会生活”的含义还不仅仅是这些。学会生活,还包括对生活的深入认识,懂得生活的真谛,学会发现生活之于自己的幸福所在。很多人一生都在忙忙碌碌,却并不知究竟何为生活,自己想要的究竟是怎样的生活。学会生活自然也包括对生活更为清醒的判断和认识,从而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向。

快乐才是生活的根本,一个人内心的快乐与否,才是判断他的人生是否幸福的标志。而通常的情况是,我们一直在背负着生活的重担,当我们有孩子时,就把这种重担继续寄托在他们的身上。适当的担负会给人前进的动力,会激起他内心的执著,但是也不能将之称为自己内心的一个庞大的负担,否则生命也就失去了轻盈自由的美好,多出的都是为生活所累的感触。所以说,学会生活,也包括内心对于生活的达观、淡然以及良好的心境,如此,生活的真谛才会显露出来。

懂得生活,必将影响你的一生。因此,为了我们的孩子能在社会上成为一个“和谐”的人,我们必须要教会学生学会生活,懂得生活。

“质量问题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抓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这些说法一点错都没有,我们还应该继续并永远这样强调质量。只是,这里所说的“质量”应该是“绿色”的“质量”——它是可持续的质量;是方法、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的质量;是和谐的质量。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jiaoxue/7325.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2月1日
下一篇 2014年12月1日

相关推荐

  • 浅析汽车驾驶教学管理

    摘要:科学、严谨的汽车驾驶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员汽车安全驾驶的意识,从而使其能够在驾驶中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保证自己与他人的行车安全。因此,切实增强汽车驾驶教学的管理,能够有效提升道…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6日
  • 管窥中职体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及解决

    摘要:近年来随着应试教育的影响不断增大,体育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得不到重视,很多时候变为一种教育附属品,纵观当今的体育教育,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在教学形式还是教学内容中都还存在着…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3日
  • 浅谈小学开展科学活动实践的记录探究

    摘要:实践记录指的是在学生经历许多科学研究实践的过程中,记录自己特殊的思想看法,既能学到知识,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情感经历与正确的价值观。在活动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以下是处…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5日
  • 如何培养与提高小班幼儿安全意识

    摘要: 能够进入小班读书的幼儿大多是三、四岁的孩子,他们活泼好动,对“危险”这两个字没有任何的认知能力。他们的记忆功能也不完善,对家长和老师教育过的安全知识也无法准确记住。但是,这…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0日
  • 紧扣新课改要求实施新策略教学——浅论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学工作者必须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选择和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实现“能力培养”、“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要求。教…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3日
  • 反璞归真:真实英语教学

    摘 要: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经历了多翻的探索和变革,然而时至今日,这种探索和变革的激情非但没有结束之意,反倒有愈演愈烈之势。小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究竟何去何…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8日
  • 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对其就业影响

    摘要: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有着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国的计算机事业近年来蓬勃发展,小学已经建立起了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那么身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更加要具备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能力。…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28日
  • 关于优化中学管理措施思考

    摘要:高中数学对于正在学习的高中生来说,是一门令人头痛的学科。可是数学在高考中又是一门主要课程,对于很多学生而言,虽然不喜欢却不能不学,由此出现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现象。如何造成…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1日
  • 新媒体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利弊及对策

    摘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新媒体的应用范围不断得到扩展,为生活提供了极大地便利,但是新媒体在为人们带来福利的同时也夹带着一定的挑战。以下,笔者将以新媒体在中职英语中的利用为例,浅…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9日
  • 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高中英语教材

      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课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从“课本”这两个字就可以看出课本是上课之本。如果要把课本比喻成什么,那么可以比喻成一名教师,一张地图,一种资源,…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7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