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论文范文】浅谈如何在新课标指导下进行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思想品德教学,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就要从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为人处世,从而实现思想品德政治教学的意义。本文主要从挖掘生活化的教材资源、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探索生活化的教学形式、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等四个方面来探讨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思想品德 生活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课程标准》曾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就要从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为人处世,从而实现思想品德政治教学的意义。

  实行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初中学生年龄大都在12周岁至15周岁之间,是其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 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思想、人格可塑性较强。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摸索学生的规律和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不断探寻生活的意义,成为生活的主人。那么如何进行思想品德生活的教学呢?

一、挖掘生活化的教材资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教材。因此,我们应该建立生活即教育的新教材观,把生活的源头活水,引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新课程改革之后,新的思想品德教材与过去的教材相比,可操作性更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课改的优势,根据这种变化,选择多样化的教学内容,适当地开发适合学生实际发展的教材。也就说,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充当着教材二次开发的角色。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化的教材,引导学生真正关注生活,融入生活。如在《新学校,新同学》这一课之前,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设计问卷调查。然后组织学生到校园中参观,再让学生做这份问卷调查。问题如下:一、你对学校的第一印象怎么样?二、学校的哪些角落最让你情有独钟?三、这个新学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事情?通过设计这些问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印象中真实的学校,拉近了学生与新学校的距离。从侧面体现了教师“生活即教材”的教材观。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课本中的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并结合情境教学法,模拟、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情境。这种生活化教材,不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最终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即明理、启思、慎行、悟德。如在《做诚信的人》时,第一步先让学生理解诚信的含义。其次,让学生从多个方面感受诚信的重要性。最后,模拟生活情景,感受诚信冲突。找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与顾客,顾客在遇到短斤缺两之后,找售货员。在解决的过程中,学生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又如在《网络上的人际交往》中,也可以展开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自由表演小品《网虫》,营造开放的生活化课堂氛围。通过小品表演,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带给学生的危害,并找出摆脱网络危害的办法。这样课堂就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成了思维活动的主体。

三、探索生活化的教学形式

实践研究表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规律和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断探索生活化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能给学生焕然一新的感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上到《我知我师,我爱我师》这一新课时,我是以聊家常的组织形式进行的。在导入之后,让学生就“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一主题进行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心中的老师,对老师工作的看法以及内心真实的感受。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穿插关于师生情深的典故。通过典故,让学生认识到尊敬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结合本班一些教师关心学生的事迹,使学生体会到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整个课堂萦绕着和谐、宽松、生活化的氛围,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活动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载体,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I hear,I forget;I see,Iremember;I do,I understand. 中文意思是听到的,过眼烟云;看见的,铭记在心;做过的,体验更深。这句话在美国教育界颇为流行。只有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插入实践活动,才能摆脱空洞说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如在《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课中,就“保护环境”的主题中,教师可以开展主题班会,就如何保护环境展开讨论。也可以组织学生深入调查目前的环境状况,要求学生探究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同时,还可以把学生的讨论延伸到实践中去,组织学生到农村或是社区中开展环境保护活动。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向人们宣传环境保护意识。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学生所学的认识不断得到巩固与深化,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不断得到提升。

结语

总之,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只要让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才能使思想品德教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因此,我们还需不断探索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品行素质。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阳运田.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化化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8(07)

[3]王琨.回归生活 启迪心灵——谈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J].山东教育. 2008(35)

[4]李兴林.浅谈生活化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09(12)

[5]卢聪.浅论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J].中学教学参考. 2010(12)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sixiu/4265.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1月17日
下一篇 2014年11月17日

相关推荐

  • 【思修论文】浅谈怀特海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之影响

    摘要:怀特海所阐发的教育思想深刻而又新颖,他的教育思想中最具活力和启发意义的是教育目的论和教育方法论,对于当代我国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仍然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意义。本文从怀特海论教育目的,…

    思修论文 2014年12月1日
  • 【思修论文范文】浅谈如何让学生喜欢思想品德课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思想品德教育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思想品德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

    思修论文 2014年11月17日
  • 【思修论文】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摘要: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在古今中外的社会、道德、政治和法律思想中,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热门话题。有的人认为法律即道德,违反道德的法律是“恶法”,不具备法的属性;有的人认为法律是法…

    思修论文 2014年12月9日
  • 【思修论文】

    摘要:中职德育生活化意味着学生成长过程就是德育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主要产生于生活经历,由此引发对道德要求的认同感。德育生活化就意味着每一名教师要真正领会德育源于生活,让身…

    思修论文 2014年11月25日
  • 【思修论文】浅谈风水学

    摘要:风水学是古代建筑的灵魂与思想,风水学提倡人们与自然和谐发展和进步,顺其自然规律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古人常说“天人合一”就是风水的重点思想,风水学中关于建筑的影响包括选址、朝向…

    思修论文 2014年12月22日
  • 【思修论文范文】浅谈师爱的准则及精髓

    摘要:以身作则是师爱前提,运用“换位”思想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平等地对待学生,做到以身作则;热情关心是师爱具体地表现,教师对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关心和教育,伟大的师爱物化到学生的心…

    思修论文 2014年12月11日
  • 【思修论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语言之我见

    内容摘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阐明规律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基本上都是通过教学语言的。教学语言的运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教学效果…

    思修论文 2014年11月25日
  •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绪 论翻看中国的文学史,其中不乏写田园诗歌的著名诗人,但陶渊明是这众多田园诗人的第一人,是第一个将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作为诗歌的题材。在陶渊明的笔下,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对农村自然…

    思修论文 2014年10月10日
  • 【思修论文】浅谈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这一时期又是学生心理矛盾的突出时期,各种心理矛盾由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激化都将突显出来,成为学生成长阶段…

    思修论文 2014年11月26日
  • 【思修论文】浅谈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激趣艺术

    摘要: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后,思想品德课备受大众关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由…

    思修论文 2014年11月19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