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翻看中国的文学史,其中不乏写田园诗歌的著名诗人,但陶渊明是这众多田园诗人的第一人,是第一个将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作为诗歌的题材。在陶渊明的笔下,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对农村自然美景和愉悦的劳作生活的赞美,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欣喜之情。在陶渊明一生中,儒家入世和道家出仕这两种思想对他影响颇深,前者强调对有序社会理想的建设和个人人格情操的坚守,后者则追求个人自由。综合这两者,他创造出了清新淡然的田园诗。诗人将菊花、鸟、酒等作为自己写作的对象,寄托了诗人无限高尚的情操,是诗人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也是反对社会黑暗的重要创作之举。陶渊明田园诗的创作,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后代诗人不断学习和借鉴的源泉。也为当今田园诗的创新提供方向。
第一章 陶渊明田园诗的渊源及形成
第一节 《诗经》中的农事诗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诗歌总集,记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数百年流传下来的各种类型的诗歌。其中对田园的赞美就有不少篇章。
经相关资料了解,农事诗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上的农事诗是农业社会的产物,这些诗歌带有农业社会的性质,反映了农业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1]狭义上的农事诗是指那些直接描述农业生产生活的以及与农事直接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诗歌。[2]我们一般研究《诗经》的农事诗是狭义上的。
《诗经》中的《齐风•甫田》《小雅•大田》等诗歌大多反映的是大规模奴隶劳动的情景,基本是对现实的再现和反映,田园景物很少在诗中出现,但是诗中偶尔也会有写景的句子,如《桃夭》的“桃之天天,灼灼其华”,《蒹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些农事诗都有田园诗的性质,虽然诗中所写景物并不是诗歌的主要题材,但都写的非常出色,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如比兴、渲染、衬托。
农业虽然在我国劳动人民的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但由于封建社会儒家思想的盛行以及“贱农”思想的束缚,在陶渊明之前的文学作品中对田园生活的描绘的作品从来没有得到重视。《诗经》中的农事诗虽然不是标准意义上的田园诗,但也颇有雏形,而且《诗经》中的农事诗对我国伟大诗人陶渊明的诗文创作无论是在题材、表现手法、还是语言风格、艺术形式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即使《诗经》中的农事诗在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史上没有取得核心的位置,但也在我国文化中有很重要的价值,对后世的劳作和田园描写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节 陶渊明田园诗的产生及原因
“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的诗歌,侧重描写农村的田园生活。[3]东晋诗人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这也标志着田园诗的真正产生,他的田园诗意境悠远、宁静自由,在对田园生活的描绘中传达了他的人生理想,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他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联系。
首先,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是玄学风气极盛的时代,在当时,地主们广置田园,抢夺土地,矛盾非常激烈,且当时崇尚自然淡雅的玄学风气的思想意识尤为强烈,很多士族文人生活糜烂,意志颓废,精神上纷纷向老子和庄子的道学寻求寄托,采用隐居来逃避现实,而另一些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深感现实黑暗,也弃官归隐,可他们自给自足,是去探索人生的真谛,寻求能安生立命的地方,慢慢得与统治者们有了距离,却因与农民的长期相处,感受到了他们的艰辛,与他们更亲近了。陶渊明就是后者中杰出的代表。
其次,陶渊明田园诗的产生与他自身的生活环境和心灵志向不无关系。他的一生基本是在农村度过,接触的大部分是田野村夫,且长期的农村生活实践,为他的田园诗提供了充足的养料。同时他的个人志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他有着向往自然和自由的性格,这在他日后的田园诗的创作中有着极大的体现。
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的产生依赖于其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他的躬耕的生活体验。
第三节 陶渊明田园诗的创作
谈及其诗文的创作,不得不说其最典型的特点即朴素、自然、真淳。通过阅读其大量的诗作,我们可以了解到其创作是这样子的,陶渊明采用近似“田家语”式的朴素语言和白描的手法,形成其独特的诗文风格。他的诗文往往看似平淡但不平庸,通常都是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表达着炽热的思想情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诗文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夸张的表现手法,有的是平平淡淡的描写,对普通事物的刻画。普通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等,经过诗人的描写,往往就平淡之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他在诗文中常采用白描的手法,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青松在东园”等,这些都是白描,但是通过他朴素的话语和白描的手法,直接抒写出来,没有拐弯抹角,使人读出来就感到心情舒畅愉悦。
其诗文创作的另一个特点是寓意深远,境界开阔。陶渊明他以其平淡自然的风格、朴素的语言、宁静幽美的意境把我国田园诗发展到了极致,也把古典诗歌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
陶渊明田园诗的创作并不是一味地美化田园,歌颂劳动,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的窘迫以及农民生活的艰辛有着更加深入的体会。不是单靠文采创作,而是从心中涌现出来。因为他早已与自然融为一体,与劳动生活融为一体。
第二章 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体现
陶渊明把目光投向了农村,并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和新的艺术境界,其中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第一次成为了重要的审美对象。陶渊明把农业劳动视为自然的生活方式,并将田园作为自己的人生归宿,陶渊明一生的时光基本都在田园里度过,无不使他有了浓郁的田园情怀,在他的上百首田园诗中,秋菊、岩石、泉流、浊酒、清琴、堂前松、南山、孤云、夕露、月光、青松、村舍、炊烟、荆扉、鸡犬、豆苗等这一系类干净整洁的田园意象的描写,都无不体现出他独特的田园情怀,使其得到了无尽的释放。这田园情怀无不在生活上和思想上得到体现。
第一节 陶渊明田园诗的生活内容
陶渊明田园诗的大量产生源自于他真正的隐居生活,其中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得以很好地展现。
首先,在他初归田园后,陶渊明就用笔描绘了他对田园生活的欣喜。在他所写的《归去来兮辞》中有充分的体现,而在《归园田居》诗第一首中更是传达的淋漓尽致: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4]
在诗人的笔下,农村是那么恬静、安宁:几间茅舍在桃李榆柳的环绕中坐落着,轻烟袅袅,依稀可见远处的村庄;鸡鸣狗犬的声音从幽深的小巷中偶尔传来……这里的一切与终日喧嚣、凶险四伏的官场是那样的不同。难怪诗人象“池中鱼”“笼中鸟”一样庆幸着自己“复得返自然”。这种生活虽然清贫,寂寞,但经历过官场的黑暗之后,诗人实在是很陶醉于这自由自在的生活。
其次,在归隐田园一段时间,并亲力亲为后,他体会到人生在世必须要参加劳动,不然难以生存。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写下了《劝农》诗: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宴安自逸,岁暮奚翼!儋石不储,饥寒交至,顾尔俦列,能不怀愧!”[5]
在这首诗中,我们真正的看到了陶渊明冲破剥削阶级的意识,毅然地选择走上自给自足的道路的决心,在很大程度上懂得了劳动的价值,认为在生活中不能轻视劳动,他的想法绝对是对剥削阶级寄生观念的挑战。
最后,在他的隐居生活中,在长时间的跟农民相处后,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于是就有了《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这首诗: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来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6]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劳动对于任何人不管是地主阶级还是农民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难能可贵的是诗人认识到了劳动的重要性,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对躬耕生活有了感情,对农民的苦难有了同情。在与农民的长久相处中,陶渊明与他们有了相通之情,且看《归园田居》第二首: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7]
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句、悠然自在的语调,讲述着乡村生活的日常片断,使得我们可以去领略乡村的幽静及自己心境的宁静。从诗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诗人与乡民们来来往往,有着共同的话语,与他们心连着心,有着淳朴的友谊。当然在乡村生活中也有快乐与害怕,但这些都反映了经过劳作的洗涤,也让是诗人的心灵清澈了,感情更淳朴了,与乡民们更相通了。
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占据着极大的篇幅就是对农事的歌颂。作为一个农业劳动的参与者,他带着怡然自得的心情把农村生活大量如实地写入诗中,是陶渊明在我国诗歌史上的一大创举。除了反映农作的诗篇外,他还以愉悦的心情描绘了许多优美的农村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如前所引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了完美的生活情趣和民俗特征。
最后可以看出,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田园生活经历,更是体现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状态。
结 论
陶渊明的田园诗,作为我国田园诗的开山鼻祖,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研究的重点。他的田园诗的创作与他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躬耕的生活体验有着极大的关系,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也反映了他平静乐观的心态,与农民们的友好相处,但又有着封建知识分子复杂的思想感情。陶渊明外表恬淡静穆,而内心热情济世,因不愿与为政的人同流合污,便选择了退隐归田的道路。归隐之后与劳动人民的深入接触,思想上不可避免的得到了一些新的感受和启发,把田园生活的题材带进了诗歌中,因而开创出独特的田园诗的新形式,不仅使田园诗在唐宋成为诗歌重要的描写内容,而且他还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韵味醇厚而又朴实的冲淡之美,而“开千古平淡之宗”,[17]还巧妙地将情、景、事、理结合起来,常用白描的手法描绘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平淡,意义深远,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审美领域,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从而在文学史上有着其不朽的地位。也为后世的创作田园诗提供了借鉴。
陶渊明的田园诗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块瑰宝,研究更深层次的意义内涵必定需要深厚的文学底蕴。本人因没有深厚的学识来鉴定历史的真伪,故只能片面表达自己的观点。今后必当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和实践能力,真正了解我国文学历史带给后世的深刻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sixiu/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