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

【摘要】本文主要从教师自身各要素的创新,意识的能动性推动创新的发展;学生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的创新,细节决定成败;教学氛围的创新,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等方面阐释了如何搞好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关键词】教师创新 学生创新 ;思维创新 习惯创新 方式创新;兴趣 氛围 动力
针对目前初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弊端,应广大师生、家长的共同要求,开始创新初中数学教学,其目的是让全体师生自主的投身到教学创新过程中去,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互动创新代替传统的传道授教;创新学习氛围,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发展。作为21世纪的人民教师,理应落实这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发展。一
一、初中教学方式的创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创新教学方法,发展创新思维
著名的作家巴金曾说过,孩子成功的教育要从好习惯的培养开始,因此,让十几岁的孩子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创新中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应承担起这个重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相互间的互动环节,并借助各种新闻媒体,发散学生的思维,创造性的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思维活动,以便助于学生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并能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通过创新解题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从而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学以致用,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做到实践与理论的完美结合,为今后的创新性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
2、依据学生自身的情况,量身打造他们各自的兴趣进行创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漫长的学习生涯,要靠足够的兴趣、无可推卸的责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而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性的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所存在的数学问题,并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质疑问难、积极争辩、寻求变异、放开思路、充分想象、巧用直观、探究多种解决方案或途径,快速、简捷、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因兴趣而学,因乐趣思考,因好奇提出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从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自己的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开创愉快的学习氛围
初中时代,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稚嫩又成熟的羞涩时期,而这个阶段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性格发展、习惯养成的初期,他们初进社会,不免争强好胜,比较叛逆,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放下教师的架子,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比如围绕各个主体召开特色班会,与学生一起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从而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友情,倾听他们的心事,多鼓励少评,多讲解少训斥,多引导少遏制,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必要的学习知识,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塑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 教师要想搞好创新教育,意识是前提
1、优化创新心理,落实创新方法
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浓厚的兴趣是他们开启求知欲望的最初动力。初中阶段,正是孩子的好奇心不断增强,开始探索周围世界的开始,他们活泼好动,乐于动手实践,具有叛逆心理,喜欢挑战已定的规章制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任务便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引导学生由好奇变为好学,如何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创新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教师作为此活动的主导,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他们拓宽思维领域,教师应尝试诱发10多岁孩子们兴趣点的突破口,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唤起学生探索问题、解答问题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师要优化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创新学习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
2.增强互动,鼓励疑问,激励发展
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想在课堂上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有所质疑,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对老师即将要将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将不懂得地内容进行标记,上课前先让同学们说说有哪些疑问,把握学生的思维难点和歧见,这样老师上课会进行重点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课堂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先由生生间进行讨论,最后老师归纳总结,分别针对学生的不同提问进行详尽透彻的讲解。避免以前学生因上课回答问题时害怕、学习被动的行为,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之,初中数学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时,应按照以上要求,精心备课,合理、有效、充分地安排课堂45分钟。唯如此,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作为初中教师首先要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创新教育不等于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不等同于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进入另一个极端。所谓创新是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教师的创新意识,应建立在引导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要改变以纯粹的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而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教师应在正确把握教学创新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探索,打破既定的教育体制的束缚,并不断通过各种途径与相关专业人士、家长、学生之间进行及时的沟通,依据实际情况变更创新方案,引导学生做初中数学教学的完美创新。家长应做好学生各方面的保障工作,及时将孩子的生活状况反馈给老师,并向老师提出建设性意见,真正做到沟通桥梁的作用,促进教学创新的顺利进行。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uncategorized/1981.html

(0)
EditorEditor
上一篇 2014年10月17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17日

相关推荐

  • 加强语文阅读的改善管道施工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阅读教学。而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的成效直接关系着初中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但是现今的阅读教学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

    未分类 2014年10月9日
  • 中国与南非小学科学课程设计及比较

    中国和南非小学科学课程设计的比较包括课程性质定位、课程理念、课程设计思路三方面的比较。  一、课程性质的定位及比较      我国 《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的课程性质中明确规定:“小…

    未分类 2014年10月8日
  • 在小学管理中怎样贯彻以人为本

    摘要:当今时代的发展主题:以人为本。这要求我作为校长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老师的教育工作放在主导性地位上。在开展小学的管理工作上,我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小学生的的综合素质与看重学生的…

    未分类 2014年10月13日
  • 近十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课程内容研究综述

    研究者对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课程内容发展历程的历史梳理,董江华详细梳理了新中国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内容的历史善变,将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内容的历史发展分为“教师思想改造(1949…

    未分类 2014年10月12日
  • 浅谈如何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新课标教材的编排意图和特点就是力图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获得适应于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

    未分类 2014年10月12日
  • 如何完善我国教育领域的激励机制

    绪 论一、研究背景(一)当前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迫切要求1999年8月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创造良好环境,教育部颁发了《关于积极推进高中阶…

    未分类 2014年10月10日
  • 上海市生态系统质量评价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第2章研究区简介与研究方法2.1研究区简介2.1.1地理位置及范围 上海市,简称“沪”,别称“申”,地处我国南北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的前缘,其地理位置在北纬30°40′~31°5…

    未分类 2014年10月12日
  • 在互动交流中提高小学生英交际运用能力

    摘 要:学生在和谐学习情境引导下能主动思维和积极表达,增强他们学习认知体验。围绕互动交流注重学生英语表达交际能力培养,能让他们更好发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互动交流模式运用,能为学…

    未分类 2014年10月12日
  • 论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目前高校的消防安全问题也不容乐观,高校频发的火灾断送个人家庭幸福,也给国家带来了巨大损失。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此,本文就高校消防安…

    未分类 2014年10月22日
  • 校园文化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

     【摘要】新时期以来,面对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例如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校园因素,甚至是网络因素等等。而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大…

    未分类 2014年10月8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