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问题特性开展案例教学——浅论新课改下小学数学问题教

内容摘要: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是思维的“艺术”。问题教学是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学生在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动手实践能力、思考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问题案例教学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落实新课改能力培养要求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作者抓住问题案例能力培养特性,对小学数学问题案例教学活动开展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教学 教学效能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是思维的“艺术”。问题是数学学科知识内容、教学理念要求以及教学策略方法进行有效“承载”的“平台”。问题教学是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学生在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动手实践能力、思考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学习能力水平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问题教学已成为衡量和评判教师教学技能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教学实践证明,问题案例已成为教学工作者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素养的重要抓手。著名教育学家刘文东指出:“数学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推动了数学科学的发展,促进有效教学活动的进程。”小学数学教师在问题案例教学活动中,将教学目标、学习要求以及重难点等教学因素,渗透于问题案例之中,借助于数学问题解答活动,采用实效性的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疑难点的有效解决和学习能力素养的有效培养。传统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教师经常“就问题讲问题”,忽视问题内在特性,轻视能力培养功效,问题教学效能不高。因此,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问题教学应充分重视,认真研究。
   一、抓住问题生活特性,设置真实生动问题情境
   数学学科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它与现实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性,是数学学科自身所具有的显著特性之一。近年来,本人在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设置、编排体系、案例内容等方面的研析中发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设置了许多与小学生生活、学习等方面息息相关的问题和内容,小学生在学习感知时就能产生“亲切感”,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利用教材内容的生活应用特性,在问题案例教学活动中,多向学生展示具有生活浓郁“气息”的数学问题,通过声情并茂、真实生动的数学案例,激起学生的情感积极性,靠近学生内在情感“发展区”,将小学生吸引到问题解答活动中,主动探知成为自觉行动。
   如在“分数类应用题”问题课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分数知识过程中,对分数的数学意义和性质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但对其生活应用特性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此时,教师设置“妈妈买了一些苹果。小宇第一天吃去1/3又1/3个,第二天吃去剩下的1/4又1/4个,第三天吃去剩下的1/3由1/3个,这时还剩下3个苹果,问妈妈买了多少个苹果?”、“售货员王阿姨在商店同时卖出两件商品,每件各得到60元,现在知道其中一件商品赚了20%,另一件则亏了20%,请问王阿姨卖出去的这两件商店是赚还是亏?说说的理由 ”等生活性的问题案例,让学生进行感知分数知识点方面的活动,获得对分数知识内容的深刻、深入认识,内在学习情感受到“调动”,主动参与解题的欲望得到“挖掘”,切实推进了此方面问题案例教学进程。值得注意的是,小学数学教师在生活性问题案例设置时,要贴近学生认知情况,切忌设置偏离和超越小学生认知实情的内容或案例。
   二、抓住问题探究特性,开展解题探析指导活动
   著名教育学家陈苏芹曾经指出:“问题是数学学科知识的‘精华’,教师应将问题解答的方法进行有效的讲解,把教师指导和学生实践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探究分析问题水平。”同时,问题案例教学活动开展的目的,不是为了解答问题案例,而是为了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也就是要“授之以渔”。新实施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要把解答问题的技能传授作为问题案例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环节,进行有效的实施和深入的开展。因此,在数学问题讲解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利用问题案例解答的探究特性,将问题案例讲解的过程变化为问题解答技能传授的过程,发挥教师“传到授业解惑”的主导功效,对解题方法运用、解题策略的设定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讲解,提升小学生探析、解答问题的技能和素养。
   问题:有一根长为米竹竿,全长的插入土中,露出外面的部分占全长的几分之几,露出来的部分有多长?
   在上述问题案例解答中,教师采用“先探究(学生)——在探讨(师生)——再归纳(教师)”的三段式教学法,学生探究分析问题条件,认识到该问题设计意图是:“利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需要运用的数学知识点是:“分数乘除法的知识”。师生进行探讨活动,教师引领学生讨论,学生互动交流后进行解题活动,最后,教师进行解法的归纳总结。
   上述解题过程中,学生在自主探究、师生探讨、教师指导等环节中,对该问题解答的方法和策略有了深刻掌握,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有效锻炼,较好落实了新课改的目标要求。
   三、抓住问题综合特性,培养综合解析问题思想
   小学生处在学习实践活动的初始阶段,处于学习活动技能的积淀时期。数学问题案例解答活动,为小学生良好学习技能的锻炼和提升提供了有效途径。解析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时需要运用多种解题策略和思考方法,这就需要学生要有良好的综合解析问题的思想和素养。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的运用问题案例的综合概括特性,设置综合性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感知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化归转化思想的内容,逐渐养成和树立良好的综合分析解题思想策略。如在“路程类应用题”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设置综合性的路程类应用题,要求学生借助于画线段图的方法进行解题分析活动,并有意识的向学生指出这一过程运用了“数形结合”解题思想。学生在此过程中,对数形结合思想有了初步感知和认识,对良好解题思想树立起到促进作用。
   总之,在小学数学问题案例解答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小学生完整的猜想过程,又要重视教师主导作用,做好启发、诱导和点拨工作,以“题”为媒,实现师生互动,技能传授,能力培养,为有效教学做出贡献。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jiaoxue/694.html

(0)
EditorEditor
上一篇 2014年10月10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10日

相关推荐

  • 声乐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

    声乐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它是人体的发声器官所发出的声音,声乐演唱是以“声”给人精神上的享受。现今学习声乐已经非常的广泛,而学习声乐又是一个艰苦的体力和脑力的活动过程。学生如果…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2日
  • 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章 引言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当今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下,开发学生的交际潜能,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上好一堂英语课不单单是让学生学会知识…

    教学论文 2014年9月29日
  •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探讨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了重中之重的课题。教学的目的是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性的应用。高效课堂则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应远而生的教学新模式。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24日
  • 寻求初中语文的个性化教学

    摘要:初中语文作为初中教学改革的一个前沿阵地,在提高学生素质,关注学生综合发展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初中语文尽管在教学模式方面有了很多的尝试,但究其根本,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8日
  • 如何培养与提高小班幼儿安全意识

    摘要: 能够进入小班读书的幼儿大多是三、四岁的孩子,他们活泼好动,对“危险”这两个字没有任何的认知能力。他们的记忆功能也不完善,对家长和老师教育过的安全知识也无法准确记住。但是,这…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0日
  • 信息技术辅助中考数学压轴题理解的探究

    【摘 要】在分析教学软件的特点和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几何画板对近几年福建省内的数学中考压轴题进行解析,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关键词】几何画板;中考压轴题;学习理论 引言…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5日
  • 把管理化为一种艺术————班主任工作漫谈(一)

    “班主任”这三个字,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孩子听到了,或多或少的都会在心里产生一丝畏惧;而担任这一角色的我们,更是为了尽好这份责任而不断探索。虽然我只有两年班主任的经历,但却收获良多,…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8日
  • 【健康教育论文】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骨科病房的实践探讨

    【摘要】目的: 探讨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骨科病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历史性对照,将2013年02月-2013月08月收治骨科患者520例设为对照组,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20…

    教学论文 2015年1月9日
  • 制定“知识与能力”目标建构有效高中历史课堂的实证研究

    中 文 摘 要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改革纲要》中首次提出“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是由这三部分组合且密不可分的整体。其中…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3日
  • 如何培养高中化学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摘要:长期以来,高中化学的学习都存在着一种局面——教师一直讲授课本知识,学生努力机械背诵化学公式,以如此僵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高中化学学习能力,未免有些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自从21…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8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