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论文】论农民题材绘画中人物形象的演变

摘要:油画创造于西欧,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作为中国油画,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和西方艺术的相结合。现世纪改革前后,社会性质对中国农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农民在不同时期的形象在油画中有不同的演变,这些影响也促使中国在继承传统艺术文化的基础上涌现出一批批表现农民题材的杰出油画家,因此社会史和美术史也有了必然的联系。

关键词:农民,绘画,形象,演变

1、艺术表现对象——农民

众所周知,中国千百年来一直是农业大国,大约有十亿人口在广袤无垠的田野中劳作生息。中国社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产生了每个时期相应的社会结构、政治模式和文化形态等等。而作为最主要的推动力,农民的生产能力,心理状态、发展能力等,也是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一项决定性因素。中国美术史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时期,都存在着农民形象的艺术作品,不同时期的农民形象代表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生活气息。当然也具有了不同时期对农民题材的艺术形象的描绘与欣赏。所以说不同时期的农民题材的油画,是当代油画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并且是社会生活的反应,那么可以说不同时期农民形象的演变在某些方面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生活。从解放前后到改革前后,中国各个时期的农民艺术形象产生了不同的特点。

1、解放前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图》中的农民形象

解放前,徐悲鸿的画作《愚公移山图》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徐悲鸿的画作对于后代来说不仅是艺术瑰宝,更是一种精神的鼓舞与延续。先从画作背景上来说,徐悲鸿作此画正值中国抗日战争的危机时刻,此画作意在用生动地艺术语言来感染并鼓舞抗日战争的人民,通过艺术领域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以此来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再看画作,构图松散得当,具有空间纵深感,图中的几个魁梧健壮的男子手持钉耙奋力移山,表情不一,神情自然逼真,人物顶天立地,似乎在想我们传达着一种坚持不懈、奋力向前的精神,无不使我们感到一种魄力的存在。在绘画和技法方面我们可以充分看到画家深厚的绘画功底,以东西方绘画技巧相结合而完成的这幅伟大的画作,宏伟的气势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古老民族的决心与毅力,给我们传达着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2、解放后孙慈溪,董希文

解放后,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地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毛泽东更加注重农民的问题。此时,在文化领域,美术作品中的农民形象表现的越来越丰富了。当时的画家们开始注重农田耕作等“红色题材”的农民形象的选材,艺术创作开始了一个新的方向。从此,农民作为一幅画作的主体形象,反映到艺术家的头脑后,艺术家进行艺术构思,随即运用艺术语言进行艺术创作,最后成为农民题材的艺术作品。由于艺术与社会生活还有政治经济等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说当时关于农民题材的艺术作品越来越多。孙慈溪的《天安门前》,他在完成这幅作品前做了充分的起稿准备,画面干净整齐,人物淳朴乐观,充满希望,充分表达了当时农民形象的地位与积极向上的生活气息,体现了解放后农民生活的重大变化,这与当时的我们大家都知道,艺术具有民族性,艺术的民族性说明了本民族的艺术拥有本民族的特征。董希文画家是我们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先驱者之一,为实践油画民族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作品深受当时时代背景的影响,他觉得既然是本民族艺术,就应该有本民族的风格。题材多是关注西藏农民,从西藏农民的耕作感受出发,深切体会并用艺术语言表现出西藏农奴翻身做主人的巨大变化;非常注重他在作画技巧上灵活运用,在作画时有自己的想法、看法和艺术表现手段;不急于把西洋油画技巧学透在学习怎么样画中国画,而是在实践中摸索中前进,在不断研究中国画艺术遗产和中国艺术传统的同时,利用独特的艺术语言来完成自己心目中的艺术作品,充分发挥油画的性能,经消化变成自己的血液,可以说董希文的艺术作品非常具有东方的艺术特色。

解放后,由于西藏农奴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董希文的作品《千年土地翻了身》,正是用朴素的画风和真挚的情感深切表达了当时农奴翻身做主人的一种喜悦心情。画中蔚蓝的天空仿佛雨过天晴后人们爽朗的心情,高耸的雪山显示出祖国美好的河山,图中红色妇女表情自然,从画中动物的形态眼神中我们似乎也可以感觉到新时代的降临是多么的美好,画中人物充满希望的在黑土地耕作,使画面充满了行进感,这些无不使我们对董希文画家深厚扎实的艺术功力和画中所流露出的真挚感情所敬佩。时代背景有着很大的联系。

2、改革开放时期罗中立和忻东旺笔下的打工者

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中国的艺术不断发展,直至一个新的阶段。当代艺术中以农民题材的农民形象也有了全新的转变。在艺术表现形象的过程中农民形象成为当时艺术家们想象和创造中国形象的语言与方式。社会总是在不断发展中,国家不同时期以及在不同阶级利益中,也出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艺术思潮中农民形象的描绘与再现,构成了当时农民形象题材油画的又一道风景线。

特定时代的整体社会精神和艺术的时代性有着一定的一联系。可以说艺术的时代性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一种形象。在这种形象下会有许多时代所包含的内容。新时期中国美术的“觉醒期,重在表达人的意识与艺术的价值,以人道情感著称。现实主义绘画都很强调心心灵上的力量,原始美中带有粗狂感,拓宽了绘画对现实生活的表现范围,开创了中国农民形象创作的新时代,灰白色和复合色与文革时期的“红、光、亮”形成先民对比。当时中国出现的第一批的油画农民作品中,罗中立的《父亲》这幅作品可谓是家喻户晓,《父亲》这幅作品经过画家多次修改,审美意识由浅层次向深层次不断发展。每当大家看到这幅作品时,心灵上都较有感触,纯朴憨厚的父亲,满脸的皱纹,如同沟壑一样,苦难感、悲剧感和冲击心灵的真实感触动着人们的心灵。可以说《父亲》是农民在艺术上的人性的复归。

20世纪90年代时期,当时也正是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此时,艺术形态也在这种影响下发生着变化。艺术形态的变化体现在艺术家的眼光伴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而获得较大的发展,反映城市生活与体现时代发展的城市题材的艺术作品开始大量出现在我们眼前。过去,画家在农民题材上非常重视,因为那个时代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者主力军——农民。所以作家的体会和感受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画家们开始由继承传统、描写客体等塑造农民形象的画风也将不断转变。新时期农民形象也将不同于过去。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lishi/6509.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1月26日
下一篇 2014年11月26日

相关推荐

  • 试论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明朝前期经济正处于恢复期,封建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重视鼓舞农业的发展,仍是由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到了明中后期,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经济作物的种植得到了极大的推广,生产的目的也随…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6日
  • 【历史论文】浅谈民族乐团中的西洋乐器的历史艺术

    摘要:西洋乐器中,低音提琴作为提琴家族中形体最大,音色极其低沉且历史悠久的乐器,在传统乐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当今大力发展中国本土音乐文化的潮流中,各类乐器的演奏艺术都浓妆重彩,追…

    历史论文 2014年12月18日
  • 【历史论文】浅谈“比较历史”下的可贵之处

    摘要:学界认为,国家领导人之间的关系有一套不成文的规则,可称为政治生态。北朝鲜的政治生态还处于野蛮状态,甚至倒退。中国已从“阴谋政治”进入到“制度运作”的文明状态,但与发达国家比,…

    历史论文 2014年12月9日
  • 【历史论文】浅谈文化遗产与当代设计的发展

    论文摘要: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而近几年才引起国人重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17日
  • 【历史论文】浅谈一幅悲壮的历史画卷

    摘要:音乐与绘画从理论上说似乎是两种素不相关的艺术,文章从音乐与绘画的直接联系,音乐与绘画的间接联系说明了音乐与绘画二者的联系。再者想象和联想在音乐欣赏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把音乐音响…

    历史论文 2014年12月10日
  • 【历史论文】浅谈民族声乐唱法的历史

    摘要:声乐作为一门艺术,历史十分悠久,唱法形式多种多样,每一种唱法基本特点都是仍然是音乐与语言的结合,歌唱中的语言成为歌曲中重要的一部分,是音乐化的艺术语言。“字正腔圆”是我国传统…

    历史论文 2014年12月9日
  • 【历史小论文】浅谈元代骑射表演钩沉

    摘要:以骑射立国的元代蒙古族骑射表演不仅历史由来已久,而且当时广泛普及。骑射表演不仅为元代蒙古族进行军事训练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形成了元代蒙古族善于骑射的风俗习惯,对于元代蒙古族统…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19日
  • 13—17世纪意大利绘画中圣母形象的演变及原因

    13—17世纪,意大利以圣母为题材的绘画作品比起以往要有所增加,并且圣母作为基督教的一个重要的宗教人物,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相应的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试图从对这一时期的圣母形象在绘…

    历史论文 2014年10月20日
  • 浅析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及得以废除的原因

    摘要:自秦朝创立“三公九卿”以来,整个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发展历程中,皇权和相权之间的争执就成为了一个难以真正回避的矛盾。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前,官僚集团制约皇权的诸多方式中,宰相制度…

    历史论文 2014年10月24日
  • 【历史论文】浅谈文化发展与创新

    摘要:历史与文化并存,发展与创新并进,一直是我国针对文化发展与创新方面秉承的原则。文化是一个国家最基础也是最为传统传统的资本,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在社会发展如此之迅速的今天,依然能够…

    历史论文 2014年12月16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