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动性培养之探究

内容摘要:学习内在能动性,是教师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教学进程深入推进、师生互动深入实施、学习活动高效开展的先决“条件”和思想“根基”。初中生学习情感具有复杂性、波动性和短暂性,能动性学习情感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培养。本文作者根据初中生心理发展规律,结合教学实践切身体会,对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动性培养的方法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初中化学 学习能动性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发展过程。师生交流互动活动中,要保证互动活动深入开展并取得实效,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情感的有效培养,是教师教学活动效能和学生学习素养获得提升和进步的前置条件。学生内动能动性,是教师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教学进程深入推进、师生互动深入实施、学习活动高效开展的先决“条件”和思想“根基”。初中生作为特殊发展时期的学生群体,学习情感具有复杂性、波动性、反复性和短暂性,他们能动性学习情感的树立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培养。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知识学科,一方面表现出抽象性、深奥性和严密性特点,很多初中生面对该学科时,经常表现出害怕、畏惧、退缩的消极学习情感,数学学科成为初中生学习活动的“软肋”和“短腿”。另一方面表现出生动性、趣味性和生活性等特点,又为学生积极、主动、强烈的学习情感激发提供了条件。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扬长避短”,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动性,已成为新课改下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研究课题。本人现根据初中生心理发展规律,结合教学实践切身体会,对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动性培养的方法进行了简要论述。
   一、利用学科生动特点,让学生在适宜教学情境中能动学习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的深入应用,初中数学教材与旧版教材相比,在学习要求的制定上,教学内容的编排上,知识案例的设置上,更加符合教学要求、贴近学生实际,将数学学科的生动性、趣味性、生活性等特点进行了生动呈现。而初中数学学习情感的激发,离不开外界有效刺激因素的“激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数学学科生动特点进行有效展示,设置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现实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认知情感的趣味性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质疑好奇心理的矛盾性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情感“发展区”在积极、生动、融洽的教学情境中受到刺激,能动学习成为内在要求。如在“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的现实应用性,设置“小明和王红两人一起到同一家水果店买水果,小明每次买水果10千克,王红每次买水果用50元。如果现在小明和王红两人第一次买的水果的价格为每千克x元,第二次买的水果单价为y元。请你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小明两次购买付款多少元?王红两次购买多少千克水果”的问题情境,使初中生学习情感在教学伊始就在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得到“激发”,为深入互动,探析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二、传授解决问题技能,让学生在掌握解题策略中能动学习
   部分初中生对数学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能动性,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胸中无竹”,未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面对问题时“无从下手”。而学习技能培养,是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将学习技能培养,作为学习能动性激发的重要手段。强化对初中生探究问题、解答问题、分析问题过程的指导和讲解,传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够奠定坚实的“能力基础”,为更加能动参与学习活动,解决问题提供“方法保障”。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探究性教学策略,让学生探究全等三角形问题案例,教师进行必要指导和点拨,最后与学生进行解题策略归纳活动,最后向学生指出解答全等三角形问题案例时,关键是要运用其定理建立等量关系,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初中生在自主探究、教师有效指导等作用下,能够掌握解题精髓,更加主动参与解题活动。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师生有效激励中能动学习
   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处于主导地位,具有引导、指导和点拨的作用。鼓励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学习,是教师所具有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将教师由“高高在上”的课堂“统治者”变为“平易近人”的互动“合作者”,使学生能够有更多师生合作、互动交流的时机。教师应用声情并茂、充满鼓励特性的教学语言,将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等通过教学语言进行有效的展示,同时,运用教学语言将具有启示、引导性问题要求逐步展现给学生个体,通过让学生内心受到“触动”,更加主动的参与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中。如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新知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主导引导作用,在出示两个三角形的基础上,通过设置“△ABC与△A′B′C′有什么关系?为什么?”、“△ABC与△A′B′C′的相似比是多少?周长比是多少?面积比是多少?”、“你发现上面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和相似比有什么关系?面积比与相似比又有什么关系?”、“是不是任何两个相似三角形都有此关系呢?你能加以验证吗?”等启示性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启示性问题中主动参与师生互动,促进了教学活动深入推进。
   四、发挥评价激励功效,让学生在多样辨析评价中能动学习
   评价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理念的评判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及表现进行评判的过程,它具有激励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初中数学教师要将评价教学作用培养学生学习能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设置出具有评价意义、激励作用的教学情境,并组织开展师生互评、生生评价、小组评价以及教师点评等多样评价分析活动,使学生既认清学习不足,又获得展示个人风采时机,从而实现学习能动情感有效树立。如在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在评讲解题活动中,采用评价教学手段,组织学生组成合作评价小组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评析,让学生在集体合作探析中、在合作互动评价中,获得阐述观点的时机,获得正确学习方法,实现能动学习习惯有效养成。
   总之,初中生能动学习情感的培养,需要教师“外因”和学生“内因”的双重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新课改要去,遵循学生认知特点,设置生动情景,强化学习指导,肯定学生活动,让初中生在形式多样的有效教学活动中,能动学习情感得到有效激发,良好学习习惯逐步形成。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jiaoxue/1157.html

(0)
EditorEditor
上一篇 2014年10月12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12日

相关推荐

  • 论创新与探究新课改下高中化学的前进方向

       摘要:“化学”是一门充满神秘感的学科,它可以将自然界中原本没有的物质转变成新物质。所以,教育界也将其视为重要的学科,并纳入高考理科范围之中。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不足与缺…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8日
  • 【素质教育论文】学会思维,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

    教学论文 2014年11月28日
  • 浅谈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 要:“天才的最基本的特性之一—是独创性或独立性,其次是它具有的思想的普遍性和深度,最后是这思想与理想对当代历史的影响,天才永远以其创造开拓新的、未之前闻,或无人逆料的现实世界”…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2日
  • 解读当下数字化时代中学生学习英语的诀窍

    数字化教学如今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在当下愈演愈烈。若它能被教育事业所利用,定能开辟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利用它发挥自身所独有的特性来达成它和和教育事业的共识。使之与教学形成链接。…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9日
  • 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析

       新课改、新标准、新要求、新策略。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活动方式的选择和运用,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学科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学习实际等情况因素。当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高中数…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8日
  •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章 前言1.1研究背景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宣写出了现代教育存在的许多弊端,里面也提出了教育的几个要点“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9日
  • 科学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积极评价引导正能量

    摘要:受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无效率的学习,低效率的完成作业已经成为制约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业作为一种检验学习成效的一种有效的措施一直延续到现在。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8日
  •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困境及对策

    引言(一) 研究意义   2000年,贵州省响应国家政策,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开始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虽然有先前省份的相关改革经验可借鉴,…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2日
  • 城市和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现状比较调查分析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得到迅速发展,教育事业呈现蓬勃发展,但由于我国各地存在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的差异,各地有教育事业发展还存在一定差异。为此…

    教学论文 2014年9月29日
  • 创新高校教学方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社会对我国人才培养的需要。所以,为了为我国社会培养符合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高等学校必须要不断改革、不断创…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5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