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量的不断增多,阅读作为一种最主要的信息接收渠道,已经成为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对于小学生来讲,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其今后各方面的能力的提升更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与不足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最后详细探讨研究了有效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能力 培养

一、引言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对信息的搜集处理、发展思维、认知世界、获取审美体验的关键途径。我们可以认为阅读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语文知识运用过程,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灵魂所在,只能让阅读成为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习惯,才能够让学生更加从容的面对书本,细细品读,深入思考。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本文的研究目的即在于探讨研究有关如何培养和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二、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

(一)阅读只注视表象,缺乏深入思考

由于缺乏正确的阅读习惯引导,当前很多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精神注意力集中程度都取决于阅读对象中字里行间的表象意思以及插图信息的精彩程度等等,也就是说,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大多数只是为了了解文章最浅显的表层内容,真正让他们深入思考自己所阅读内容的内在涵义和思想的时候,则让他们感觉很乏味和鼓噪,也就没有兴趣对其加以深入思考,一些对阅读没有兴趣的小学生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手中图书中内容不够直接浅显,写作思路过于隐晦曲折等等导致无法吸引其阅读的注意力和兴趣。

(二)阅读缺乏有序性

很多小学生由于成长特点,阅读过程中缺乏耐心,尤其在阅读一些长篇文章的时候,有着乱翻书的习惯,一会将图书翻到后面,一会又翻到前面,有时又翻到中间,这种现象都是由于小学生整体上身心发展还处在一个起始阶段,在思维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跳跃性,常常表现出一种无序化的状态,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其对阅读对象的写作思路、文章脉络结构构成等还不够清晰的了解,而这一过程中又缺乏老师的正确的指导,导致很多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甚至不清楚阅读的故事情节是按照怎样的一个具体线索来展开的,因此才会出现小学生阅读过程中无序性的现象。

(三)阅读缺乏概括性

除了上文中所述的很多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由于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阅读过程中缺乏有序性,这自然无法对图书中的内容进行正确和较为深入的理解。其实在个别阅读过程中懂得按次序进行阅读的小学生,在询问他们或者让他们对所读内容进行概括时,很多小学生描述的仅仅是一些比较直观的表面形象和背景画面等等内容,并没有对某一个故事的内容进行概括的能力,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中其实包含了很多诸如鲁迅、朱自清等作家写的带有隐喻性写作目的的文章,现在很多小学生在读完之后往往只看懂了表面意思,而文章的内在精髓思想并没有读懂,就其本质来讲,我们很容易知道这是由于缺乏完善合理的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体系和方法,从而无法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大部分小学生的思维长时间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而逻辑思维能力始终停滞不前。

四、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建议措施

(一)改变阅读教学观念

过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只是把教材当作学习语文知识的教科书。一套教材就是一棵知识树,一篇课文里有若干个知识点,语文课文是因知识点的分布而存在,语文学习的最终指向是语文知识。过去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从文本中提取信息,从中提炼文章主旨和段意 。通过学习,获取别人观察、思考、感悟生活的经验,从而认识世界,了解社会,感悟人生。也就是说把阅读当作认识、了解、观察、感悟、思考人生社会,获得间接经验的手段。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不良倾向。现代阅读在传统阅读的基础上明确了获得审美体验的要求,认为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应该是一种情意发展过程,不应该是简单的知识体系传播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以发展学生思维,获得审美体验为目的。

(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1、精心认真的创设阅读情境,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合理的适用多媒体工具和手段来辅助阅读教学,从视听等多个角度给小学生以感官层面上的多重刺激,构建趣味性十足的轻松课堂教学氛围与环境,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实现快乐中学习,趣味中收获。比如在进行“爬山虎的脚”这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与文中流畅、优美的语言充分的结合,在示范阅读的过程中配合上一段动听舒缓的音乐以及一些生动、精美的动态画面进行饱含情感的范读,进而可以更好的打动小学生的心灵之弦,让其充分的感受到一种艺术的感染力。学生在认真的看和听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强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会被范读过程中生动的画面、语调、情感所陶醉,体验到美的愉悦,达到了阅读的真正目的,也就自然而然的培养和提升了对于阅读的兴趣。

2、充分发挥想象能力,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本中每一篇课文在内容上都是相对有限的,但是语言文字中所反映出来的内涵和思想却是无限的。只有合理的引导小学生充分发挥其丰富的想象能力,才可以从有限的语言里领悟体会到无限的意境。比如在“木偶奇遇”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每一个时刻中小木偶会着急、会生气、会哭、会向他们表示关心和同情,后来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等等,让学生通过自身丰富的想象力来接着编,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始终带有浓厚的兴趣以及充足的思考余地和空间,逐渐提升阅读的能力,自然而然也就喜欢上阅读了。

3、设计必要的课间活动,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我们可以合理的设计组织一些课间的朗读比赛、手抄报、办读书剪贴报、组建读书会,读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优秀读书笔记知识竞赛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不但能够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有效地检查,巩固阅读成果,还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阅读所能够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和热情,积极调动和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进而让学生养成自觉进行各种课内外阅读的习惯。

(三)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学生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

就表面看来,阅读貌似就是简单的眼睛看,而究其深层本质来讲,阅读是一个分析处理信息的非常复杂多变的心理过程,需要用手看,用嘴看,用心看,尤其是对一些具有启迪性的优秀作品,切不可走马观花,而应当用心细细体会思考,结合以批注圈点来认真的思索。

2、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多种阅读方法的习惯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一般来讲主要有初读、品读、略读等几种类型,初读的过程中,一般只要求学生了解文章大意、理解生词、读准读音即可。品读的过程要求相对更高,其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体味、思考、升华,也就是要注意抓住重点的词语和句子,细细认真的揣摩。比较深层次的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在品读的时候,老师还可以引导小学生注意采用诵读、默读、朗读等多种阅读形式来更加深刻的感受和理解课文。在略读的时候,一般结合不同的阅读目标,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筛选式读书和游览式读书的方法来阅读。这里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使用多种不同的阅读方法的过程中,老师不但要教授学生如何学会结合所读的对象内容来选取相对应的合适的阅读方法,同时还要孙逊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还要引导学生在彻底学会一种阅读方法之后才着手学习另一种学习方法,杜绝揠苗助长问题的出现。

3、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做好读书笔记

有一句俗话说的就是好记星不如烂笔头,小学生由于自身的特点,在阅读过程中有着非常大的随意性,通常都是想起来了就看一会,一合书就很快忘了,因此,教师可以让每一名学生都准备好一本佳句好词的摘抄本,坚持每天保持阅读一定量的书籍文章,把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词语以及具有感悟性和警醒性的句子和段落摘抄下来,并结合写一些简短的体会、评论,通过读书笔记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丰富小学生的语言储备,提升阅读能力中最重要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智力发展、思维能力发展等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培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这一工作领域还存在这很多问题与不足,因此,作为小学老师,必须及时认清事实,以一种积极地态度主动参与到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之中,构建系统的、合理的、明确的培养方案,从而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彩月,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科交流,2012(10)

[3]陆春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语文墙,2012(3)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ywjxlw/5795.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1月24日
下一篇 2014年11月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