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四文化对当代中国教育思想的影响

【摘要】五四运动是一场由青年学生自发发起的爱国运动,五四文化对于当代中国教育思想的影响有利有弊。在五四文化的影响下,中国近代的教育体制在蔡元培先生的领导下进行一系列有成效的改革,实现了“教育独立”,建立了现代大学制度的模型。但是,在这个动荡的五四,学生和教师不再全身心地进行学术研究,在“党化教育”下,学术服务于政治的思想正在新一代知识分子的意识中蔓延。
  【关键词】五四文化 , 教育思想 , 影响
  
  1919年5月1日,就读于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得知在巴黎和会上外国侵略者拒绝中国要求收回国土的消息,中国外交取得失败后。于5月3日晚,于北京大学内举行学生大会,高师、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北京的学校也派了学生代表参加。学生代表纷纷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要奋起救国。5月4日,一场由青年学生主导的爱国游行运动在北京大学学生的领导下爆发了。五四运动爆发后,工商界、学界的爱国志士积极响应,从而迫使政府拒绝在合约上签字。从狭义上讲,这是一场非暴力的游行示威运动,与之前的辛亥革命、护国运动均有所不同。之前的暴力革命主导者均是有一定军事力量或者有一定社会威望的爱国者,比如孙中山等。而五四运动,则是由学生自发发起的爱国运动,据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曾屡屡试图借重与利用地方军阀的力量来推翻北洋政府,却屡屡失败。及至五四运动爆发,才终于使他大开眼界,由此使他开始关注并试图“运动学生”。
  学界从古至今对于五四运动的研究囊括了方方面面,而五四本身就恰恰是一个多元化的运动。人们经常从整体上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角度来评价五四运动。但这会导致对这场自发的复杂事件变得简单化的偏颇观点的产生,那是因为这一事件是不能从这些方向和角度来分析的。且不说五四运动在历史上的功与过,单说在五四中体现出来的五四文化对当代教育思想的影响,恐怕学界的学者也是各持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从哲学思想来看,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世界万物总是存在于矛盾之中的,而矛盾双方在矛盾中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五四文化对于当代教育思想的影响也是有功有过的。
1.五四运动前中国的教育状况
  五四运动是由学生主导发起的,但是我们是否思考过为何此次运动与以往不同?为何此次运动会在学生中孕育而生?很重要的一个研究对象,那就是五四运动前中国的教育思想以及当时中国的教育状况。
1.1创办新式学堂
  从历史上看,自洋务运动以后,中国新式学堂兴起,而中国新式学堂萌芽始自西方的教会学校。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各种新式学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外国语学堂,即专门培养应用英语、德语、法语等外语翻译人才的学堂,如1862年,恭亲王奕在北京创办的京师同文馆就是主要培养外语翻译人才的新式学堂;第二类是军事学堂,即培养军队的后备力量和作战精英的学堂,如在船政大臣沈葆桢的主持下,1866年在福建马尾创办的船政学堂,主要培养新式海军人才,并且在创办新式学堂的同时,还先后派遣赴美幼童及官费赴欧留学生200多人;第三类是技术学堂,即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学堂,如北洋工艺学堂,主要是培养电报、铁路、矿务、西医等专门人才。从这三类学堂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自洋务运动之后,中国的教育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由原来传统的儒学教育向学习西方先进教育制度发展,并打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而戊戌维新变法时期,官方教育方面则在办学类型与模式、招生对象、教学内容等方面相对于洋务办学观念有了很大的突破。
  到了辛亥革命时期,各种爱国学社兴起,师生在学校高谈革命之道,学堂里经科之学已经慢慢淡出,课堂方面更加重视精神教育,强调自由和独立。而且在辛亥革命时期,男女平等、妇女独立和解放的思想已经慢慢传播开来,还创办了女子学校,使妇女有了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和机会。而这些观念和教学模式、教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使得当时接受新思想教育的学生有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革命精神,这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1.2教会教育
  早期的教会学校是为了在中国扩大基督教的影响,传播基督教的教义,从而进行宗教和文化扩张。虽然教会教育是西方殖民扩张的产物,严重侵犯了中国的教育主权,但是教会教育也为中国带来了很多西方科学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例如英华书院(Anglo-Chinese college)可以说是教会学校的典型代表。1818年,英国伦敦基督教布道会马礼逊(Robert Morrison)、米怜(Wilam Milne)于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地区创办了英华书院,专门培养到中国传教的传教士,首任校长由英国传教士米怜担任。1839年,马礼逊教育会(the Morrison Education society)利用所集资金在中国澳门创办马礼逊学堂,由美国传教士勃朗(Rev.Samuel R.Brown)担任校长,开设中文、英文、地理、数学等课程,属于小学程度。1842年迁到中国香港,从小学发展为中学,课程除中文外,设有英文、地理、历史、算术、代数、几何、初等机械等,还有生理学、音乐、化学等。[1]可以说教会教育是中国新式学堂的萌芽,中国新式学堂是教会学堂的中国化。因此,在五四运动前接受中国新式学堂教育的知识分子的观念里也有了基督教的“平等、博爱”等思想。
1.3留学教育
  留学教育比起前面的新式学堂教育和教会教育来说,留学教育能够更加直接地把西方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地传送到当代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里。1877年1月,洋务大臣李鸿章等人奏请派遣就读于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留学欧洲。1877年3月,中国近代第一批正式派遣的留欧学生在李风苞、日意格的监督和带领下出发赴欧留学了。从洋务运动时期,一些教会学生自发的留学行为,到清末的留日高潮的兴起,虽然留学的总体规模不大,但是这些走出国门的知识分子经过在国外的学习和熏陶,他们的思想已经渐渐西化了。一旦回到中国,他们就会想要传播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关于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变革。正是有了这些留学生对于教育变革的发起,对新的教育模式的引进和改造,西方的科学技术更大范围地充斥着中国的教育界。
  正是因为在五四运动前,中国的教育经历了新式学堂、教会教育和留学教育等新模式,使得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大范围地传播到中国,特别是在以北京大学学生为首的青年知识分子当中影响颇深,这就孕育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2.五四时期关于教育改革的措施
  说到中国的教育,从古至今以孔夫子为师尊,而在当代的中国,一个被胡适称为“国中绝无可以继任”[2]的人——蔡元培,他的关于教育的各项改革令中国当代的教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界的又一个师尊。
  蔡先生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根本主张即“教育独立”[3]的理念。在“教育独立”理念的指导下,发展了职业教育,争取得到了教育经费独立,有效的维持了教育基金,简历了独立的大学院制度和现代大学制度。
  在蔡先生的努力下,中国的教育不再只重脑力而轻体力,“他特别强调加强体育、音乐、美术、劳动和科学实验在课程中的比重”。[4]除此之外,还普及教育和免费公学,使平民百姓能够入学,打破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传统。不仅如此,五四前虽有女子学校,也提倡男女同校,但是男女同校仍未实施,五四以后,男女同校真正得到了实施,使中国的女性在教育上得到了更多的平等待遇。
  
3.五四文化对中国教育思想的有益影响
  虽然在五四之前,中国的教育制度相对于传统的教育制度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发展,但是从实质上讲,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乃至辛亥革命,在这些时期中国的教育制度仍然存在有许多不切合实际的地方,甚至于以学生和教师为首的知识分子没有被社会、被政府所重视,甚至在教育经费上,都要依赖于军事,而他们的思想更是没有受到执政者的关注。
  五四运动爆发后,执政者开始意识到学生运动的力量,意识到应该更加重视教育,发展教育。
3.1教育独立
  蔡先生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根本主张即“教育独立”的理念。蔡先生认为要想解决旧教育体制残留的各种弊端,根本途径在于“教育独立”。蔡先生明确表述这一看法或者提出这一主张是在1922年3月发表的《教育独立议》一文,对其“教育独立”思想第一次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教育独立”的宗旨为“教育是帮助受教育的人,给受教育者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自己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份子职责;而不是把受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或工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所以,教育事业当完全交给教育家,使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
  蔡先生的“教育独立”思想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其中很明显的表现在于教育经费独立、重视高等教育、建立大学院等方面。
3.1.1教育经费独立
  从《教育经费独立案》的提出,我们可以看出,“教育独立”实际上是贯穿其教育思想和实践的一条红线。
  在五四之前,中国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经费。“中国教育不得不依赖政府的支持,而实际控制中央和地方岁入的军阀,其主要兴趣在于军务和内战,以打败他们的对手,夺取政权。国家岁入的80%被用于军事开支,用于教育的一点份额也常常被军阀们非法挪用。学校常常关闭和被士兵们充作兵营。”[5]五四运动后,蔡元培与孙科联名提出一项《提议教育经费独立案》,其中说:“惟细查全国教育经费,种类繁多,书目复杂,若任期散漫无稽,不加清理,于独立精神,相去尚远。职部、院往复筹商,拟请钧府通令全国财政机关,嗣后所有各省学校专款,及各种教育附税,暨一切教育收入,永远悉数拨归教育机关保管,实行教育会计独立制度,不准丝毫拖欠,亦不准擅自截留挪用,一律解存职院,听候拨发。”[6]如此,教育经费与军政各费用完全被划分开来,全国教育消除了废弛停顿的错误。很显而易见,蔡元培与孙科提出此案的目的,一是确保了我国教育经费的稳定提供,免除了教育财源之忧;二是保证了教育独立制正常运行的经济基础。
  教育经费的独立是中国的教育家们争取到的,是“教育独立”理念的生动体现,是在五四文化影响下,中国政府重视教育的结果。教育经费的独立,预示着中国教育不再受党派和军阀的牵制,高校的教授们有了稳定的教育经费,有利于中国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3.1.2高等教育的改革
  延续着蔡先生的“教育独立”理念,高等教育的改革也如期进行。“普通教育废止读经,大学校废经科,而以经科分入文科之哲学、史学、文学三门,是破除自大旧习之一端”。[7]
  在此基础上,蔡先生制定了具有法律效应的《大学令》,这项法令规定:“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大学以文、理为主,大学改八科为七科,废止经科;设大学院以鼓励研究;设评议会、教授会,构建大学民主管理体制。所有的这些措施,均在凸显教育自身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质,从而使教育适应新的民主共和政体,走上科学化、专业化的道路。
  中国的高等教育或许是从五四以后才真正被当局重视起来的,正是有了五四时期那群青年学生的运动,才推进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废经科,设文、理科,这项改革措施使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走出了传统的读经教育,学习了西方科学的教育体制。中国的高等教育真正地从只重视实际操作到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阶段,使高等教育培养出更加全面发展的人才。
3.1.3大学院的建立
  1927年,6月,蔡元培在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105次会议上正式提议设立大学院案。案中说“元培等筹议再三,以为近来官僚化之教育部,实有改革之必要。欲改官僚化为学术,莫若改教育部为大学院。”[8]
  

  
5.结语
  五四文化对中国影响深远,从古至今研究五四文化的学者在评价五四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上褒贬不一。从整体上讲,五四文化给中国带来了思想的启蒙,带来了精神的释放,也带来了新一轮的社会变革,因此,五四文化给中国教育思想带来的革命性和先行性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当然了,我们要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虽然五四文化对中国有众多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五四文化而导致的学术限制、以党治校和党化教育等问题也给中国当代的教育思想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从五四文化中吸取教训和经验,以客观的态度评价五四文化,评价五四文化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影响。所谓“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现今中国正面临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浪潮,研究五四时期的教育改革,可以更好地借鉴过去的教育改革经验和教训,从而更好地为现今的教育改革服务,更好地为当今社会服务。

(0)
EditorEditor
上一篇 2014年10月29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30日

相关文章

  • 如何对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创新型教育

    毋庸置疑,数学教学在相对于其他科目的教学过程中比较困难,因为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的逻辑性比较强,小学生的运算能力需要提高,小学数学是属于相对简单的运算范畴,是对基本的应用能力的考察,能够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至关重要,不仅要有好的教学理念,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第一,老师是数学创新教育的核心人物。课堂学习氛围很重要…

    未分类 2014年10月16日
  • 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1 前言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1.1 研究背景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风险迅速传播到整个金融系统,继而传导到实体经济,欧美经济陷入衰退,甚至陷入债务危机。而发展中国家多是出口导向发展模式,经济亦受到拖累。危机发生后,全球逐渐意识到“影子银行”是酿成危机的根源,对于影子银行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为了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防止中国经济出现大幅度下滑,中国政府出…

    未分类 2014年10月21日
  • 宫腔粘连诊疗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宫腔粘连概述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是指因宫腔操作引起子宫内膜基底层甚至浅基层的损伤而造成宫腔或是宫颈管不同程度的粘连。(范宝光1)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继发不孕、习惯性流产、周期性下腹疼痛是IUA的主要临床表现。(继而出现的腹痛、月经量减少、闭经、继发性不孕、重复性流产等一系列临床表现[1]。)1984年由Fritsc…

    未分类 2014年10月10日
  • 论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目前高校的消防安全问题也不容乐观,高校频发的火灾断送个人家庭幸福,也给国家带来了巨大损失。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此,本文就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关键词: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相应对策1 引言  高校消防安全管理是高校安全与稳定工作的重要部分之一,只有校…

    未分类 2014年10月22日
  • 地理教育绝不能停留于课本

     摘要:新课改提出了对每个学科科学改进教育形式的建议,要求高中高中课程中各个科目的教育形式多样化,强调创新教育形式的重要意义。现在所提倡的创新教育,就是以创新教育形式为重心,以启发创新思维为目的全新教育体系。高中课程中以地理为代表,多被学生认为是枯燥无味的知识性学科,没有多大实践意义,因而被学生忽略,导致地理成绩一直不理想。本文将讨论地理教育如何采用实践课的…

    未分类 2014年10月24日
  • 广西—东盟背景下梧州学院国际合作办学的探讨

    摘要:在广西—东盟的背景下,梧州学院国际合作办学获得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近年来,高等教育与国外的国际合作交流不断深入,梧州学院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也在加紧实施国际合作办学的步伐。从2005年,梧州学院逐步开始与东盟国家部分学校达成协议,在实施国际合作办学的发展中,梧州学院的国际合作办学正不断获得进步。与此同时,与广西区的其他高校相比,梧州学院的国际合作办…

    未分类 2014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