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与课堂教学“同频共振”——对提高高中生数学课堂参与度方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探析和双边交流的统一结合体。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直接“实践者”,是重要的“体验者”。新实施的高中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观念现代化,就是要学生主动参与。只有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才符合学生心理需要,才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创新精神。”由此可以看出,高中生课堂参与程度强弱,是教学活动效能是否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准。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活化教学方式,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将学生能动性“放置”到探析问题中,实现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双边互动,同步提升。基于以上内容,本人对如何提高高中生课堂参与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现简要论述本人在提高高中生数学课堂参与度方面所实施的举措和方法。
   一、放大情境激励功效,让高中生在适宜融洽教学情境中主动参与
   高中生作为高中阶段学习探知新知内涵、解析问题案例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课堂参与程度、学习注意力、参与主动性等方面会受到诸如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高中生课堂参与度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深度不够等方面的“人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高中生内在能动情感未能得到有效激发。这就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将高中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情感激发,作为提高高中生课堂参与度的首要条件和前置条件。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具有强烈的生活特性,同时,数学知识发展历程中,出现了许多趣味性、经典性、深刻性的名人轶事。此时,高中数学教师就可以通过上述这些内在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的设置,让高中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和欲望,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思维活动与教师教学活动同步共振。
   如在“三角函数的应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提高高中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探知的内在情感,根据该节课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利用该节教材内容的现实应用特性,设置了“水渠横断面为等腰梯形,渠深为h,梯形面积为S. 为了使渠道的渗水量达到最小,并降低成本,应尽量减少水与水渠壁的接触面. 问此时水渠壁的倾斜角α应是多少?”教学案例,新知导入环节,向学生进行展示,为激发高中生内在学习情感奠定融洽的教学氛围,从而增强高中生的学习探知主动性,提高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值得指出的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在应用时,要遵循学生情感发展规律,通过适宜教学情境设置,让高中生情感活动与教学内容“同步”。
   二、提供探究实践时机,让高中生在探析解题策略活动中主动参与
   高中生课堂参与度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自身未能掌握进行问题探析、解答的方法和策略,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活动过程。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目的为学生高效的学,“传授有效探知方法技能”。 教学实践证明,高中生掌握良好的探究分析问题的技能和方法,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进程中。因此,教师要将高中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将探究分析能力培养作为重要任务,提供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机会,实时指导高中生开展探究分析问题的活动,及时帮助高中生解决探析过程中的疑难困惑,归纳探析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如在“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一节课“求证:起点相同的三个非零向量,,3-2的终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策略,向学生传授其解答策略,将分析问题条件及探知关系任务“交给”学生,高中生探析认为这是关于“利用平面向量知识性质进行综合运用的数学问题案例”方面的案例。教师提出“解答该问题案例时应该采取什么解题方法”启示性要求,学生通过探析问题后认为,可以设起点为O,=,=,=3-2,此时则有=2(-),=-,等关系,同时,又因为 共线且有公共点A,所以,A,B,C三点共线,也就是向量,,3-2的终点在同一直线上”。其解题过程略。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答策略:“利用向量平行证明三点共线,解答时分两步完成一是先证明向量平行,然后证明两个向量有公共点”。这样,高中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掌握了解答问题的方法策略,为更好深入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坚实的方法基石。
   三、开展双边辨析教学,让高中生在研析评判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
   评价教学是教师根据教与学双边表现及效能,借助于辨析、评判以及指导等手段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方式之一。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运用评价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度,促进习惯养成。如在教学活动巩固反馈环节活动中,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结合以往教学过程中,学生解题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及其存在原因,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进行有效辨析评判的“情境”,引导学生组成研析小组,对错误案例进行研析,采用生生互动、学生点评等形式,展示其辨析的思路和观点,教师进行实时的总结和指导,并进行肯定性的评判,从而使高中生在参与研析评判中,认清错误根源,树立良好习惯,使高中生在评价活动中更加深入的参与教学活动。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已经成为教学实践中实现主体性教育目标的重要切入点。在此还希望同仁积极参与,为学生更加主动、深入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贡献自己的才智。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jiaoxue/1490.html

(0)
EditorEditor
上一篇 2014年10月14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14日

相关推荐

  • 四年级上册《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摘要:《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的知识。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积累学生的统计经验应该是统计教学的核心。本节课中教师为学…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2日
  • 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摘要:我们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发展到现在“屏幕式”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这都有赖于计算机的普及与运用。通过计算机的辅助,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再如以往的枯燥无味。取…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2日
  • 抓住问题特性开展案例教学——浅论新课改下小学数学问题教

    内容摘要: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是思维的“艺术”。问题教学是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学生在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动手实践能力、思考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能够得到…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0日
  • 浅析怎样提升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为了加深探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程度的方式,到达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本文借由对初中化学课堂教育情况的了解和分析,指出了影响初中课堂教学有效程度的原因,基于此,指出了对应的打造…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0日
  • 数学课堂要让学生“玩”起来

    从教这么多年,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孩子们一上数学课时,个个都显得无精打采,或上课玩小动作,或打磕睡。但一听说上活动课了,孩子们就特别高兴,兴致勃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由…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2日
  • 对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数学教学探讨

    摘要: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一种整体使用能力,它表示个体可以应对不一样的情形、使用不一样的思想方法和手段处理所应对的难题。想要养成这种能力,先要使学生参加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区,而且尽量提…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4日
  • 【职业教育论文】实践教学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地位及策略初探

    【摘 要】在我国,各种教学模式的兴起带来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而实践性的教学模式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特别是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面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对经济和社会也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教学论文 2015年1月9日
  • 关于提升教学质量的探讨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扩大发展,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对广大的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的改变我国的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现状,教师务必真正的贯彻落实新课改理念…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9日
  •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物理的教学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过程的进行,对于初中物理的教学也是有些自己新的看法和反思。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法要体现新教学理念、新教学思维以及新教学方法,从根本上对初中物理进行一些“新”的改革。…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26日
  • 浅谈初中物理教育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进入二十一世纪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国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综合国力才会提高。因此,世界各…

    教学论文 2014年9月28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